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6 15:20:25alleyly

給孩子多一點參與感

「跟著課本去旅行」代表有玩也有學,但兩者如何融合、平衡?設計多門走讀課程、頻繁陪著學生旅行的小實光實驗教育機構校長李光莒認為,讓孩子保有旅行與學習熱情的其中關鍵是「我能感」──能主導、參與規劃旅行。自己可以做好一件事的成就感,會讓孩子開心前列腺組織活檢

 

去年十一月、小實光實驗教育機構六、七年級的孩子才走完一趟十二天的台南行,今年三月,一批學生要出發至蘭嶼。每趟旅行,喬行程與交通、洽詢導覽、控制預算,都由孩子自己來。

 

旅行遇到的大小事,正是練習解決問題的絕佳機會。王文華表示,平常就可以讓孩子練習運用時間、安排事情的輕重緩急,將之變成習慣,出遊走讀時這樣的能力就能派上用場。他也提及,現在學校進行走讀課程也會朝任務發展,每次出遊學生事前要做功課,旅途中參與體驗活動,結束後的回饋也很重要。他說:「一○八課綱是素養導向,讓孩子在活動裡學習變成一種習慣,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即棄餐具。」

 

想把主導權給孩子,又怕孩子沒想法,一下放手太多造成反效果,那就一步步來。查氣象就可以是起手式。富山漁業資源保育區的導覽員貝殼老師就提及,到海邊前,可以讓孩子先查潮汐、看氣象。實際到場,看到海水漲潮退潮,或感受強韌東北季風,行動自然有感。

 

旅行不必急著「對課本」

帶孩子旅行,大人很怕貼「冷屁股」,孩子直說不知道、沒興趣。常帶孩子出外旅行的陳香吟爽快的說:「那就不知道吧!」她表示,孩子的情感與學習都需要累積,也許某天他在課本裡學到了新內容,會自己跑來告訴你,之前一起去的地方、看的事物和上課學的內容相關甲狀腺抽針

 

與其擔心孩子有沒有學到,大人不妨也放慢腳步和孩子一起感受觀察,當彼此的好旅伴。菜市場、博物館、山林海洋,都能是學校,一趟看不完、就再來一趟。旅行的好,上路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