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20 23:23:51吳思鋒

最後的天空之後 ─ 巴勒斯坦人的生活

讀書筆記:最後的天空之後

「由於我們的歷史是禁忌的,對它的記述十分稀少;有關起源、家和國家的故事都只能秘密的流傳。一旦公開必然是些不完整的故事,經常極度地反復不定和曲折……」(p.12)

「會議期間,觀眾中一人起身提問,『我是巴勒斯坦人,一個農民。看看我的雙手。1948年我被人從黎巴嫩趕出來,就去了非洲。然後是歐洲,再然後是這裡。今天(他拿出一個信封)我收了一份文件,叫我離開這個國家。能不能請你們學者中的哪一位告訴我:現在我應該去什麼地方?』沒有人能回答他的問題。」(p.22)

「我們必須,或許覺得有必要,每次都從零開始講述我們的故事。」(p.67)

「一部分事實已經遺失。而陳述是我們僅有的一切。」(p.76)

「最大的諷刺在於,通過這種努力的願望,我們巴勒斯坦人實際上砌起了一個社會,但是並非在巴勒斯坦。」(p.111)


薩依德幾乎是隻身在對抗世俗(尤其是西方先進國家)對於巴勒斯坦的誤解(此也同時也表徵了世俗對以色列的寬容與勾連),直到2003年9月24日終於不支倒地。

這本書大概是在1986年寫就的,中間穿插的攝影照片即是與約翰‧伯格合作《另一種影像敘事》的尚‧摩爾。不過我對書中的圖片一向極易略過不看,除非是繪本或漫畫這種以圖像為主的書種。

讀完這本書,沒有任何驚奇,這「沒有驚奇」卻是在一個反面標示出了它的戲劇效果--世界彷彿就是如此的悲劇輪迴,以及以及再次確認一個邊緣體欲進入世界體系的艱難。

不過我們不能因此放棄了陳述,透過不斷的不斷的言說,即便常常必須從頭開始講述,一遍又一遍又一遍,世俗的體系與價值仍舊擁有改變的可能的。

只是,我雖然聽似這麼「抱著希望」地說,內在仍是陰鬱和沮喪的。
薛西 2007-03-26 09:43:28

zen,

經你這樣一講
想起我這兩天只翻了幾頁書的難堪日子
還真是羞愧啊

zen 2007-03-26 00:36:45

這書我賣過貴貴的英文版 後來簡體版也買了
不過不管什麼版 似乎都只是買起來放
也沒空看 真慘 人生 怎麼有這麼多書想看而未看
卻只能不斷不斷為了肚子而賺錢

薛西 2007-03-22 23:01:51

運詩人,

是喔有薩德的而且還有三本
我還真是孤陋寡聞哩
薩德大傳應該不難捕吧
印象中看過幾次

經妳又這麼一說
我會好好愛護薩德的~~

p.s好一陣子沒看電影了而且家裡dvd又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