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1 11:08:07吳思鋒
從「舞者許芳宜」到「藝術總監許芳宜」《「37ARTS」舞者紀事》
當許芳宜離開瑪莎葛蘭姆舞團回到台灣的那一天,從此她便同時離開了單純的舞者之身,這自然是由於她的使命感所致。因此,我們會想起詹偉雄在《球手之美學》曾引用的,大聯盟名投馬丁尼茲回答記者問他為何能投出沉重如加農砲的球質時的那句話:「因為我是扛著家鄉來投球的。」因此,當同樣身為表演藝術工作者的導演李建常拍攝《「37ARTS」舞者紀事》之時,他的視線不斷落在從「舞者許芳宜」到「藝術總監許芳宜」的進階之路,那種行政、創作、引導一肩扛起的艱辛、考驗,在不慍不火的一格格顯影之下,顯得彌足珍貴、動人。
從「只要照顧自己的身體」到「必須照顧、開發他人的身體,乃至掌控現場」的許芳宜,憑藉著仍是一股無比的執念,裡面是專業、責任、認同等詞語的動態交融,也是位置、觀念、視野的衝突。
從「舞者許芳宜」到「藝術總監許芳宜」,投射出一好一壞的、一個人一環境的路脈──個人的、好的是許芳宜的堅持終究戰勝了紐約Baaryshnikov藝術中心兩個月的駐村、拉芳舞團在宜蘭首演的停演及舞者發燒的種種險礙;環境的、壞的是台灣險惡的藝術環境,促使她以及絕大部分的表演團體,都必須校長兼撞鐘的辛勤維持(不過嚴格說來,這一部分也得歸咎於台灣藝術環境的導演論傾向)。
不過,看到許芳宜如此執著的神態,不禁令人相信,她絕對是能夠「持續」下去的。
瞇
2008-12-03 23:37:10
我覺得這樣的人超厲害
為什麼有這樣的人呢?
瞇,
因為人有千百種,
像我這麼遜的也有,
像許芳宜這麼讚的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