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3-27 15:23:08歐摩斯伊蒂兒

嫉妒探----茨維塔耶娃

茨維塔耶娃
(1892-1941,俄國)

嫉妒探

你和另一個人過得如何?
日子更單純了吧?船槳划動,
而後長長的海岸線,很快地,
對我的記憶,

便只像漂浮的島嶼了
(在天空,不在水面):
靈魂,靈魂!你們注定是
姊妹,絕不會是戀人。

你和一名平庸女子
過得如何?失去了神性?
罷黜了王后,
你自己也下了台。

日子過得如何?你煩躁嗎?
你畏縮嗎?你如何起床?
無盡的庸俗的稅務
你應付得了嗎,可憐蟲?

「大吵大鬧歇斯底里——我受
夠了!我要自己租房子住!」
你現在和另一個人過得如何了,
你這位曾是我挑選的人?

更合胃口,更美味嗎,你的
食物?吃膩了可別呻吟。
和一個複製品生活得可好,
你這踐踏西奈山的人?

你和這世上一名陌生人
過得如何?你能(請坦白)
愛她嗎?或者覺得羞愧
彷彿宙斯的韁繩繫在額頭?

日子過得如何?身體
健康嗎?歌唱得如何?
良心發作時(可憐蟲!)
你怎麼應付?

你和那以不合理價格
買來的市場貨,過得如何?
卡拉拉大理石之後,
你和那石膏粉屑

過得如何?(自石塊中鑿出的
上帝,如今被搗得粉碎。)
麗理絲以後,你如何與一名
千萬人般的女人一起生活?

飽餐新鮮感了嗎?
魔棒已然除去,
你和一名沒有第六感的
世俗女子過得

如何?告訴我:你快樂嗎?
不快樂嗎?深淵在望,你過得
如何,親愛的?是不是像
我與另一名男子的生活一樣辛苦?

茨維塔耶娃(Marina Tsvetayeva,1892-1941),與阿赫瑪扥娃並為二十世紀最傑出的兩位俄國女詩人。她出生於莫斯科,母親為鋼琴家,父親為藝術史教授,並創立了當今的普希金美術館。她十八歲出版第一本詩集,十九歲嫁給同輩詩人艾弗隆(Sergei Efron)。在俄國大革命爆發前,他們生有二女;革命後,茨維塔耶娃開始經歷二十世紀初葉俄國的動亂與殘暴。在繼之而來的大飢荒年代,她被迫將女兒安置在一間公立的孤兒院,小女兒且因營養不良死於院中。一九二二年,她申請帶著女兒出國找加入白軍陣營的丈夫,一家人先在捷克,後往巴黎,過著流亡生活。一九三七年,茨維塔耶娃的女兒與艾弗隆先後回到俄國,一九三九年茨維塔耶娃也帶著兒子回國,全家團聚,但女兒、丈夫隨即被捕。茨維塔耶娃絕望地發現自己生活的困厄︰她與兒子居然連吃都吃不飽。一九四一年她上吊自殺,一個月後艾弗隆也被判死刑遭槍斃。

茨維塔耶娃是一位孤獨、悲苦,卻又敏感、激情的人。詩,以及對某些詩人的熱愛,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她感情豐富,戀愛不斷,卻少有圓滿結果。一次大戰期間,她與詩人曼德斯譚有過短暫的戀愛,兩人互贈了許多詩(此處譯的第一首詩即是她寫給他的;作曲家蕭斯塔高維契[Dmitri Shostakovich,1906-1975],在死前兩年將此詩在內的六首茨維塔耶娃的詩譜成歌曲,即其Op.143)。她曾狂熱、密集地和未曾謀面的里爾克通過信,另一位詩人帕斯特納克更是她一生親密的筆友,精神的戀人。她的詩,一如她的人,極其強韌而具個性,形式靈活,語言多變化,意象強勁有力。帕斯特納克在談及俄國現代詩人時,曾說︰「她是我們當中最好的。」短短一句話,說明了茨維塔耶娃在二十世紀俄國詩壇的地位。

此處譯的第三首詩中,卡拉拉(Carrara)為地名,在義大利西北部,以大理石聞名;麗理絲(Lilith)則是猶太民間傳說中亞當的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