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3 19:24:02俞講師

清理與同理

清理與同理

今天早上叩首時,忽然接收到靈感,想寫下清理與同理的應用。

上週寫下「清理有沒有效果」,其中強調的是清理之後形成空杯子,當內心如同空杯子般,自然接收到靈感,澄清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或是了悟到其中帶來的啟示,掌握未來的選擇。

同理可證:當我們內心放空歸零,才有空間去同理,將心比心的了解對方的想法與感覺,做到設身處地的設想與感同身受的感應。

如今現實社會充滿紛爭與對立,表面上大家都充滿了怨氣與怒氣,針對外在的政治經濟環境,充滿不滿與不安,形成龐大的負面磁場,一旦積怨累積到一個程度,一個導火線必然引爆民怨。

事實上這是「滿遭損」的體現

如今廣告媒體不斷的鼓動大家消費,沒有人鼓吹儲蓄節儉,導致每個人的欲望越來越多越來越強烈,導致每個人的考量都以自我為中心,渴望滿足自身的欲求,形成強大的主觀意識,「要求」與「欲求」的箭頭都指向他人,心裡面常常充滿欲望,一旦欲求不滿時,引發更強烈的抱怨與不安。

每當我們不斷的「要求」他人配合自身的「欲求」,必定造成非理性想法的「應該主義」與「完美主義」,認定對方必須百分之百配合,期望對方應該做到一百分,種下「求不得苦」的苦因。

若是對方做不到一百分,讓小我感到滿意滿足,必定產生「不應該」的批判與指責,根本不會替對方設想,也不會想同理與體諒,造成「怨憎會苦」的苦果。

相對的,當我們是被他人要求的一方時,我們常常會被非理性想法的「受人讚許」與「應該主義」所影響,誤以為我們應該要做到對方的期許,以獲得對方的讚賞與喜愛,我們為了滿足對方的要求,演變成凡事委曲求全或是討好對方。

若是自身非常努力去做的後果,並沒有獲得對方的讚賞與歡喜,必然引發不平與不甘心的情緒反應,心裡面持續累積不平與不爽的負面情緒,當內心充滿了怨懟與不平,根本沒有心情同理對方的訴求,也沒有彈性了解如何去愛人與愛己。

以上這兩種情況,常常發生在家庭生活,造成親子之間、夫妻之間的衝突紛爭,每天重複上演同樣的劇情,我們總是期望對方配合自己的想法與做法,卻忽略對方的感覺與心情,期望越大以致失望就越大。

每天的心緒在期望與失望之間搖擺不定,導致得失心越來越強,想要控制一切的欲望越來越重,形成作繭自縛的困境而不自知,最後每個人感到心力交瘁,只是想要分離與逃避。

清理與同理能夠幫助我們解套,引導我們勇於面對、接納與轉化。

同理心的應用是「將心比心、善解人意」

將心比心的「大前提」是:先放下本身的主觀意識,等於自身的心境趨向放空歸零,心裡面才有空間轉換到對方的立場與角度去設想,不是用自身的主觀意識去設想。

「小前提」是:要求自己做到專注與傾聽,設身處地的了解對方的想法,感同身受的感受對方的感覺,「結果」是:達到彼此之間真誠交流與互相了解。

善用「對不起 請原諒我 謝謝你 我愛你」這四句話清理,幫助自己先放下主觀意識與情緒反應,建立空杯子般的心境,即是同理心應用的第一步。

像是現在我的眼前有兩個杯子,一個紙杯是空的,另一個保溫杯裝滿黑咖啡,空紙杯是剛剛喝完白開水,因此它可以重新裝入任何的飲料,相對的保溫杯裝滿黑咖啡,根本沒有空間再裝其他的飲料進去。

常用四句話清理,讓自心保持虛空,等同抱持謙虛受教的心境,自然體驗「謙受益」。

當本身放下我執我見,願意傾聽對方的建言,了解他人的想法,彼此之間漸漸會建立互相信任與互相尊重的人際溝通。

老師在青年班三天法會慈悲過:Communication(溝通)=You在前面,I放在後面,因此良好的溝通關係是把對方放在前面,把自己放在後面,如此才能做到將心比心的傾聽。

相對的,我們常常犯到的盲點是把自己放在前面,只是要求對方聽自己說話,卻忘記了溝通的目的在於互相了解。

專注傾聽是人際溝通的基礎,如果沒有人願意傾聽,無法建立互動的分享關係,如同打網球般有來有往才好玩,假如只有自己在發球,沒有人回擊過來的話,根本不好玩。

以前小我的慣性就是如此,常常要求他人配合自己的意見,遵從自身的做法,只有單向的指揮命令,欠缺雙向的溝通了解,造成諸多不圓滿的後遺症。

大學說得好: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清理的目標是內在的心境,不是外在的種種。同理的對象卻是外在的人與事。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

如果想要同理對方的心情,先要求自己做到內在的清理,清理之後才有空間去同理,如果反省到自己常常無法了解對方,必須提醒自己先做到自性清理,清理之後自然有彈性空間去傾聽與同理。

期許每一位輔導員學習清理與同理,抱持歡喜心與包容心去接納班員與了解班員,相信每一位班員都是原胎佛子,相信每一位參與營隊的孩子都跟我們結下善緣,讓我們發心發愿用愛心與耐心陪伴他們共同成長,圓滿一切的因緣。

5/12/14 11:38:38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