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15 23:33:16林一凡

賦別

 

   

人世間的聚散無常,離別的惆悵,經常成為古今文人墨客吟詠的題材。

    離別的對象或為至親骨肉,抑或知己與戀人;離別的形式,從古人的作揖而別,到現代戀人的相擁吻別,乃至英國人與法國人反唇相譏的不告而別。(英文的French farewell與法文的Adieu anglais正好針鋒相對)

    除了生離死別之外,還有一種形式特殊,經常令人幾乎痛不欲生的離別,即是曾經有過刻骨銘心記憶的戀人,卻必須分手道別。

    詩人鄭愁予在《賦別》的開端寫道

這次我離開妳,是風,是雨,是夜晚;

妳笑了笑,我擺一擺手,

一條寂寞的路便展向兩頭了。

    年少輕狂時,也曾經夢想在寫作方面,能有一番成績,無奈歲月忽焉流逝,早已過不惑之年,夢想依舊是夢想。然而,在歷經情感路上的顛簸旅途中,詩人的作品,也曾撫慰了受創的心靈,頓時覺得自己不再孤獨,彷彿感同身受,領悟到了詩人當時創作的心境。

    單就開端的輕柔而淡雅的字句,容易錯以為詩人的分手,似乎是瀟灑極了,頂多只是透露些許無奈。然而細讀到:

而我不特入金果的園林,

卻誤入維特的墓地‧‧‧

詩人在此終於將內心的苦悶傾瀉而出。

    「相戀━苦戀━分手」三部曲,似乎是現代人在感情路上,無可避免的必經歷程吧!  問題在於如何把握相戀時的甜蜜,並在苦戀時做出最適度的「搶救」,最後在分手時學習止痛療傷,重新再出發,更是「戀愛學程」的必修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