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
選擇
明天是夏威夷的兩天法會,坐在佛堂的大廳裡,心裡很清楚,這是愿力的選擇。
前年的法會,答
選擇承擔之後,人生的道路是無限的寬廣。
上週末兩天在屏山是道育班的全國總集訓,週日老師慈悲臨壇,拍著我的手臂說:承擔再承擔。
當下洞然明瞭未來的路,曾經發愿要配合上天,如今的承擔是順理成章,尤其是今年每梯次的營隊,告訴自己要用歡喜心、反省心與感恩心去參與。
用歡喜心來承擔,歡喜做就歡喜受,以正向的心念,接納一切的變數,用反省心來承擔,行有不得則反求諸己,把握每次不順心不如意的契機,檢視起心動念的偏差,用感恩心來承擔,所有遭遇的歷練與磨練,皆是上天在造就自身的耐心與毅力。
週四再次搭機回到這裡,九個半小時的航程,對自己而言不再是辛苦的煎熬,轉化成獨處的享受,舒服的補充睡眠與舒適的觀賞影片,在三萬多英尺的高空中,猶如進入另外一個時空。
上週日在屏山講最後一節─愿無始終,主要是講述老爺爺老奶奶的德行,課前反覆思索講述的內容,考量到班員已經聽了大半天的課程,可能聽得很飽了,到底要如何引導班員的感恩心,體會到老爺爺老奶奶對於眾生的大愛呢?
最終選擇回到講課的原點,分享自身體驗到的感動與修辦的心路歷程,藉此拋磚引玉,加上課中的兩個人互相分享心得,帶動出自性自度的觀照。
願意選擇,代表願意對生命負責,能夠選擇,表示擁有自主性,把握選擇的機緣,意味著命運在自己的手上。
十五年前的八月初,選擇離開服務兩年多的交通部觀光局,走向全聖的捨身辦道,如今回想起來,有兩個重大關鍵點,促使自己毅然決然的做出抉擇。
在1991年二月底,結束一年的開荒生活回到台灣,重新找工作安定下來,也回到營隊帶動,加上在慈恩堂負責週三的中級練講班,又負責宜蘭羅東區的地方道務,還擔任公關部的部長,負責整體親民聯絡的道務。
每天、每週要兼顧聖事與凡業,排定的時間非常飽和,加上1993年十月份結婚,似乎要安居樂業穩定下來,可是午夜夢迴之際,心裡浮現一個聲音:當初回國之前,發愿要繼續出國,若是不再出國開荒的話,日後是否會後悔?
直到1994年五月份慈恩堂的三天法會,自己第一次在台灣總堂負責操持三天法會,當時對於是否要再次出國開荒仍然是舉棋不定?
心裡想著:沒有前賢指定我出國,也沒有仙佛點名我出國,自己有必要出國嗎?到底要不要捨身辦道?
為了避免做出錯誤的決定,最保險的方式是直接請示仙佛,等到第二天老師慈悲臨壇,自己趁著班員在樓下用餐,把握機會跪下請教老師:弟子是否要出國?
老師看了我ㄧ眼回答:那是你自己的事情,問為師幹什麼?
當下累積的問號一掃而空,原來解鈴還須繫鈴人,問題的答案就是誠實的面對自己,開荒不是為了他人的期望,也不需要什麼指令,重要的是初發心是否安在?
想通了之後,選擇面對本心本愿,最初出國開荒是為了超拔父親盡大大孝,等到出國之後,更加明瞭國外的因緣,體認到自身的使命與愿立,心裡很肯定,不願意做後悔的事情,安居樂業的生活,本來就不是自身的需求,在佛前重新發愿之後,選擇放下台灣的聖事與凡業,回到馬國重新開始。
如果再回到從前,假設當初的選擇是繼續在台灣半聖半凡,如今自己不太可能坐在夏威夷的佛堂,應該是坐在家裡的客廳,一邊看著電視機,一邊看著孩子做功課。等到睡覺前,若是不經意的想到開荒的心愿,只能對著上天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選擇是很公平的,享受是享了要受,捨得是能捨就能得。
這兩天為了調適時差,加上前兩個月帶動營隊累積的疲憊感,不禁昏睡了很久,不過身體的狀況感覺很差,下午選擇出外跑步,吸收新鮮的空氣與陽光的能量,跑了半小時回到佛堂,感覺氣血舒暢許多,原來運動是最佳的休息。
如今遇到選擇的機緣,首先考慮上天的慈意,到底上天期許自己配合的是什麼?再考量眾生的需要,到底自己能夠為眾生做些什麼?最終思量自身的成長性與目標性,到底這次的選擇是否符合年初的成長目標,是否偏離了本心本愿?
去年年底的全馬幹部會議,曾經表明回到馬國重新培訓輔導員的意願,今年三月底的馬國夥伴精進班,自己公開的表示明年回馬的規劃,上個月收到亞航的特惠通知,立即請示營主任,是否可以先預訂明年三月回馬的機票,營主任慈悲同意之後,上網訂到非常便宜的機票,確定了明年上半年的行程,選擇回到開荒的原點。
明年
台灣區的輔導組培訓,連續配合了三年,新生代的輔導員都很有學習意願與配合度,加上幹部群的共識與凝聚力越來越成熟,選擇相信幹部群,明年度的培訓打算放手讓大家去做,畢竟要兼顧兩國夥伴的成長性,依然要做出取捨。
馬國過去三年進行三組合一的改革方案,基本上已經達到當初預定的目標,可惜的是三組合一有弊病,輔導員的培訓不夠完整,導致這幾年馬國的新進輔導員,欠缺參與小團體培訓的歷練,這是自己要承擔的責任。
選擇每天叩首念經,保持磁場的清明,選擇用天心去反省與接納,保持真我的覺性,選擇誠意正心的面對,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選擇自信自愛的認真,保持隨時隨地盡力而為的行動。
9/19/2009 6:03:03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