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06 17:12:58K.C

馬英九:如何跨越二零零八


  在因特別費案被起訴後,馬英九立即辭去了黨主席職務,並隨後宣佈角逐二零零八年「總統」大位。盡管馬英九表現了相當的決心,但要成功跨越二零零八,前路依然充滿艱險……

  致勝前提:保持清流形象不墜

  馬英九能夠成為藍營乃至台灣政壇人氣最旺的政治明星,除了其完整的從政經歷和較高的政治素質外,清流形像是他吸引選民最具魅力的特質所在。

  一是道德上的嚴格自律。在日常生活中,馬英九「公」、「私」概念涇渭分明。馬當年做「法務部長」時,大女兒就讀學校與「法務部」近在咫尺,但是馬英九從不讓女兒搭自己的公務車上學。道德上的自律必然衍生出政治潔癖。馬英九數次強調,他絕不沾「貪腐」之鍋。同樣,馬對部下政治操守的要求也到了近乎嚴苛的地步。這在台灣政壇絕無僅有,也是馬英九衝擊二零零八的最大資本。

  二是對程序和法律的嚴格遵守。二零零四年「總統」選舉後,陳水扁承「兩顆子彈」之助以微弱優勢勝出。當時泛藍民眾群情激憤。但是馬英九沒有從泛藍陣營的利益考慮問題,而是從法律的角度出發,控制住了局面。儘管馬因此而遭深藍民眾千夫所指,卻得到了諸多中間選民的稱許。

  三是誠以待人、敬以治事。一九九八年馬英九與陳水扁競選臺北市長時,馬英九曾對其幕僚透露過他的競選理念,「如果用不真誠手段能贏得選舉,我寧願因真誠而輸掉」。這種認真和誠懇的態度是馬英九人格魅力的一大特質。

  但問題是,馬英九的政治理念與當前臺灣政治文化和政治現實都存在著很大的捍格。台灣的政治現實是:不唯政治操守和道德形象論英雄,而是以政治利益交換相聯結。影響所及,台灣政治生活中的地方樁腳政治、「黑金政治」還有相當大的市場,無論對國民黨還是民進黨來說,概莫能外。從這個意義上說,馬英九其實是在以清流的政治文化對傳統政治文化和政治現實提出挑戰。

  更為重要的是,泛綠陣營針對馬英九政治潔癖的反制力度會愈加猛烈。對於類似馬英九這樣有政治潔癖的人來說,最致命的打擊莫過於指證其政治道德上的汙點。最近的特別費案就是綠營精心操持下的試探性出擊。從理論上說,造成馬英九特別費案的根源在於制度問題,而不是馬英九的政治操守敗壞所致。對於特別費的制度陷阱,藍綠基本都有共識。但不可否認的是,儘管都有同樣的問題,特別費案對於馬英九的打擊遠超過對民進黨四大天王的打擊。原因很簡單,就是這一案件使馬英九從清廉的聖壇上被拉了下來,「政治完人」光環大大減弱,至少在中間選民和淺綠選民那裏是這樣的感官。而且,民進黨在藍綠「總統」候選人即將產生的時間點上拋出了此案,僅僅意味著開始,未來可能還有更多的對馬形成致命打擊的相似問題拋出來。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這是馬英九在未來必須面對的問題。

  重要條件:維持與國民黨合作

  馬英九辭去黨主席之後,他與國民黨的關係立刻變得微妙起來。由此衍生的一個直接問題就是:馬陣營與國民黨的關係如何協調?按照台灣輿論的估測,馬英九參選方式不外有兩個,一是以國民黨黨員身份爭取提名參選「總統」或接受徵召參選;二是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筆者認為,如果馬英九能夠控制住國民黨的發展方向,可能兩者的合作會相對順利;否則,馬與國民黨的合作將困難重重。

  從根本上說,馬英九的政治理念與國民黨中的主流理念的認知存在著相當大的落差。馬英九講究程序性原則,堅守法律分際。其訴求直指民心,依靠個人的魅力取得民眾支援。也就是說,馬英九的支援是來源於選民,而不是國民黨的組織結構。這種政治理念導致的必然結果就是馬對黨機器依賴程度的弱化。也正因為如此,在馬英九的幕僚中,有將國民黨視為馬英九二零零八年勝選的必要條件,但是有的卻將其視為包袱。

  國民黨的問題,既在機制,又在文化。其表現,一是講究倫理輩份的大佬政治文化,二是處理問題時的官僚心態。前者使得年輕一代的精英難以迅速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民黨對青年人的吸引力;後者則使得國民黨的形象長期不能改變,難以接近草根,更遑論爭取到大量的年輕選民。同時,黨的機構臃腫、效率低下也一個屢遭詬病的問題。馬英九曾在一次中常會上,甚至說出了「如果還有一些黨工存有當官的心態,不論位階多高,最好離開」的重話。去年北高選舉一結束,馬英九就開始在黨內討論組織精簡、注入新血的問題。但是政治文化的養成絕非一日可竟之功。隨著馬英九辭去黨主席職務,他所推行的一些改革措施會不會人去政息,還在未定之天。

  由於特立獨行的執政理念與「不粘鍋」的性格,馬英九一直沒有在國民黨高層中樹立起比較好的口碑。二零零七年初,當馬英九展開新一波人事調整時,國民黨內馬上出現了「馬英九與吳敦義有密室之談」的謠言以及任用楊渡及蘇俊賓所衍生的「中時幫」、「打壓異議份子」等爭議。在馬辭職而國民黨主席面臨補選之際,黨內再一次掀起了讓連戰「回鍋」的呼聲。所有這些,其實就是反映了黨內內各種勢力的利益爭鬥。

  對馬英九來說,國民黨對其勝選儘管不一定有十分正面的效果,但是如果失去對黨機器的控制,對他的選情則相當不利;對國民黨來說,捨馬英九之外,沒有人有能力問鼎二零零八。雙方彼此各有所求,又均有顧忌,這就是馬與國民黨關係的微妙之處。

  關鍵:破解民進黨對「主體性」論述的話語壟斷

  在泛藍陣營為整合問題而焦頭爛額之際,泛綠陣營也在為誰代表民進黨出戰二零零八而擾嚷不休。在謝、遊、蘇、呂先後宣佈參加黨內初選的情況下,誰能出線還是未知數。但是,綠營的爭奪並不能舒緩馬英九的壓力。原因在於:第一,經過了長期的選舉鍛鍊,民進黨的選舉機器已經相當成熟,儘管在初選過程中有爭吵,但是在初選結果出來以後,凝聚力和向心力會快速回歸,戰鬥力會很快展現出來。從這個意義上說,民進黨誰出線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無論誰出線,民進黨都會全力以赴。這對馬英九的壓力是長期的和現實的。第二,民進黨的核心價值及其動員訴求的改變對馬英九來說可能是更大的考驗。

  去年「倒扁運動」之後,民進黨在其論述和價值體系上已經經歷了一次蛻化的過程。過去民進黨崛起所依恃者,無非是「民主」、「清廉」、「本土」三塊招牌,現在前兩塊招牌經歷了弊案及「倒扁」運動抽絲剝繭般的侵蝕作用,已經被民進黨棄如敝履。也就是說,民進黨未來發展必將更加依恃「本土」這塊招牌。本土認同不等於台獨,但是民進黨的「本土性」建構無論是對島內政局,還是對兩岸關係的發展,都會產生重大影響。

  去年北高市長選舉結果是泛綠民眾對「本土性」認同的一次大型投票。事實證明,貪汙但是堅持「本土」的民進黨在高雄取得了勝利,在臺北也取得了選票上的小幅增長。這種結果對民進黨無疑是一個鼓勵,並將成為民進黨未來在「台獨」道路上越走越遠的信心基礎。進入二零零七年以來,民進黨在「去中國化」的道路上加快了步伐。陳水扁在一月下旬更是表示,在他任職期間,將繼續強化「台灣主體意識」,希望在二零零八年,能夠讓自認為「台灣人」的總數達到七成,甚至七成半以上。

  影響所及,民進黨又顯示出對族群動員的強烈興趣。在最近舉行的「二二八」事件紀念活動中,上至陳水扁,下至泛綠學者,眾口一詞認定「二二八」事件就是族群對立而導致,對馬英九所謂「二二八」事件是「官逼民反,不是族群問題」的說法進行了駁斥。這其實是一個信號,在未來的選舉動員中,族群議題會作為主要的議題,和「本土性」論述相結合,為民進黨所用,特別是針對有外省人身份的馬英九,更是這樣。

  所以,如何打破民進黨對「主體性」論述的話語壟斷權,破解強加在外省人身上的「原罪」,是馬英九必須面對的一個關鍵問題。

  可以預見,主體性及台灣的「國家認同」問題會隨著選舉的臨近被越炒越熱,它對馬英九及國民黨和泛藍陣營產生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在這個問題上,目前國民黨和馬英九基本上還處於消極因應的階段。對於台灣當局修改教科書大舉「去中國化」的行為,佔據「立法院」優勢地位的國民黨並沒有全力遏止;而此前馬提出的「兩岸關係終極目標是走向統一」論述也在泛綠的反彈之下銷聲匿跡;不久前馬英九提出「執政後國民黨更改黨名」的問題,更是反映出其在論述上的困境。馬英九當前要處理的問題是:如何建構可以吸引民眾的兩岸論述,給台灣人民一個光明的願景。只有這樣,才能面對「本土性」論述攻擊時不隨民進黨的步調起舞,進而破解民進黨對他外省籍身份的攻擊。馬英九如果要在二零零八年問鼎大位,這必然是要慎重考慮的一個問題。

節錄新澳華報
民主 2008-03-23 22:25:35

去看看吧 他寫的很好
http://www.wretch.cc/blog/bearteam37&article_id=12036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