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 第1098期-景氣寒風 考驗奇美「自己來」文化
一直相信要照顧員工一輩子的許文龍,在八十歲的今年,第一次徹底執行汰弱留強計畫,但這不一定就能救得了奇美電,他,還必須更顛覆自己過去的行事思維。
面板景氣大起大落,許文龍不得不修正做法。(攝影●張家毓)
今年,對八十歲的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而言,是很不好過的一年。
大尺寸面板市場下滑,里昂證預估占集團六成營收的奇美電子,明年虧損將達六百七十億元。面對困境,奇美宣布將汰弱留強,自動淘汰考績吊車尾的員工,這是奇美電子成立以來,第一次這樣做,提出者正是一直主張「將員工請(聘用)過來,就要照顧人家一世人(一輩子)」的許文龍。
先前奇美電宣布不裁員,沒關廠,但是奇美電產能利用率已經下降到六成,有些廠只剩下三成產能。不裁員,如何度過此波不景氣?近日,創辦人許文龍已悄悄向其他科技業者看齊,除了無薪假外,還嚴格執行績效考核,傳出自然淘汰最後二%的人。但奇美電不願證實。
為了讓大家接受,許文龍在內部會議上舉了個例子。他說,有天晨泳後,看到游泳池打掃得特別乾淨,便問:「我們是付給人家多少錢?怎麼掃得這麼乾淨?」結果,他發現工人這麼賣力,只為了兩萬元薪資,他認為:「真正的幸福是付出多少努力,獲得多少。」而不是只是被公司照顧一輩子,「奇美要先活下來,才能把這些人再請回來。」許文龍改寫先前對「幸福企業」的解讀。
奇美電的員工也共體時艱,近來內部員工還自動不吃免費餐點,買餐券降低公司支出,並且取消尾牙活動。
過去,奇美電因為母集團奇美實業對員工寬厚的文化,被一○四人力銀行票選為幸福企業第四名,即便有績效考評,也只是提醒落後的人注意。但自金融海嘯以來,幸福文化反成拖累,當友達的轉投資公司第三季後陸續縮編裁員時,奇美電現在才動作,慢了半拍。
現在,許文龍在傳統企業文化與經營現實中,顯然已做出了選擇。雖然奇美電總經理何昭陽指出,奇美電手上還有一千億元的現金可用,要度過這波危機,應該不是難題。
困境:成本難壓低
第三季毛利率落後友達
但外資依舊不埋單,對比同樣被摩根大通指出明年大虧約七百億元的友達,外資卻在二十八日買超友達,奇美電股價卻在九元盤旋,就算實施六十億元庫藏股,依舊抵擋不了賣壓,十一月跌幅二四%(
為何許文龍仍無法挽回投資人對奇美的信心?
首先,這波衝擊對奇美電的影響,恐怕比友達嚴重。關鍵就在於,這波消費緊縮,讓大尺寸電視和監視器銷售不佳,而兩個產品就占奇美電營收約八五%(此產品占友達約六五%)。
此外,奇美電子強調集團投資共同研發的供應鏈策略,在景氣低迷時備受挑戰。如友達的供應鏈投資策略以成本考量,入股競爭力較強的兩三個零組件廠,讓小虎各自競爭成本技術,例如LED封裝有威力盟和凱鼎,驅動IC有瑞鼎和旭曜,可激勵零組件降低成本。但奇美電則偏向自有技術,或只投單家公司,像是偏光板濾光片自製,而驅動IC也僅投資奇景,LED封裝也只有奇力。
奇美電的策略,在景氣好的時候可行,但當景氣壞時,成本控制能力略遜友達,從第三季奇美電毛利率為三%,而友達為八%,就可窺一二。
其實,許文龍自己很明白,要讓奇美電脫離目前窘境的藥方,就是外資所主張的合併,或是引入外來投資。只是,這跟過去奇美電傾向自己來的文化,完全背道而馳,而這也是外資眼中的「遠憂」。
解方:與外力合作
可增議價能力,降低成本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王安亞認為,奇美電和友達若能合併,成為全球第一大面板廠,對品牌廠的議價能力增加,成本將可有效降低。但,奇美電萬事都想自己來的企業文化,讓所有分析師都搖頭,認為合併可能性微乎其微。
外資指出,奇美電若不透過合併去強化經濟規模,就算這次勉強度過難關,但經過重創後,未來要靠一己之力,或是挾集團之力,去負擔未來新廠投資(十代廠的投資至少需要兩千億元),難度太高。金融海嘯已經讓奇美電負債比攀高。奇美電第三季負債比七四%,比友達的一九%高出許多。
新產能若無法順利開出,王安亞認為,過去自詡為一線面板廠的奇美電,必須小心自己被邊緣化。
過去在奇美實業嚴守零借款,到跨入科技業向銀行舉債投資,到今汰弱留強,許文龍逐步挑戰已經形成四十八年的經營理念;接下來,奇美電能否脫離困局,就看許文龍是否願意多顛覆自我。
http://tw.myblog.yahoo.com/jw!dZoN9nGbHBjRLWvsyBaR1IowTv5E6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