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05 22:39:25躲貓貓

大人都不瞭解我們──侯文詠《危險心靈》

小學六年,國中三年,高中三年,如果一間間應該傳出學生嘻笑聲的教室,聽不到嘻笑的聲音,應該充滿健康活蹦身軀的操場,看不到活蹦亂跳的身影,那麼它跟長達十二年的監獄刑期有什麼差別?

一個上課被罰的學生、一部被貼上色情標籤的漫畫,意外地引起了一連串的事件。事情如雪球般越滾越大,由偷看漫畫被罰,引發出教育體制的缺失及大環境下學生、家長甚至是老師的悲哀。

一個十五歲國中生奮勇面對人生的第一場大挑戰,他要怎樣喚醒大家正視真正的問題?又要如何相信自己做的事是對的?而反對那些錯的,是不是就代表我們是對的?「危險心靈」並沒有給大家答案。相反地,它發出問題,也反應每個成年人在現實生活裡的荒謬與無奈。

*2003年6月出版,縱橫書市,引發許多的熱烈討論;
*2004年獲選最愛一百小說大選
*2007年電視劇得到最佳戲劇節目

是什麼樣的力量造成大家對此書的關注?讓我們一起加入謝政傑的心靈之旅,回到了那個我們曾經歷過的年代和心情,一起感動、一起思索,或許,我們會有答案。


1.為什麼最後小傑選擇沈默?你喜歡這樣的結局嗎?如果不喜歡,那你心目中
 理想的結局又是如何?
2.從小傑的角度來看,詹老師被設定為負面的角色。那又為何有這麼多的老師
 連署支持他,又有那麼多的家長要讓小孩進入他的班級就讀?
3.小說引用《聖堂教父》裡的一段話:「孩子的眼神一直是閃耀著光芒……是 什麼原因,讓原本靈活的眼神變成那種無力感的樣子?」此書以何種情節和
 表現手法呈現這樣的無力感?
4.整部小說有衝突、有對抗、有逃離、也有妥協。那麼你覺得小說裡面的人物
 立場和行為有對與錯的問題嗎?爲什麼?
5.看完此書後,哪一個情節或片段最能引起你的共鳴?為什麼?
6.如果你可以飾演其中任何一個角色,你選擇當誰?為什麼?
*******************************************************
【加碼討論】
7.還記得你的青少年時代嗎?你覺得作者對於青少年的描寫是否夠深刻?
8.依你之見,這部作品面向的讀者群是成年人或是青少年?你覺得青少年能從作者的敘述中獲得共鳴嗎?
93111382 2008-03-12 12:52:13

青少年能從作者的敘述中獲得共鳴嗎?我想作者對於升學壓力下,被踐踏的尊嚴、除了考試沒有其他目標的苦悶生活,應該是很能引起共鳴的。
但我認為這部作品面向的主要讀者群是成年人。
我以為這也是作者最後為何安排小傑選擇沉默。
因為我們都明白,在我們根深柢固的民族文化,以及現在的社會背景環境,要抵抗整個龐大的「共犯結構」,一個國中生是無法完成的。雖然中間也曾幻想自己像是國父或者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壯烈的發聲換取改革,但作者透過沈韋的自盡,以及其後政府、民意代表、媒體、社會大眾各個立場的反應告訴我們,這已經不只是一個單純的「師生衝突」事件,也不只是大一些的「教育體制」問題,而是「龐大的共犯結構」,整個社會的問題。
隨著事件發展愈趨荒腔走板,小傑最後選擇沉默,我想是因為他透過這一連串的過程,已經深深明白「大人的世界」,所以選擇沉默。
而大人呢?大人瞭解了嗎?我想或許有些大人可以瞭解,但很多時候,有些問題大人也無法解決。

中四C 93111344 2008-03-12 12:45:31

在《危險心靈》中,小傑以為自己替學生、家長說話,他們會認同自己,卻發現自己被遠遠地隔離在正常的世界之外,「我做錯了什麼嗎?」他問抗議他回校讀書的一個母親,她說「或許正因為你做的是『對的事情』吧,事情才會愈鬧愈大」。只是,三年級八班的同學現在需要的並不是「對的事情」。學測就快到了,他們最迫切的是「平靜」,在現實的中考、升學面前,相信大多數人會不假思索地選擇閉上眼睛,繼續忍耐、承受下去,即使我們都認為這樣不對的時候,依舊會選擇維護、加固錯誤,所以小傑越來越發現自己對抗的並不是老師、學校、教育制度,而是整個社會整個世界。

中四B 93111246 2008-03-12 12:00:32

詹老師雖然一開始是一個負面角色,但就像他所說的他只是一個受害者。他一直以來相信這樣是為學生好,所以他盡心盡力地在提高學生的得分效率上,社會對老師的期許也是如此,他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所以他選擇辭職。

當然我們不知道什麼方式才是對的,往往我們就這樣長大了,也沒有機會試試看別的方式。所以我們只好在下一代身上試驗,但萬一我們相信的是錯的呢?

看《危險心靈》的時候,就想到國中時候那一段,被打被罰站被羞辱的日子,所以很能體會書中孩子的感受,但就像大多數人一樣,我沒有勇氣甚至沒有想過要反抗,對於結局的沉默,雖然不喜歡,但也只好認同,畢竟我也只是沉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