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舒服
不舒服
感覺悶悶的,笑不出來,思緒被卡住了,好像有塊大石頭壓在心上。
每當不舒服的感覺出來,心境就開始散亂,似乎什麼事情都不順。
大前天接到老婆的簡訊,感到很開心,隔天興沖沖的打電話給在台灣的她,忽然談到一件事情─財政部來電通知,上個月媽咪忘記交健保費,正好媽咪人在馬國,所以她幫媽咪墊付了健保費。
當時自己就反應說:妳怎麼沒有打電話跟媽咪確認一下?媽咪應該不會忘記繳費。
她回答說:都已經交錢了,不用急著跟媽咪說,等媽咪十一月初回台之後,自然就會知道了。
自己又說:那我打電話到馬國,告知媽咪一聲。
她也回應說:該做的事情就做了,不需要講這麼多。
當下不舒服的感覺就出來了。
心想:爲何她要跟我唱反調,不能贊同自己的意見呢?
直接把心裡的感覺說出來,跟她分享一下,也想要澄清一下,到底衝突點在哪裡?再次強調自己的想法有其必要性,她依然表示這是小事一樁,不需要多說什麼。
自己無言以對,在電話中沉默了一下,抬頭看看鐘,出門跑步的時間將近,結束了對話之後,心裡不舒服的掛斷電話!
後來跑步的時候,嘗試著跳出當事者的角度,用對方的角度去看這段溝通的過程,猛然發現過往『操控的慣性』又出現了,只要對方的反應不合我意,不能讓自己順心如意的話,不舒服的情緒反應就被引發出來。
反問自己:到底是對方的回應讓自己不舒服?還是操控的慣性讓我不舒服?
靜心下來進行自我反省─在電話中意見不合是前因,不舒服是情緒反應的結果,引發的助緣為何?
真正的關鍵點是『操控的慣性』。
練習用逆向思考:若是當時自己是讚許她的熱心協助,幫媽咪搞定健保費的事情,或許後來我們是相談甚歡,事實上她根本沒有做錯什麼。
同樣的,若是當時自己贊同她的想法,認同這種小事不需要花錢打國際電話告知媽咪,不舒服的情緒反應,也沒有機會出場作秀。
這時心裡出現一個疑問:是否最近都是配合他人的需求,幾乎沒有決定些什麼,操控的慣性很久沒有機會表現了,趁機出來搞笑一下?
原來我執我見依然頑固,表面上沒有什麼作為,事實上是潛伏起來伺機而動,一不小心沒有警覺到,它就悄然上場!
反求諸己的心得:承認自身修煉的火侯不足,面對意見不同時,當時警覺性不夠,加上打電話之前,有預期結果的心態,因為老婆週六要出國,本來期待有段相親相愛的對話,沒想到居然是話不投機的結局。
跑步回來之後,傳簡訊跟她分享了反省的結論:「早上的對話很有趣,跑步的時候反省到自身的慣性反應,一旦堅持就會有對待的不舒服反彈,哈!我要繼續修放下。」
上輔導課的時候,自己常常強調:每當出現『怨恨惱怒煩』等負向情緒的時候,即是最佳自我反省的時機,藉由反求諸己的觀照,當下就可以抓到慣性的我執我見,這就是『煩惱即菩提』,亦是自性自度的妙用。
沒想到昨天出現不舒服的續集─
近來幫兩位道親,處理好電腦的問題,其實沒有什麼大麻煩,只是他們不懂得清理硬碟,累積了龐大的垃圾,導致電腦越跑越慢,效能變得很差。
本來對於電腦一知半解的我,只會簡單的文書處理與上網,由於處理妥當之後的口耳相傳,好像立即搖身一變成為電腦專家。
早上有位壇主來佛堂準備供果,她說手提電腦不能用,下午想要帶電腦來找我修理。
自己回應說:我又不是電腦工程師,若是大家不懂得基本的操作,溝通好一個時間,大家一起來研究比較適合。
沒想到她離開半小時之後,打電話給我,告知邀約了另外一位道親,預定中午十二點半,一起來找我修電腦。
當下不舒服的感覺又登場了。
心想:我又不是7-11便利商店,二十四小時隨時都可以配合,至少先尊重一下我的狀況,預約一下時間嘛。
等到中午她們來了之後,本來想說把電腦留下來,等有空閒的時候,再幫她們檢查一下,可是她們立即就要知道問題在哪裡,馬上就要開機給我看。
當下不舒服的感覺接二連三的登台作秀。
心想:本來排定好時間,準備要寫講稿,這樣沒戲唱了,必然會耽誤既定的計畫。
等到下午跑步的時候,被夏威夷的涼風吹吹,當下清醒了很多,原來自己又忽略了同理對方的需要,只是看到自身的需要,沒有站在道親的立場來想,她們也不是天天有空閒,何況有人能夠幫助她們解決困難,當然是自動上門。
問一問自己:來到這裡的目的為何?
簡單的說就是配合眾生的需求。告訴自己:遇到道親有任何需求的時候,選擇暫時放下自身的計畫,先配合對方的想法,這才是慈悲喜捨的真義。
澄清了就想通了,想通了心就開了,心開了不舒服的感覺就消逝了,原來不舒服也可以帶來覺悟的契機。
金剛經:應如是住,應如是降伏其心。
只要當下願意傾聽與接納,放下自身的我執我見,衝突根本就不會發生,不舒服就見光死,慣性反應就無所遁形了。
當「我不在意任何發生的事情」時,它隱含了什麼道理?它意味著,我內在是與所有發生的事情和諧一致的。意思是,我們的內在與當下發生的事情有一個『不抗拒』的關係,也就是說,不在心理上為它貼上「好」或「壞」的標籤,就只是讓它存在。─摘自“一個新世界”
10/18/2008 11:17:33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