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5 16:44:42吳思鋒

貢幼穎與安原良談原型樂園的參與式劇場實踐


(攝影:許斌)

初次見識到原型樂園的策展,是在2014《夜市劇場》,由英國藝術家約書亞.沙發兒帶領八位台灣創作者,把花蓮自強夜市的一個攤位變成交易表演的臨時空間,這項展演計畫大概是前年討論度、媒體報導熱烈度數一數二高的,去年底,原型又推出《跟著垃圾車遊台北》,在台北市及新北市的三重、大安、松山三個行政區,以表演介入垃圾車行駛路線所延展的城市空間、翻轉民眾倒垃圾的日常經驗,促使各個形式的參與者(創作者、報名的觀眾、倒垃圾的民眾、合作單位)有了不一樣的觀點,重新看待倒垃圾這件再普通、例行不過的事,民眾的生活時刻。

原型創立源始之一,是貢幼穎在2009年受國藝會第一屆藝術經理人出國進修專案」獎助 ,到歐洲參訪限地製作 (site-specific))的藝術節及展演,那段期間,她到奧地利看到一組已經在不同城市的公寓持續發展過好幾回的展演「X-Wohnungen」(即德文「公寓」):「形式是在一條路線上,一晚上演七個十分鐘的作品,在集合點發給觀眾路線說明,綁上識別的手環,觀眾就兩兩一組,順著說明開始找地點,作品有的是靜態展覽,有的是動態表演,看完演出後,我們再出發,順著說明進入下一間公寓。再看十分鐘。後來跟主辦單位聊,才知道這個計畫是藝術家跟屋主一起討論、合作,發展出來的。」

X-Wohnungen」選擇觀光客不會去,有許多外來移民的中低收入區域,促使貢幼穎參與的這一次,猶如走進七間民宅,因此與在那生活的居民產生直接、親密的互動,也受到衝擊。後來她又在捷克參加 Gustavo Ciriaco(古詩大佛‧奇瑞亞可)的作品,那回相遇奠下2012年原型邀其來台主持「讓事物(不)被看見」工作坊的基礎。

2010年,貢幼穎、秦嘉嫄、傅裕惠共同創立原型樂園,以「創作新表演/探索新空間/尋找新媒材/產生新互動/開發新觀眾」做為發展方向,有意識地離開劇院、黑盒劇場,並且關注觀眾的參與,每一檔的策展猶如重新翻攪城市空間一遍。另一位受訪者安原良便提到從劇場演員的多年工作位置,進入原型這樣的新形態表演,所產生的心得:「《垃圾車》對我來說很新,表演者面對不同質地觀眾的表演態度、策略,都是新的挑戰。預期跟非預期的觀眾都闖進了表演的空間之內,這兩種人的心態完全不一樣,可是表演者或創作者都必須在演出當下面對。」他認為成功的範例之一發生於《垃圾車》三重線,該線的創作者張吉米、林庭旭用「清潔大使票選」串連整線的表演,不改變民眾本來的行為,當民眾把垃圾倒進垃圾車一剎那,站在垃圾車旁的候選人就只是微笑,或可能握手,助選員就說,感謝你神聖的一票。投下一包垃圾就是投下神聖的一票,「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民眾就意識到他們在表演。」安原良說。

關於觀眾如何參與,同樣發生在三重線,結尾處也有值得討論的地方。隨著垃圾車的移動,約莫進行一小時後,從巷弄到達一個較大的路口,也是開票的時刻。助選員搖身一變成了豬哥亮(台灣資深藝人)造型的主持人,整個情境瞬時變得綜藝化。安原良觀察到,受到吸引一直跟隨表演移動的觀眾,有些似乎期待會有什麼精彩熱鬧的表演,但創作者的設計並不往這個方向,因而感覺這些觀眾意猶未盡。

問及原型諸多涉入生活空間的展演,似乎都有點和平共處的意味,意即,在摸索著如何呈現社會真實面之時,希望以歡樂的遊戲性手法,提高接受度。貢幼穎說,她們在做《垃圾車》時也常常在想這件事,其中一個子項目〈故事小巴〉較有揭露的企圖。合作單位,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工會,一直希望收垃圾的方式能跟台北一樣改採定點,不必危險地在小巷鑽來鑽去。〈故事小巴〉的導遊之一是位垃圾車司機,他就在一條超窄,牆角有許多車輛碰撞、磁磚剝落痕跡的彎巷設計觀眾參與的遊戲,用繩子讓大家測量垃圾車車身的寬度與長度,四個觀眾,一人拿一頭,假裝開車走過,很快隨著巷子的彎度,一個接一個撞到,線就彎了,但實際上換成車子不可能這樣彎。所有人就感受到實際情況的誇張度。「其實當目的性很強烈時,觀眾的接收反而可能會降低,所以還是用遊戲的,或是較柔軟的方式說故事。」她說。安原良則提到《夜市》的一個例子。約書亞在創作工作坊中安排了一個〈犯賤〉的練習,讓參加工作坊的人彼此辱罵約一兩分鐘,希望創作者能將這個練習納入表演,但最後只有他被說服。他說約書亞「在我要呈現這個節目之前的練習,不斷修正我的表演,說,這是所有節目裡唯一要帶刺的。

涉入城市空間策展,在生活中建立美學的原型,面臨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最後我問。貢幼穎說:「真的還是人的統合跟協調。希望每個願意加入的,不管是創作者、政府部門或合作的民間單位,大家多少有達成想要的目的,可是又能堅持我們自己本來想做的事。」而她也從紙風車劇團「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等計畫看到:「平常不會主動去看表演、看展覽的人一旦接觸把這經驗當成很有趣的事情在講大家還是很珍惜人跟人很直接的交流,比較沒有面具,比較不用矜持,當下可以有一個連結信任會被建立起來。」

刊於澳門《劇場.閱讀》季刊24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