2006-04-08 09:48:23碧海藍天

「真」科學?「偽」科學?

來自台灣「科學性」的「國科會」網站,其某一則具「科學」實驗精神的報導,
可惜的是:敗在最後一句有關實證結果的推論與意義延伸上。
主題:發現蟑螂斷背山 加州大學修法不罰同性戀


你知道蟑螂也有同性戀嗎?
由國科會與聯合報、公共電視、科學人雜誌等承辦的「2006展望演講春季系列─觀察與認知:心靈‧生物‧地球‧宇宙」,第四場由科學月刊社董事長周延鑫主講「觀察昆蟲世界,瞭解生命科學」,不僅座無虛席,連走道都坐滿聽眾。

...............................................................
(以下為節錄)
周延鑫指出,地球在三億年前就有昆蟲,是無脊椎的節肢動物,分為頭、胸、腹三大部分,胸部有翅膀和三對腳,在所有動物種類中,昆蟲就占3/4;曾有十位學者利用昆蟲做實驗而獲得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像生命科學裡的果蠅、醫學的蚊子、農學的蝗蟲,都很重要。

周延鑫的成名作是蟑螂,他說雌蟑螂會分泌一種化學物質「性費洛蒙」,雄蟑螂聞到就會展翅,也就是表現性行為;若把雌蟑螂身體尾端切一段放進酒精裡,酒精中就有性費洛蒙。

若在箱籠中放一雌三雄,三隻雄的都會去找雌的交尾,是「一妻多夫」制;如果全都放雄的,再滴百萬分之一克性費洛蒙,雄的找不到雌的,就會和其他雄的交配,也就是同性戀,可是每隻都想當雄的,會因此打架,強壯的取得上風。

周延鑫說,這項實驗後,美國加州大學修改法規,本來宗教團體要處罰同性戀者,改為「只要同性戀者不危害第三者,就不罰」。
......................?這又是什麼「科學」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