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29 17:25:05俞講師
時間之外
時間之外
前兩天在屏山操持兩天道育班的師資研習,下午六點將近畢班的時候,發現窗外的天氣轉晴,走出門外見到夕陽西下的圓滿,在心裡默默許下心愿。
當下回想起類似的情景,在馬國、夏威夷、巴里島、雅加達、泰北等地方,遭遇過同樣的驚喜,在一瞬間所有的畫面都在生命的長河中浮現出來。
本來小隊心得分享的時間,規劃只有一個小時,前天沒有像以前一樣緊張的看錶,放心讓隊輔帶動,足足花費了一個半小時才結束,見到大家充滿法喜的臉龐,告訴自己:放下時間的掌控是明智的抉擇。
上週末是今年度第三梯次的師資研習,前兩梯次在屏東明聖佛院與清水圓通佛院,到了結束前的小隊時間,一想到要趕火車回台北,內心的焦慮又漸漸增強,千叮嚀萬交代輔導員,絕對不能延遲,必定要準時結束。
每當怨恨惱怒煩的負面情緒出現時,當下要自我檢討。
經過前兩梯次的焦急趕車之後,反省到焦急的背後就是非理性想法的完美主義與應該主義。
完美主義是對於流程執行上的固執,往往計畫趕不上變化,營隊的變數是層出不窮,尤其是班員的狀況不是我們可以預料的,若是沒有開放信賴的心態去判斷,自然會被小我的主觀意識卡死。
應該主義是對於輔導員的期望,輔導員都清楚火車是不等人的,期望大家都能在既定的時間內完成分享,加上小隊時間的延遲,將會壓縮到後面的流程,減少心聲迴響的時間。
經過多次的反省教訓與經驗累積之後,焦急的情緒已經有方法紓解,藉由念經收心與自我對話,澄清心念的變化,關注的重點不是在火車是否趕上,而是班員在最後的小隊時間是否有觀照與分享?焦急的並不是時間的延遲,而是自己的過去心與未來心太過度,又忽略活在當下。
感恩屏山的夕陽,讓自己重新領悟到當下的力量,不再被心理時間牽著鼻子走。
心理時間意味著鐘錶的運行與體內生物時鐘的聯接。
最近閱讀一本好書─當下的力量。書中提到心理時間是指認同於過去,並持續強迫將這樣的認同投射在未來。
這個觀點強烈的衝擊到小我的慣性。
對於平日的生活而言,從小到大就是持續的被心理時間催促著,每天被鬧鐘叫醒趕著起床,趕快用完早餐出門,趕緊上班避免遲到,趕著開車、搭車去佛堂或是回家,心理時間有如一張無形的網,牢牢掌控著我們的生活。
當心理時間與非理性想法的應該主義、完美主義與受人讚許結合的時候,時間的控制性更加根深蒂固,從懂事開始遵守鐘錶時間的規範,變成無法挑戰的框框─應該要準時出席,絕對不能遲到,排定的時間表必定要完成。
趕來趕去的後果就是養成急躁的習性而不自知,急性子的人往往會帶給自己很大的時間壓力,也會讓他人感受到催促的壓力。
急性子的人往往欠缺同理心與耐心,不知不覺中演變成控制型的個人特質,每天的生活有如工廠製作產品的生產線一般,不容許出錯與變數的發生;相對的只要發生不順心不如意的事情時,恐懼不安、焦慮不定等負面的情緒油然而生,引發出抱怨不平的連鎖反應。
為何我們會被心理時間制約,因為我們認同的時間觀念是直線式─過去─現在─未來。
心理時間是人類創造出來最龐大的妄想執著。
金剛經說得好: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過去的經驗已經無法改變,可惜的是我們往往沉溺在過往的美好或是痛苦中而不願意放手,常常誇耀過往顯赫成績的人,常常想當年的人,其實是依戀過去的美好;同樣的時常陳述過去苦難的人,時常埋怨過往不良經驗的人,其實是死抓著痛苦的情境不放,忘卻了命運在自己的手上,我們無法選擇事情的發生,卻可以選擇對事件的情緒反應與詮釋。
未來是可以想像卻無法掌握,可惜的是我們很喜歡假設未來劇情的發展─假如我可以怎樣就會變成怎樣,演變成自編自導自演的控制戲,沉迷在期望的虛幻中,忘記了一步一腳印的真實感。
拿到冠軍的剎那─知道考取學校的時刻─與班員相擁而泣的感動─與相愛的人牽手的親密─爬上山頂的悸動,這些生命中美好的經驗,當時發生的時候,似乎感覺到美好的時間過得特別快,只因我們有了貪求的心念,希望這樣的美好能夠停格下來,這就是現在心不可得。
可惜的是拿到冠軍,意味著今年度的球季已經結束,又要重新開始了─考上之後就要入學,面對全新學習的開始─與班員相擁而泣,即將面臨畢班的時刻,下一次又是全新的因緣─爬上山頂就要準備下山了,不可能在山頂搭帳篷永遠住下來,生命中所有心想事成的美好都在當下。
當無法活在當下,卻活在過去─現在─未來的心理時間中,我們就在期望與失望之間不斷的搖擺,在得到與失去之間惶惶不安,在小我創造的虛擬世界中,有如黃粱一夢般,直到生離死別的夢醒時分,才警覺到一場空,感受到無盡的空乏、空洞與空虛,我執我見製造的苦難就會沒完沒了。
為了填補無止盡的空乏、空洞與空虛,我們再次的追逐實質的名利恩愛,放任假我活在過去的悔恨中、未來的假想中、現在的執有中。
為了逃避時間的壓力,過去常常玩的把戲就是故意不睡覺,由於白天與晚上的時間都排得滿滿的,沒有什麼自主性,小我就自動反彈,把夜深人靜的的時分,當作是自由發揮的時間,想要用睡眠的時間來換取自由的感覺,結果搞得更加疲憊不堪,隔天的精神不佳,工作的效率降低,只好花費更多的時間做事與補眠,反而被心理時間綁死。
解套的方式很簡單─放棄心理時間,不再被鐘錶的時間控制約束,關注到此時此刻,把握住當下的警覺。
如今有人提倡慢食、慢活的觀念,這是很正向的自我挑戰,破壞既有生活步調的慣性,重新找回時間的選擇權。
給自己一分鐘,強迫心理時間暫停,讓心緒沉靜下來,若是你感覺時間過得很慢,好像度分如年的話,表示你過得太匆忙,若是你可以在一分鐘之內,保持清明的心境,有如仰觀星辰般,顯示你能夠擁有時間的自主性。
把握當下聽起來好像是很抽象的概念,事實上就是正心的工夫。
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當下就是專心注意,收心回到原點就能專心,如此就不會被人心所誤導,注意自身的起心動念,保持覺醒的觀照,如此就不容易被貪嗔癡愛等欲求牽引到偏差的方向。
把握當下就是全然的接納與面對,沒有任何抗拒與否定。
把握就是不輕易認同、不妄作假設,對於外界的情境與人事,捨棄是非、對錯、好壞、得失的二分法,而是澄清其前因後果的相關性,從因果觀中認知到事實的真相,從過程中發現真愛的付出,從結果中發覺成長的啟示。
當自己坐在星巴克寫信的當下,看著落地窗外的陽光普照,馬路邊的樹葉隨風搖曳,聽著音樂,聞到咖啡香,活著就是一種幸福。
4/28/2009 12:16:38 PM
前兩天在屏山操持兩天道育班的師資研習,下午六點將近畢班的時候,發現窗外的天氣轉晴,走出門外見到夕陽西下的圓滿,在心裡默默許下心愿。
當下回想起類似的情景,在馬國、夏威夷、巴里島、雅加達、泰北等地方,遭遇過同樣的驚喜,在一瞬間所有的畫面都在生命的長河中浮現出來。
本來小隊心得分享的時間,規劃只有一個小時,前天沒有像以前一樣緊張的看錶,放心讓隊輔帶動,足足花費了一個半小時才結束,見到大家充滿法喜的臉龐,告訴自己:放下時間的掌控是明智的抉擇。
上週末是今年度第三梯次的師資研習,前兩梯次在屏東明聖佛院與清水圓通佛院,到了結束前的小隊時間,一想到要趕火車回台北,內心的焦慮又漸漸增強,千叮嚀萬交代輔導員,絕對不能延遲,必定要準時結束。
每當怨恨惱怒煩的負面情緒出現時,當下要自我檢討。
經過前兩梯次的焦急趕車之後,反省到焦急的背後就是非理性想法的完美主義與應該主義。
完美主義是對於流程執行上的固執,往往計畫趕不上變化,營隊的變數是層出不窮,尤其是班員的狀況不是我們可以預料的,若是沒有開放信賴的心態去判斷,自然會被小我的主觀意識卡死。
應該主義是對於輔導員的期望,輔導員都清楚火車是不等人的,期望大家都能在既定的時間內完成分享,加上小隊時間的延遲,將會壓縮到後面的流程,減少心聲迴響的時間。
經過多次的反省教訓與經驗累積之後,焦急的情緒已經有方法紓解,藉由念經收心與自我對話,澄清心念的變化,關注的重點不是在火車是否趕上,而是班員在最後的小隊時間是否有觀照與分享?焦急的並不是時間的延遲,而是自己的過去心與未來心太過度,又忽略活在當下。
感恩屏山的夕陽,讓自己重新領悟到當下的力量,不再被心理時間牽著鼻子走。
心理時間意味著鐘錶的運行與體內生物時鐘的聯接。
最近閱讀一本好書─當下的力量。書中提到心理時間是指認同於過去,並持續強迫將這樣的認同投射在未來。
這個觀點強烈的衝擊到小我的慣性。
對於平日的生活而言,從小到大就是持續的被心理時間催促著,每天被鬧鐘叫醒趕著起床,趕快用完早餐出門,趕緊上班避免遲到,趕著開車、搭車去佛堂或是回家,心理時間有如一張無形的網,牢牢掌控著我們的生活。
當心理時間與非理性想法的應該主義、完美主義與受人讚許結合的時候,時間的控制性更加根深蒂固,從懂事開始遵守鐘錶時間的規範,變成無法挑戰的框框─應該要準時出席,絕對不能遲到,排定的時間表必定要完成。
趕來趕去的後果就是養成急躁的習性而不自知,急性子的人往往會帶給自己很大的時間壓力,也會讓他人感受到催促的壓力。
急性子的人往往欠缺同理心與耐心,不知不覺中演變成控制型的個人特質,每天的生活有如工廠製作產品的生產線一般,不容許出錯與變數的發生;相對的只要發生不順心不如意的事情時,恐懼不安、焦慮不定等負面的情緒油然而生,引發出抱怨不平的連鎖反應。
為何我們會被心理時間制約,因為我們認同的時間觀念是直線式─過去─現在─未來。
心理時間是人類創造出來最龐大的妄想執著。
金剛經說得好: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過去的經驗已經無法改變,可惜的是我們往往沉溺在過往的美好或是痛苦中而不願意放手,常常誇耀過往顯赫成績的人,常常想當年的人,其實是依戀過去的美好;同樣的時常陳述過去苦難的人,時常埋怨過往不良經驗的人,其實是死抓著痛苦的情境不放,忘卻了命運在自己的手上,我們無法選擇事情的發生,卻可以選擇對事件的情緒反應與詮釋。
未來是可以想像卻無法掌握,可惜的是我們很喜歡假設未來劇情的發展─假如我可以怎樣就會變成怎樣,演變成自編自導自演的控制戲,沉迷在期望的虛幻中,忘記了一步一腳印的真實感。
拿到冠軍的剎那─知道考取學校的時刻─與班員相擁而泣的感動─與相愛的人牽手的親密─爬上山頂的悸動,這些生命中美好的經驗,當時發生的時候,似乎感覺到美好的時間過得特別快,只因我們有了貪求的心念,希望這樣的美好能夠停格下來,這就是現在心不可得。
可惜的是拿到冠軍,意味著今年度的球季已經結束,又要重新開始了─考上之後就要入學,面對全新學習的開始─與班員相擁而泣,即將面臨畢班的時刻,下一次又是全新的因緣─爬上山頂就要準備下山了,不可能在山頂搭帳篷永遠住下來,生命中所有心想事成的美好都在當下。
當無法活在當下,卻活在過去─現在─未來的心理時間中,我們就在期望與失望之間不斷的搖擺,在得到與失去之間惶惶不安,在小我創造的虛擬世界中,有如黃粱一夢般,直到生離死別的夢醒時分,才警覺到一場空,感受到無盡的空乏、空洞與空虛,我執我見製造的苦難就會沒完沒了。
為了填補無止盡的空乏、空洞與空虛,我們再次的追逐實質的名利恩愛,放任假我活在過去的悔恨中、未來的假想中、現在的執有中。
為了逃避時間的壓力,過去常常玩的把戲就是故意不睡覺,由於白天與晚上的時間都排得滿滿的,沒有什麼自主性,小我就自動反彈,把夜深人靜的的時分,當作是自由發揮的時間,想要用睡眠的時間來換取自由的感覺,結果搞得更加疲憊不堪,隔天的精神不佳,工作的效率降低,只好花費更多的時間做事與補眠,反而被心理時間綁死。
解套的方式很簡單─放棄心理時間,不再被鐘錶的時間控制約束,關注到此時此刻,把握住當下的警覺。
如今有人提倡慢食、慢活的觀念,這是很正向的自我挑戰,破壞既有生活步調的慣性,重新找回時間的選擇權。
給自己一分鐘,強迫心理時間暫停,讓心緒沉靜下來,若是你感覺時間過得很慢,好像度分如年的話,表示你過得太匆忙,若是你可以在一分鐘之內,保持清明的心境,有如仰觀星辰般,顯示你能夠擁有時間的自主性。
把握當下聽起來好像是很抽象的概念,事實上就是正心的工夫。
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當下就是專心注意,收心回到原點就能專心,如此就不會被人心所誤導,注意自身的起心動念,保持覺醒的觀照,如此就不容易被貪嗔癡愛等欲求牽引到偏差的方向。
把握當下就是全然的接納與面對,沒有任何抗拒與否定。
把握就是不輕易認同、不妄作假設,對於外界的情境與人事,捨棄是非、對錯、好壞、得失的二分法,而是澄清其前因後果的相關性,從因果觀中認知到事實的真相,從過程中發現真愛的付出,從結果中發覺成長的啟示。
當自己坐在星巴克寫信的當下,看著落地窗外的陽光普照,馬路邊的樹葉隨風搖曳,聽著音樂,聞到咖啡香,活著就是一種幸福。
4/28/2009 12:16:38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