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28 05:35:12 蠻牛太太-蔡湘宜

同是Amy.蔡~豬媽看虎媽


「虎媽的戰歌」作者蔡美兒(中),與大女兒蔡思慧(左)和二女兒蔡思珊(右)合影。
圖/蔡美兒提供 轉載自聯合電子報

日前陳光標疊錢牆高調行善,最多是被台灣人笑「臭屁」;「虎媽的戰歌」反彈更強,11日在美一出版便引來一陣撻伐聲浪被美國人視為「病毒」。

小豬豬在網路上瀏覽了數十則媒體報導與感言,幾乎都是一面倒的駁斥這本書及作者,豬豬特地轉載了兩篇比較具客觀性的報導供大家參考。

虎媽戰歌登時代雜誌

華爾街日報八日刊出耶魯大學法學教授蔡美兒新著「虎媽的戰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書摘,標題為「中國母親何以更優越」,引起廣大迴響,新書在出版當天即攀升到亞馬遜網站銷售排行第六名。亞裔移民紛紛就她描述的中國式管教發表意見。有人認為她有道理,有人表示她已接近「虐待」女兒。

還有虎媽的戰歌讀者指出,這是危險的「樣板」,可能為「仇華」人士提供更多口實,但也有人在網路上公開感謝他們的母親用類似方式管教他們(雖然不像蔡美兒那樣嚴厲)。

蔡美兒在虎媽戰歌書中敘述,她對兩個女兒嚴格規定:不准外宿、不准和朋友出去玩、不准看電視或玩電動遊戲、不准自己選擇課外活動、不准有任何功課拿不到A。這種管教方式令許多西方父母覺得無法想像。

現年四十八歲的蔡美兒是菲律賓華裔的女兒。她接受世界日報專訪時表示,由於華爾街日報標題驚人,近日來收到成千上萬封威脅信件,許多人指責她「虐待兒童」和「醜化亞裔」,「他們沒有閱讀全書造成誤解,這令我痛苦和難過,而貫串全書的是我如何改變教養方式。」她說,許多指責出於不理解華裔家庭文化背景。

蔡美兒說,丈夫魯賓福支持她的嚴苛教養,他是美國猶太裔,從小家裡管得鬆,「他倒希望父母對他嚴厲一些,逼他學習外語和樂器。」蔡美兒認為自己的成功歸功於父母嚴加管教,「我父母非常嚴厲,相比之下,我管孩子已很鬆了。」

蔡美兒表示,「虎媽的戰歌」出發點不是指導父母們養兒育女之道,而是在她的二女兒蔡思珊出現嚴重叛逆情緒、導致家庭危機時回顧十八年為人母的經驗,用兩個月時間揮筆寫就的回憶錄。

但多數虎媽的戰歌讀者不贊同她的教養方式。兩歲隨父母從台灣移民到洛杉磯的克莉絲汀‧劉(Amy.劉)寫出有關她自己的「虎媽」回憶,充滿悲傷。虎媽的嚴厲管教對她沒有發生作用,但在她姊姊身上獲得成功。她姊姊畢業於哈佛大學,取得企管碩士學位,一帆風順,直到廿八歲。那年她服務的公司倒閉,初嘗失敗的她從此意志消沉,愈陷愈深,終於自殺。劉不怪罪母親,她說:「這是文化造成。蔡美兒也是文化的產物。」

~~~~~~~~~~~~~~~~~~~~~~~~~

中評社香港1月24日電“什麼對孩子才是最好的”是為人父母后的永恒話題。美國《華爾街日報》日前以《為什麼中國媽媽更棒》為題,刊登了耶魯大學法學華裔教授蔡美兒新書《虎媽的戰歌》的節選,一時間在北美地區引發對東西方育兒方式的熱烈討論。

  新華社報道,書摘一開始就列出了蔡美兒對女兒的十項要求,如不準在同學家留宿,不準留在學校玩,不準看電視或玩電腦遊戲,每門功課至少得到A,必須學習鋼琴或小提琴等,還講述了她不準女兒在練琴時喝水上廁所以求得突破等經歷。作者用“中國媽媽”指代不同於西方觀念的育兒方式,認為西方人對孩子的寬容超過了對孩子的教育,恰當執行東方的嚴格家教方式更有助於孩子未來的發展。

  書摘很快就引來了4000多條讀者評論,並且在網絡上被廣泛轉載,引發了關於東西方育兒方式的大討論。有美國讀者評論說,蔡美兒的做法是虐待兒童,進而延伸到亞洲人沒有創造力就是這種育兒方式的後果。但也有不少美國家長表示,西方人應當借鑒這種嚴格的管教方式,並坦承自己也是“虎爸虎媽”。同時還有很多亞裔父母表示,這篇書摘讓西方社會對亞裔學生和家庭的誤解更加嚴重。

  很多已讀過《虎媽的戰歌》的讀者表示,《華爾街日報》的書摘有斷章取義之嫌,雖然蔡美兒的很多做法值得商榷,但書中的很多觀點都有很強的借鑒意義。蔡美兒在接受《舊金山紀事報》採訪時也表示,《華爾街日報》的書摘將她著作中最具爭議的章節集中到了一起,書摘的題目也不是出自她的筆下,讓人感到無可奈何。

  蔡美兒及很多讀者都表示,書摘讓人感覺《虎媽的戰歌》是一本“育兒手冊”,這本書其實是一位母親的心路歷程,一部回憶錄,一種帶自嘲的反思。書中的高潮部分並不是母親看到女兒鋼琴技巧進步的成就感,而是一次和小女兒的激烈爭吵讓她認識到自己的管教過於嚴厲,轉而讓孩子做出自己的選擇。

  蔡美兒在接受《舊金山紀事報》採訪時說,東方式家教方式的局限在於容易限制孩子的選擇,不適應孩子的個性化發展,她後悔沒有重視女兒的個性需求,也後悔自己有時過於嚴厲。但她同時也表示,不認同西方理想化的選擇和自由,她始終堅信家長才更了解什麼對孩子才是好的,“如果讓10歲的孩子去選擇,他/她會永遠選電腦遊戲。”


小豬豬的心底話~

這麼巧「虎媽的戰歌」作者的英文名字也叫Amy同樣也都姓蔡,不過同是Amy.蔡的小豬豬對於作者的這種教育方式很難認同!豬妹認為這不能以偏蓋全稱為「中國式教育」而應稱為「斯巴達教育」。

先撇開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不談,光是看作者所訂定出來的「十不准」豬豬就連一項都無法接受!

 十不准:

  1 不准夜不歸宿

  2 不准參加學校的小組娛樂活動

  3 不准參加校園演出

  4 不准抱怨沒有參加校園演出

  5 不准看電視或玩電子遊戲

  6 不准擅自選擇課外活動

  7 不准有科目低於A

  8 除了體育與話劇外,其他科目不準拿不到第一

  9 不準練習鋼琴及小提琴以外的樂器

  10 不準不練習鋼琴及小提琴

豬妹對孩子的教養一向重視,但在嚴格的規範下皆以「人格尊重」和「柔性誘導」來執行。豬妹相信一個健全的人格發展絕對要比優異的成績表現更為重要,而健全的人格絕不是靠「逼迫」來養成,而應是給予鼓勵、肯定和許多的愛!

小豬豬完全無法茍同以「廢物」、「垃圾」等言詞來辱罵孩子,而且將之稱為「管教」!難怪換來孩子的一句「我討厭你」!

豬豬不是倡導放任式教育,不是說不該有所要求,而是不應採取如此「壓迫性」的方式,用盡心血將孩子教養成一個競爭力超強、學歷超高的精英,將來這擁有高IQ和低EQ的精英卻很難適應環境和群體,因為他們沒有過真正的群體生活以及同儕的交誼,他們無法學習到人與人之間的互信、互諒、包容及接受愛以及付出愛,不懂人與人的感情互動只徒具功能性,這跟一具完美的機器人有啥分別?請問這是你理想中的孩子嗎?請問他的一生該如何「孤獨」地生存下去?

所幸文中後段提及作者「斯巴達」了十多年,在二女兒的叛逆之下終於有所覺醒開始檢討和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真是萬幸啊!

雖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人皆有之,但是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而去犧牲掉孩子快樂的成長和獨立的人格自我,豬豬個人覺得這代價太大了!

豬豬相信一個有自信又有人緣的孩子將來一定可以創造一個美好人生!「成功」沒有絕對的定義,與其要用這種方式讓孩子痛苦地贏在起跑點,豬豬倒寧可看到孩子快樂地創造人生的每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