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舊佈新的清理
除舊佈新的清理-放下-歸零
鼠年終於接近尾聲了,還有十三天就要邁入牛年,過年前家裡要大掃除,有形有相的生活環境需要清理,同樣的,本身內心世界也需要除舊佈新。
除舊佈新要清理-放下-歸零
清理不舒服-不順心-不如意的經驗
清理抱怨-憎恨-懊惱-怒氣-煩躁等負面情緒
清理恐懼不安的不安全感
清理過往的控制慣性
清理累積的妄想貪求
清理我執我見的小我
像是前天開會完回家之後,心裡感到不舒服,一開始不知道原因是什麼,善用四句話清理之後,反省到不舒服感覺來自於前年發生過的不良經驗,至今還沒有清理歸零,導致春風吹又生,一旦遭遇類似的情境出現,當下又會引發過往壓抑的負面情緒,內憂外患結合在一起,造成內心的劫難。
老師慈悲過:「一切煩惱妄想皆是劫難。」
由此可見真正的劫難,不是外在的疫情或是天災人禍,而是我們內在起心動念的小我作亂,如同蕭牆之內的紛亂必然造成破壞分裂。
抱持「對一切遭遇負責」,反求諸己的面對,針對自己來反省思考,歸根究底的發覺,原來不舒服感覺的根源是「我執我見的批判」與非理性想法的「應該主義」,批判對方不應該這樣子做,批判他們不應該沒有搞清楚狀況,一旦產生「你錯我對」的批判,雖然當下沒有說出口,壓抑在心裡面就會感到不舒服。
清理之後就澄清前因後果,啟用自性自度的真我輔導,「真我」照見「小我」的控制慣性,只要持續的清理,如同漸修之後的頓悟,最終自然會化解放下,歸零回到自性的原點。
除舊佈新要用相對角度去解讀轉化
這個世俗世界是二分法的存有,充斥「是非-善惡-對錯-好壞-美醜-得失-利害」等對立-對照-對比,導致我們不知不覺的陷入其中,習慣用「趨利避害」的心態去判斷,造成諸多的煩惱妄想,誤以為只要擁有對自身有利益就會幸福快樂,其他對於自身有損害一概拒絕。
誠如道德經裡老子說得好:「寵為上,辱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為寵辱若驚。」
因為我們習慣用趨利避害的慣性思維,造成「自私自利-保護面子」的小我。
每當遭遇到問題,往往是歸咎他人指責對方,絕對不想認錯負責任,逃避現實的後果,導致諸多後遺症,不僅越活越虛偽-越來越不快樂,更可怕的是如同穿上「國王的新衣」,演變成生活在「自欺欺人」的假象之中。
改用「態度智慧」的相對角度,即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解讀轉念。表面上我們失去了原有的利益,事實上我們獲得諸多寶貴的經驗價值。
誠如有一段話說得好:「上帝關了一扇門,必打開一扇窗。」
往往我們習慣看到損失的一面,卻沒有看到損失帶來的「啟示與成長」。往往我們在乎本身失去的點滴,卻忽略失去背後的「因緣與教訓」。
善用相對省思的角度,即是認清正面與認知負面,更要在正反之中,發覺到「和合的平衡點」。
像是講課時提到「吃苦了苦-受罪了罪」,這段話真正的涵義在於我們是否心甘情願的歡喜做甘願受?
因為人生八大苦是必然遭遇的必修學分,沒有一個人逃避得了。既然我們無法改變吃苦受罪的現實遭遇,只要選擇歡喜甘願地承受,自然轉化人生八大苦。
相對的,只要我們願意選擇「悲智雙運」的方式,從知苦離苦的過程中覺醒解脫,更要效法觀世音菩薩的悲願去救苦救度眾生,在度人度己的過程中,我們承受的吃苦受罪必然產生全新的意義與轉化昇華。
針對人生遭遇的吃苦受罪,歸根究底都是我們的自作自受。
無論是身體的生病或是隱藏的心病,皆是源自於當初種下惡因,因為貪求「財色名食睡」五欲,導致犯了「殺盜淫妄酒」五戒,最終引發吃苦受罪的後果,
老師慈悲過:「消業力有兩個地方,一個是醫院,一個是道場,有智慧的徒兒,你要選擇哪一個?」
答案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經歷過父親癌症末期受罪等死,加上母親三年老人癡呆的受苦而死,很清楚本身的選擇=寧可講課死在講台上,也不願意死在醫院病床上。
當我們把「生老病死」清理與澄清,除舊佈新的轉化,相信「感恩惜福」是「和合的平衡點」,抱持「珍惜順境-感恩逆境」的態度智慧,相信牛年會是歡喜做甘願受的一年。
2021年1月30日 星期六11: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