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提名作業小密辛
今年的奧斯卡提名在美西時間
影藝學院所採用的投票方式是所謂的「偏好投票法」(proportional voting, also known as a preferential system)。影藝學院的會員會在每年12月時收到選票,就自身所屬的項目(演員選演員,導演選導演之類的)投下選票,最佳影片獎則人人都可投票,每人至多可選出五個提名人選——也就是說每個會員可以依自身喜愛的程度,投出心目中該項目的第一名到第五名,而此一偏好順序正是統計選票時的最重要關鍵。
人工計票方式是奧斯卡行之有年的統計法,採用人工列表的方式,受委託進行計票的會計師事務所會將所有選票一一結算,提名的選票統計通常需要七天,得獎者的選票統計則需三天。
結算的方式簡單說明如下:
一、首先將所有寄達的選票的第一名列出。
二、在「第一名」的統計中,得票超過百分之二十的自動成為被提名者。
三、每項的應提名者為五位,因此第一輪的淘汰標準為16.67%,意即將所有選票除以六(應提名人數加一)之後,得票率少於上述標準的不予入選,如此將確認第一批的被提名者。
四、若第一批的被提名者不足五人,則進入「第二名」的得票統計。為求每張選票都具有一樣的效力、確保提名名單不致過於單調、並鼓勵「黑馬」的產生,凡是在第一輪中用來確認已提名者的選票,在進入第二輪計票時全數刪去不再計算。
五、「第二名」的選票統計方式如同第一輪,在剩餘的選票中統計「第二名」的票數,淘汰標準則視當時所剩的可提名名額來決定。依「第二名」的得票率與該輪的淘汰標準選出提名者後,如果第二輪還不能選出足夠的提名名單,則必須進入「第三名」的投票統計,依此程序直到五位提名人都確立為止。
六、如果某人或某部片在選票統計時,並未獲得任何一張「第一名」的投票(也就是說最少要有一張「第一名」的選票),那無論他(她或它)獲得多高的第二名或第三名投票都無效,他(她或它)將自動被排除在提名名單之外。
當然規則要全盤詳盡是不可能的,關於演技類獎項有幾點特殊的額外規定,請見下方的Rule Six連結。
至於得獎者的產生就簡單多了,每位會員僅有一票,五位提名者裡,獲得最高票數的自動成為得獎者。
因此,根據上面那繁複的提名作業分析,某些大熱門之所以中箭落馬,很可能根本是運氣不好。試想,如果依名次統計排名時,您剛好都低於淘汰標準,就算實際您的得票數總和(不計排序)贏了某位被提名者也是沒用的。
不過本次Kate意外地以<The Reader>贏得最佳女主角的提名,而非電影公司大力宣傳的最佳女配角項目,已引起很大的討論。當然,如果同業都覺得你根本是該入圍女主角項目時,誰管你電影公司如何包裝操作。但到底<The Reader>是如何擠掉<Revolutionary Road>的名額,引發了不少對奧斯卡提名規則的解讀與辨論,大家可以自行瞧瞧以下的文章:
http://www.ropeofsilicon.com/article/kate-winslets-best-actress-nom-for-the-reader-sure-is-fishy
http://goldderby.latimes.com/awards_goldderby/2009/01/oscar-nominat-2.html
奧斯卡演技項目的特別規則(Rule Six: Special Rules for the Acting Awards):
http://www.oscars.org/awards/academyawards/rules/rule06.html
其餘英文參考資料:
http://www.associatedcontent.com/article/618925/academy_awards_update_the_oscar_nomination.html
http://www.fairvote.org/?page=39&articlemode=showspecific&showarticle=2908
上一篇:2007金馬影展私房片單
Wow thank you for sharing!Oscar (or mainstream Hollywood in general) is not my cup of tea anymore,so I probably will not watch the whole thing,sorry Hugh Jackman!
功德無量的文章,感謝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