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首演的團長心聲
已經過了十二點,今晚就是《美麗2017》的首演了。如同其他的團在今年的票房遭遇,這為期兩週的演出,目前售出的票券還不到三成,而一方面自己在這一年一直是低迷的,事情多了不少,看似仍舊在喜歡的場域打轉,卻在各個層面都撞上了牆。莫名的無力與愧疚。這是讓我到昨天下午才第一次敢進場看了整排的原因。
我也不知道,一部首演於2000年,到現在做出第七個版本的劇場作品,要怎麼有「新」的訴說。雖然我早就知道,這一版因為有區秀詒/影像的加入,場地同時從過往的白盒子移到黑盒子,許多《美麗》內外之事物,(對老觀眾來說)將有新的,令人意想不到的變化。而重看與柳春春淵源很深的婉玉,在幾週前完成的宣傳片,我以為也以一種深度的淡靜捕捉到了《美麗》的韻味。(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BJeDw4TlFA)
這陣子碰到幾個人問我,劇名的數字是什麼意思,我總是簡單地說,就是年份與版本。可是看了整排,想到2013年去了花蓮的《美麗》、2015年去了澳門的《美麗》,十幾年來,放在劇名後面的七個年份的數字,其實又不只是年份與版本的註記而已。《美麗》的舞臺上看起來把一些都設定得很清楚,實際上,當我回想曾親歷的這幾個版本,都印記著每位表演者在那時的生活質地、生命狀態,乃至反映著主任(編導鄭志忠)甚至劇組每一個人、觀眾席上每一位觀眾,於不同時間階段的生命痕跡。尤其對兩年多來持續隨著主任進行「玉泉特訓」的兩位表演者,詹凱安與劉馨鴻而言,或許更有一番滋味吧。
生活的時光有許多被社會、各種形式的體制磨碎、毀損,不得不重新鑄打、焊接、修復的個體日常工程。如果你/妳願意跟著《美麗》走進那樣的,「以實造虛」(主任愛用語)的世間,你/妳會感覺到那裡面充滿多麼細微,充滿苦痛、憤懣、憎厭,而又如珍珠般閃爍著相互凝視、自我揭露之勇氣、自黑暗中生長的希望,以及脆弱的愛。使力卻也精細地掰開異常立體的,人與人之間,人與人間的關係。
在團長之前,我也是一名觀眾,一名從《美麗2004》看到《美麗2017》的觀眾。《美麗》不以假為真,因而不使人幻滅。
(攝影:許斌)
____
《 美 麗 2017》柳春春劇社第二十二號作品
2017/12/22-31,牯 嶺 街 小 劇 場
https://goo.gl/C71MDg
下一篇:冒犯觀眾的空間意識《阿依施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