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27 12:40:11俞講師

聯華的信

聯華的信
今年最後一梯次育樂營終於結束了,聯華區已經辦到第五屆,表面上看起來班員還是很投入,事實上我們已經面對了成長的瓶頸,未來泰北三區要如何帶動班員,才能讓班員有學習的熱情?要針對當地的需求來規劃課程活動,才是根本的因應之道,若是仍舊按照台灣或是馬國的內容照本宣科,我想很難去評估營隊的成長性!
第二天晚上台灣區支援的隊輔提出了很嚴重的疑問:為什麼班員不願意分享?不能夠真正的深入來談?她們感覺到很挫折與很惶恐,挫折的是班員無法將心打開,都是講表面的話,或是點到為止,直接對著大姐姐說:我只講到這裡為止!或是逃避分享的帶動,囘應著大姐姐:妳為什麼要先點我,不先點其他人?惶恐的是怕自己的帶動有偏差,明明已經用盡所有想到的方法,班員還是欠缺坦露的意願;下山後我有深入的與她們一起分析,首先我強調的是團體的動力:信任感─凝聚力─向心力,若是班員之間的信任感不足,對於「保密、信賴、開放」的原則沒有信心,當然不敢開放自己的感情,分享自我的經驗!
泰北區的狀況比較特殊,他們幾乎都是同村與同校,生活的範圍很狹小,每次都看到他們慣性的去嘲笑他人,自然會產生受人注意的恐懼,都會擔心講出來會被人譏笑,因此一開始我們就要強調小隊的團體契約與同舟共濟的精神,才能漸漸的化解班員之間的疑懼,產生榮辱與共的凝聚力;再者要注意的是基本動作─同理心,當我們未能同理到班員的感覺與想法,就難以引導他們打開心門,當班員感覺到被關懷─被了解─被肯定,他們自然會開放自己,後來隊輔才表示當她們同理到班員的得失心很重,以為大姐姐很重視頒獎的成績,而她們卻強調的是班員的真誠與小隊的團結合作,才發現彼此訴求上的差異,再次與班員溝通後就出現轉機,這是很重要的學習歷程,輔導員常常會碰到困而學之的情境,就像有位夥伴問我:班員都不改怎麼辦!我回應說:只要妳先改,班員就會改變!輔導就是啟發班員的良知良能,因此隊輔的自省自覺越高,就更容易看到班員的成長性,更容易幫助孩子認清自己的盲點,了解自身的脾氣毛病,激發自我改變的動機,由此可見歷年來我們培訓輔導員就是針對心性上的蛻變,就像王鳳儀善人說病,只有先改變自己的秉性,轉化自己的慣性,才能保持自覺覺他的精進力!
這次聯華區有幾位參加五屆的班員講心得,看看班員想想自己,相信我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相信種下的善因必定會開花結果!副營主任200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