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0-11 20:13:18Kate
局外人又如何
當個德國人是什麼感覺?
你知道當英國人想說話的時候,有莎士比亞幫他們說,當他們想聽音樂時,有艾爾加為之譜下的那些榮耀光輝,很棒的民族不是嗎?但是我想,How about a German?
何其幸運啊,他們有巴哈。他們跟巴哈源自相同的民族,踩踏著同樣芬芳厚實的土壤,吃著同樣口味的食物,感受同樣冷的冬天的那雪,而且,在DNA裡有著某種代代相傳的不知名基因…我不得不承認自己怎麼也無法真正演奏巴哈,沒有呼吸過那樣的空氣,不是聽著那樣的語言,少了點什麼走路姿勢、神聖的教堂與上帝,怎麼懂得了?怎麼懂得了?
所以,當個德國人是不是會從小聽著巴哈的音樂長大啊?也許媽媽在罵小孩時會說,你看巴哈當初就是怎樣怎樣才這樣這樣的,那要不然就是他生前的住所就在你家不遠處,或者你每天上學時都會坐車經過一個墓園,裡面有一個斑駁不起眼的墓碑,上面刻著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而這樣一個沉默的鄰人
,其筆下均衡完美的音樂創作,影響了後世幾百年來多少的作曲家和演奏家,更受到全世界無數人的喜愛與崇拜。甚者,當他閉上雙眼離開人世時,一個以華麗裝飾榮耀上帝的美好時代便從此隨他而去、付諸歷史…
『結束囉…這樣的曲式、這樣的完美對位與和聲進行、轉調…都結束囉…我已經站在頂端,那就是最高處,前方已經再沒有路,大家轉個彎,對,轉彎,換個方向…』
世人,以巴哈逝世那年,作為巴洛克時期的結束和古典時期的開始。
也許我喜歡巴哈、喜歡聽、也喜歡演奏加起來已有不算短的八年十年,所以每次聽到他的音樂親切感便油然而生,自以為心中跟他有什麼小小的聯繫,以為自己懂了他一點什麼靈魂的顫動。但我想我永遠不能體會,與這樣一個偉大的音樂家比鄰而居,在同樣蔚藍的天空下生活,那種自然而然、不假思索的存在的感覺。西貝流士的音樂很芬蘭,你懂嗎?我不懂,但是芬蘭人懂,懂得他就是在為他們民族的奮鬥寫音樂。巴哈怎麼寫出這樣的音樂,我不懂,但我相信德國人懂,或許他們還會皺著眉對你說,『他不這樣寫,那要怎麼寫?』這種理所當然的口吻。我當然可以去買更多巴哈的CD來聽,可以去買更多的樂譜來吹奏彈奏,還可以去讀讀他的傳記生平什麼的,然後也許我會開始有點瞭解他為什麼是這樣,但是你知道,德國人不會瞭解這個,他們只是單純的沒有疑問而已。
令人匪夷所思啊,巴洛克時期所認為的和諧音程其實很少,那時的對位法有多麼嚴格,而當時樂器的發展也才略具雛型,音樂家充其量只能說是皇室的侍從…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巴哈使用簡單元素創作出的那些優美樂音,竟完全不輸古典浪漫乃至於現代的繁複手法?他到底可以多厲害?簡直就到了令人生畏的地步嘛,他曾擁有的能量是我無法想像的巨大,我雖然無法以相同姿態去靠近,覺得有些遺憾,不過沒辦法,因為你一旦決定成為巴哈的信徒,勢必將終身不變…只是…只是,心中還是不免暗暗想著,如果我真是個德國人,到底是什麼樣的感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