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05 20:00:34尚未設定

[聯副]宗教文學管窺

宗教文學管窺
【陳映真】

宗教似乎一開始就和文學有密切的關係。幾千年前的聖者、教主多在世道紛亂、文盲、貧困、受苦的人佔大多數的社會中傳佈教義,因此時常以寓意深刻、平白易懂的比喻、寓言、故事來對眾生說明天人生命的奧義。而這比喻、寓言、故事,很多是優美、感人的文學酖酖或初生狀態的文學。

寓奧義於優美文學的篇章

《聖經》的《新約》上有一個著名的「浪子回家」的寓言故事。有幼子爭吵著分得他的一份財產離家,老父力勸不聽而終於從之。這以後,老父無日不倚門盼望浪子回家。閱數年,倚門的老父遠遠地就認出當年出門的兒子踽踽而來,老父奔迎蕩盡家財的浪子,擁入懷抱,頻頻親吻,接回家中,沐浴修容,不免引起長期持家侍父的長子的埋怨。老父說,這個回家的兒子是失而復得,理當為此喜悅。《聖經》以這個故事,說明上帝如慈父般關懷失喪走入歧路的人,終日盼望他悔悟回到上帝的懷抱。一旦浪子回家,上帝的喜悅當倍於凡塵父母。耶穌還講了一個比喻,謂有牧人牧羊百隻。一日發現失落了一隻,牧人即刻放下其餘的九十九隻,攀跋山崗,直到找著迷途失喪的羊為止。這寓言也在喻說上帝對離脫信仰偏離正路者的深情關懷。至於《舊約》中的〈雅歌〉,其實是希伯來民族歷代傳頌的男女悅求的情歌總匯,款款動人,感人也深。而大衛王的〈詩篇〉,更是有關信仰的讚美、祈求、猶疑、苦惱至信心得勝等的詩章,優美、深刻、解人靈魂。至於《舊約》的〈約伯記〉更是表現一個虔信者追求真信的猶疑、痛苦、堅持、時而軟弱、時而近於絕望,終至剛強了信仰的內心獨白,哲理深邃、情辭感人。

我對佛教、伊斯蘭教一無所知,十分慚愧,但推想其經典中亦有不少寓奧義於優美文學的篇章。

而在人類的幼年時代酖酖原始共同體社會,物神、靈魂的信仰,也使他們以祭祀、禱頌之歌讚美豐收和獵獲,歌頌和祝禱祖靈,詛咒和驅逐惡鬼。此外,舉凡日常生活中迎賓、嫁娶,男女褒悅,莫不以歌、以頌表達祝願與情感,雖無文字記載,仍是文學的濫觴。

巨大文學心靈追索 宗教的奧義和信仰

中世紀的西歐,是封建宗法體制和基督教教旨統治一切的時代。包括文學在內文化,都為傳統基督教修院和教皇權力所集中和壟斷。因此,從宗教禮拜的儀式中逐漸衍發出來的各種形式的宗教劇,對西方戲劇文學的繁榮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到了重商主義興起,新興商業城市和市民階級出台,傳統天主教信仰和文化受到挑戰,商業和新的地理發現迎來了文藝復興時代。但個人從傳統宗法和宗教教旨釋放,絕不意味著信仰的頹廢、世俗化與放縱。宗教改革和新教各派的興起,更加注重個人與上帝間更嚴格的教旨和信仰。就在這樣的十七世紀英國,產生了偉大的宗教敘事史詩巨匠米爾頓(John Milton),以他的《失樂園》和《復樂園》為英國文學樹立了幾乎僅次於莎翁的、文學的擎天大柱,以神魔交戰,人的始祖亞當與夏娃不慎受誘惑而犯天條,終被逐出樂園。《復樂園》寫耶穌身經百般誘惑與試煉,為萬民受苦而克勝,復歸樂園。

另外有班楊(John Banyan)以散文體寫《天路歷程》。他以南柯夢境,敘寫一個基督徒自受洗皈依,經歷信仰的猶疑、犯罪、迷途的試煉和福音之聲的指點,與諸種犯罪爭鋒頡頏,歷死亡之谷而終得勝的寓話。在英文學史上,有人將《天路歷程》評價為後來以散文書寫現代小說的濫觴。

商業資本主義時代被工廠制大規模機械化生產的現代工業資本主義取代後,人類在社會、經濟、思想、信仰和文化上起了巨大而根本性變化。基督宗教教旨全面支配人類物質與心靈生活的時代崩解,「宗教文學」式微。但個別地看,仍然有巨大文學心靈追索宗教的奧義和信仰,發抒而為文學作品。

比較著名的例子,是十九世紀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列‧托爾斯泰(Leo Tolstoi)在他的晚年,農奴主的他主張解放農奴,出身貴族而宣揚簡樸守窮的生活。在宗教上,他逐漸傾向神祕的靈恩派的福音主義,完全自我否定了他被世界公認的巨著《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妮娜》、《復活》的文學價值,貶斥之為誨淫誨罪的文學。他並進一步以寫短篇福音寓言(例如〈傻子伊凡 〉),宣講《聖經》的教旨。

在東方,我們會想起林水福教授最熟悉的日本著名天主教作家遠藤周作,寫教旨哲思深刻,藝術上優秀的作品。另外,我也想起韓國的詩人金芝河。在上世紀六、七悾年代,他像一個舊約聖經中的先知,冒死力諫獨裁君王,強烈、尖銳批判朴正熙時代政治、經濟、社會的黑暗,幾度被捕,判處幾次死刑,幸賴國際文壇和人權組織的營救而免一死。後來獲釋出獄,聽說他卻突然離開政治,皈依天主教,據說也開始寫宗教詩,因為沒有讀過,不敢妄斷。

要有典律和典範 可以適從而創作

我們中華民族,相對於西方,似較少強烈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意識。當然隨著佛教經典漢譯東來,應該也有不少佛教經典中的寓話和故事。除此之外,比較為大眾熟知的是混合佛、道兩教的、警惡褒善的「善書」,宣傳善惡之報,世俗倫理道德的色彩高於教旨神學的層次。

在富於基督教宗教主旨的文學巨著的西方,似乎也沒有以「宗教文學」的專辭來概括這一類文學。例如以「中世戲劇」(medieval drama)來概括指謂基督教支配一切,由教會儀禮演化出來的,形式劇種繁多,又皆自基督教祭儀發展出來的「神祕劇」、「神跡劇」、「聖徒劇」和「道德劇」等等。

然而不論如何,其宗教思想、感情、信仰濃厚的文學作品,都有受到定評的典範性作家和典律性作品傳世,作為創作、評說、理論化、學術化的圭臬。今天我們要提倡「宗教文學」,立意至為美善,令人佩服。但是為中國「宗教文學」尋找過去以來人所熟知或人所不知的典範和典律,加以研究、詮釋於先,取得一定的共識共感,否則虔信者沒有典律和典範可以適從而創作,評論者怕也莫衷一是。而久而久之,就擔心和「報導文學獎」一樣,先陷於混亂,終不幸停滯消散,至為可惜。

【2004/12/05 聯合報】 @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