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21 00:52:47吳思鋒

每個人都必須成為神探《神探》

共創銀河映像的韋家輝與杜琪峰終於再次聚首,搬出這一部以「超能」切入,翻新警匪類型電影之作。故事敘述一位已離開警界的神探陳桂彬(劉青雲飾)受託而重返辦案擂台,他之所以為「神探」乃因他能「看到人心裡的壞東西」。

與其說「神探」形似「大隻佬」,我更寧願將其視為與「無間道」的文本對決,這是一種香港電影圈常見的「互相競爭」、「互相推翻」的創作/製作現象。這是香港電影工業得以發展的其中一項特質,也是香港電影工業中的其中一項缺點,因為它可能就是粗製濫造的開始。

在經典的無間道系列電影,尤其是最後一部《終極無間》,將黑底白漂的劉建明入一種精神分裂的境地,而《神探》則是此種精神分裂的極端運用,先把精神分裂轉化成清晰、可見的,即是說,把精神分裂當作一種人類性格的應然,

如果《無間道》被賦予了一種後九七的港人身份認同的隱喻性,到了《神探》,則旋轉為擊破這種身份認同的曖昧、模糊性的策略示範。在《神探》中,每個人都有一種以上(兇手高志偉則有七個)的陰暗性格,人人都具有分裂的傾向,而最終,終止分裂的方式就是正視自己的分裂、自己的陰暗面。

循著此一角度,這部電影要告訴港人的並非「每個人心裡都有鬼」,而是「每個人都必須成為神探」,如此一來,港人身份的流動性方才得以產生穩固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