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3-24 01:24:15俞講師

及物的信

及物的信
很喜歡四十二品因果錄裡的十九品─張謨磨刀悔悟修行,敘述張謨是一位監斬官,負責監斬罪犯,有次磨刀時誤傷自己手掌,血流疼痛難當,當下心中悔悟,平生殺戮太重,因犯人受罪刑,與心何忍,就決心辭官發心修行。故事很簡單卻啟發菩提心的流露,每次自己與孩子們講述持齋─戒殺─護生時,總會引用這個故事,引導班員將心比心去感受:既然割到自己的手掌會痛,試問用刀槍殺害動物的生命時,被殘殺的飛禽、走獸、水族,它們有沒有疼痛的感覺?它們被宰殺的時候會不會有怨恨的心情?
推己及人就是菩提心的善用,不僅是應用在人際關係,更要推而廣之,應用在萬事萬物上,既然人類是萬物之靈,我們對於世界所有的生物,不是有主宰生死的決定權,而是尊重所有眾生的存活,要有平等心來關愛一切眾生之類,畢竟所有的動物都有靈性,它們也像我們一般,有感覺的反應,有情緒的起伏不定,需要自由活動的空間與自主生存的權利,不應該用優勝劣敗的言論,將人類的殺戮行為合理化;因此在修辦的角度來說,吃素持齋是我們的本分,人類本來就是素食的動物,自己常常講一個笑話:若是人類與老虎獅子一般,生來就是肉食性的動物,直接用指甲與牙齒就可以撕食肉類,何必要清蒸、紅燒、鐵板牛排、BBQ的燒烤等烹飪方式才能煮熟?何需刀叉等工具才能進食魚肉?
恕就是如心,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從靈性的角度來探討,眾生皆有同樣完善的真我,因此佛陀在菩提樹下證悟後說: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顯見我們本有慈悲喜捨的菩提心,只要我們願意將心比心的體諒,就能夠同理到彼此的感受與想法,像是這個月屏山青年班兩天法會,放映「反皮草」的影片給班員看,大家看到浣熊活生生的被獵人摔昏,再把四肢斬斷,從尾巴開始剝皮直到臉部,當那隻浣熊全身的皮毛被剝下,它仍沒有斷氣,還抬頭轉身看看失去皮毛的身軀,當下班員見到人類殘害動物的歷程,全場為之動容,惻隱之心油然而生,感同身受到動物被宰殺的恐懼與痛苦不堪!
從修行的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會犯錯,都可能會傷害他人,也可能會被他人傷害,無論是傷人或是受傷,本有的良心都會自動回應,面對與承認已經發生的罪過錯,需要很大的勇氣,犯錯之後的自責與懊悔令人難受,累積的怨恨心與罪惡感更會造成心裡的缺憾,陷入怨恨的黑洞裡,若是我們沒有學習到以德報怨,依舊在冤冤相報的惡性循環中,試問要如何得到解脫自在呢?何況怨恨是相對性的,當我們緊握著怨懟不放,不願意原諒對方時,往往我們也在怨恨自己,繼續背負著那些沉重的傷痛!
※我們可以認清真相,寬恕,重新開始。如果依照這個方式去做,我們將逐漸學會安助於因傷害自己和他人而產生的悔恨裡,同時我們也學會了寬恕自己。逐漸地,我們甚至會有能力寬恕那些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寬恕只不過是本善的一種表達,也是開放之心的自然展現!─摘自“與無常共處”
最終從輔導的角度來思索,如何善用忠恕之道來啟發孩子?首先要相信眾生皆有清淨的真我,相信孩子都有純善的自性,如同孟子的主張:人之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再反問自己:為何眾生依舊有許多煩惱妄想?為何孩子會不斷的違規犯錯?三字經說得好: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因為外在環境的影響與同化,導致我們沾染了許多不良的習性,要做到輔之以正─導之以德,唯有輔導員保持清明的同理心,不斷的反求諸己,讓自身保持覺醒,先從改變自身的脾氣毛病做起,才能做到自覺覺他的善引,引導孩子們學習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負責,自然能夠啟動本有的良心,讓良知良能的聲音,引領每個人活出真誠的自己,不做昧於良心的事情,才能挽化人心於良善!
寄望今年輔導組的培訓,確實引導夥伴發現盲點,勇於改變自己的脾氣毛病,未來才能以忠恕的德性,引領班員走向自省自愛!副營主任2005/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