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6 23:30:29生死戰場

道宣律祖~韋馱尊天菩薩

 

 

先參考《佛光大辭典》「韋馱天」條:
▽韋馱天▼
韋馱,梵名 Skanda,巴利名 Khanda。又作塞建陀天、私建陀天、建陀天、違馱天。或稱韋將軍、韋天將軍。本為婆羅門教之神,又稱迦絺吉夜(梵 Kārttikeya,意譯六面子)、鳩摩羅(梵 Kumāra,巴同,意譯童子)、善梵(梵 Subrahmā,巴同),原為戰神,有六頭十二臂,手執弓箭,騎孔雀。此神之崇拜最初流行於南印度,五世紀後傳到北印度,被大乘佛教吸收而為伽藍之守護神,為南方增長天八大將軍之一,乃四天王下三十二將軍之首。生而聰慧,早離塵欲,修清淨梵行童真之業。受佛陀付囑而鎮護東西南三洲(東勝身洲、西牛貨洲、南贍部洲)。世傳佛陀涅槃時,捷疾鬼盜取佛牙一雙,韋馱天乃急追取還。其形像身著甲冑,合掌,腕捧寶劍。於我國,自唐初之道宣律師感得其像後,各處之伽藍均設有其神像。有關其名稱,金光明經卷三鬼神品稱之為違馱天神,義淨所譯之金光明最勝王經卷八則譯作塞建陀天;又經軌中多稱為塞建陀或建陀天,而不作韋馱天。蓋金光明經所記之違馱天係為建馱天之誤寫,梵語應譯作私建陀。〔慧琳音義卷二十五、大明三藏法數卷四十六〕p3990

再參考《中華佛教百科全書》「韋馱天」條:
▽韋馱天▼
(梵Skanda,藏Skem-byed)
  佛教的守護神。又作塞建陀天、私建陀天、犍陀天、建陀天、素健天,或作違馱天、違陀天。《金光明經》卷三〈鬼神品〉云(大正16‧350a)︰「釋提桓因及日月天,閻摩羅王、風水諸神、違馱天神及毗紐天,大辯天神及自在天、火神等神,大力勇猛,常護世間。」又,《大般涅槃經》卷七云(大正12‧403c)︰「為欲供養天神故入天祠,所謂梵天、大自在天、違陀天、迦旃延天。」
  依我國佛教界所傳,此神姓韋名琨,又稱韋天將軍。為南方增長天王手下八將之一,也是四天王三十二將中的首將。是僧團、寺院及齋供之最著名的護法神。唐朝的道宣以為︰韋將軍係諸天之子,童真梵行,主領鬼神。在佛陀即將涅槃時,韋將軍曾得到佛陀的咐囑,以護持佛法。他對東、西、南三洲的佛法護持最力。有關佛教的爭鬥陵危情事,他一得消息必定親往弭平。對於魔子魔孫的惑亂比丘,他也都栖遑奔赴,應機除魔。凡此種種,使天界的四天王對他都極為敬重,每次韋將軍一到,天王都會起立相迎。
  然依學術界之研究,違馱之「違」(或韋),係「建」之誤寫。如依其梵音Skanda,則應音譯為私建陀。故《慧琳音義》卷二十五云(大正54‧469b)︰「違陀天,譯勘梵音云私建陀提婆。私建陀,此云陰也;提婆,云天也。但建、違相濫故,筆家誤耳。」
  學術界以為,此天神原為印度婆羅門教之一神,為濕婆或阿耆尼之子,後為佛教所吸收,與摩醯首羅等共為佛教守護神。與唐宋以來我國所傳的韋琨將軍,並非同為一神。在後世,我國佛教徒漸將印度之韋馱天與道宣夢感之韋將軍混而為一,乃形成國人所傳的韋馱菩薩。
  〔參考資料〕 《大般涅槃經》卷十一;《灌頂經》卷六;《金光明最勝王經》卷八〈大辯才天女品〉;《翻譯名義集》卷二;《佛祖統紀》卷三十一;《大明三藏法數》卷四十六;印順〈護法韋馱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