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用[心]來體會?離開了這一念心,無有少法可得
有些事真的實在不想多作解釋
淨界法師有說過“佛非水洗眾生罪,亦非手拔有情苦,唯為說法令解脫”,那麼佛陀今天為我們末世的眾生要來幫我們離苦得樂,就是以說法生在我們五濁惡世,這樣一個邪見、煩惱熾盛的五濁惡世,那麼佛陀以他的大悲心無所障礙,來為我們宣說佛法
。
在佛法的修行上,主要就是分成信行人,還有法行人。法行人較偏重于智慧,他從智慧上的修學,不會每天在塵勞當中陪著眾生,他就是希望自己多熏修佛法。那麼另外一類的修行者,是屬於悲增上的菩薩,他就是大部份的時間來陪伴著眾生,度過他難熬的日子。不管是信行人或者是法行人,都受佛陀所讚歎。但是我們要抓住一個重點就是,無法不知,無法不見者也,就是說我們一定要悲智雙運,不管是偏重于智慧或者是偏重於大悲,我們要盡可能的使它能夠平衡。不可以說大悲心太重了,每天都在世間的塵勞打滾沒有充實自己。
我所經歷的問題~和受益~只有自己知道~
誰都知道自己生死自己了~
何可需慮他人瓦上霜~在家人可以這麼講
但出家法師就不同了~擔負如來家業~佛法慧命
故余感覺到淨界法師有ㄧ個很深的願
就是極力讓更多人看清現狀所被蒙蔽的
與未來往生淨土的種種現實與障礙
您得提早預防~ 您得儘快上路~您得趁早找到對的方法
苦口婆心的說~講~與勸勉~
在在都想幫助更多人成功往生淨土
自古以來過去的祖德也都是如此發心
就著當時的環境人們信願持名程度偏著而說~
大體相同~但施力點不同~
這是因為每個大師自身的眼見耳聞受~緣起不同
藕益大師的整體面向~說法都比較全面廣泛中道~
有很多力您得看變化而施~[智慧]
要大家解行理事並重~
不能偏事修持名
也不能偏理觀的信願
因為臨命終的往生有很多地雷未爆彈
你不得不慎~您得依彌陀經的信願持名為本操作
從唯識楞嚴為輔~了解看清自己的盲點~
故今節錄淨觀苑淨界法師唯識學概要的一段話
說明人的心態[顛倒]而誤了大事
其實宗喀巴大師他也講到一個觀念,說我們其實生生世世也做了很多的善法,就是我們過去也念過佛、也佈施、也持戒,但是我們的善法為什麼不能變成一種解脫的功德,都全部落到輪回的業力裡面去呢?因為我們想要掌控這個善業,我們一直希望那個善業為我所用。你越是想要掌握它,這個善業,這個檔次就越低了。偉大的佛陀,他也曾經做了很多的善業,那麼為什麼佛陀的善業,它能夠變成一種自在的功德的莊嚴?佛為法王,于法自在,因為他操作善業的心態是正確的,他用空性來操作它。
今看到臉書一篇文深感憂慮
不是念佛就能往生淨土~要深信切願持名三資齊俱~
念佛不求生淨土~和修善積福一樣~只是人天善法~
下段誤導了~念佛不發深信願~一句佛號~人人都可以往生了?
【人天福報】
為人在世若行有餘力,應多修善積福.
但是今生如果不能念佛,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人天福報,
都沒有辦法當生了脫生死,還得要在六道輪迴,
這實是太可惜了.若能修善積福,又能執持佛號以培功德,
如此不但能現世得自在,將來可以橫超三界得生極樂.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節錄本明法師阿彌陀經導讀~
第二個部份是宣說本經宗旨,一般很多人學習淨土法門,他說他是修淨土的,很多的信徒就會問:這個淨土法門是什麼呢?他的主要的內涵是什麼?很多人他就是講得含糊籠統,沒有扣住其中的精髓,就說:「你就是念佛啊!然後佛陀接引你啊!」實際上整個淨土法門,一定要具足信願持名,所以本經他很清楚的告訴我們,所謂的淨土法門信願行三資糧缺一不可,沒有辦法求生淨土這當中分成兩個部份:第一個是略標三資;第二個是廣釋三資。
我們先看到略標三資:就是簡略的標出三資糧以及信願行的互相關係做一個說明。
此經以「信」、「願」、「持名」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
~以上離開了這一念心,無有少法可得
就沒有所謂的十方的虛空以及微塵國土~乃至於對錯問題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