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13 23:53:01吳思鋒

【不良筆記】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本雅明論藝術

書名: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本雅明論藝術(Illuminations,1970)
作者:瓦爾特‧本雅明
譯者:許綺玲、林志明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攝影小史》
◎達蓋爾(註1)的相片是將上了碘化銀的銅板置于暗箱內經曝光後所得,把它前後左右輕輕擺動,調整適當的角度,以反射的光線,就可以辨識其上纖弱微灰的影像
,每塊銀版都是獨一無二的;1839年左右,平均一塊的售價約25法郎,通常像首飾盒裡的珠寶一般珍藏在華麗的框盒內。
◎1839年7月3日,物理學家阿拉戈(註2)在國民議會上爲達蓋爾發明作了一個介紹和辯護性質的演講:「當觀測員利用新發明的工具來探究自然時,他們並不對發明物抱著太多期望,比起隨著這項發明而來的一連串發明,他們原有的期望實在微不足道。」
◎攝影的黃金年代,也就是希爾(Hill)、卡梅倫(Cameron)、雨果(Hugo)、納達爾(Nadar)活躍的時代-是集中在攝影發明的第一個十年內,然而,這正是攝影邁向工業化之前的十年。
◎歐立科(Orlik)談到早期相片:「這些照片雖然樸實單純,卻像素描或彩繪肖像佳作,與晚近的相片比起來能產生更深刻更持久的影響力,主要的原因是被拍者曝光的時間很長,久久靜止不動而凝聚出綜合的表情。曝光過程使得被拍者並非活”出”了留影的瞬間之外,而是活”入”了其中。」
◎瑞赫特(Camille Recht):「小提琴家必須自己創造音調,要像閃電一般快速地找出音調,而鋼琴家只要敲按琴鍵,音就響了。畫家和攝影家都有一項工具可使用
:畫家的素描調色,對應的是小提琴家的塑音;攝影家則像鋼琴家。」
◎莫荷里-納吉(註3):「新的創造潛能,往往包含在舊的形式、工具與類型中,這些舊事物起先因新事物的出面而顯得老朽過時,可是在新事物的壓迫之下,又會呈現一時的回光返照,最後一次綻放光彩。」
◎ 一般的辯論總是堅持局限在和「攝影作為藝術」相關的美學上,相反的,像「
藝術作為攝影(或藝術以攝影形式呈現)」這種更確切具有社會意涵的問題卻甚少受到注目。
◎報導與真實性並不總是能連上關係,因報導中的相片是靠語言來相互聯結、發揮作用的。相機會愈來愈小,也會愈來愈善于捕捉浮動、隱祕的影像,所引起的震撼會激發觀者的想像力。這裡,一定要有圖說文字的介入,圖說借著將生命情境作文字化的處理而與攝影建立關係,少了這一過程,任何攝影建構必然會不夠明確。

《繪畫與攝影-第二巴黎書簡,1936年》
◎庫爾貝(註4)的名畫《波浪(La Vague)》可說是以繪畫的方式,發現了一個具有影像魅力的主題。那時候大特寫的瞬間攝影都還未發明;庫爾貝的畫,在開發形式和比例的新世界的同時,也爲這些技法打開了通路,而人們只是在後來,才有能力將它們固定在顯像板上。庫爾貝的地位之所以如此特殊,乃是因為他是最後一位嘗試超越攝影的畫家。在他之後,畫家尋求逃離攝影的陰影,而印象派便是首先發難者。當「印象派」畫上了顏料之後,便能脫離素描草圖的框架,並且,就某種程度而言,也就逃脫了攝影器材的競爭。我們可以舉出的例證是,一直到世紀之交,攝影還一直想要模仿印象派畫家,於是它開始使用苯胺(anliline)作為感光劑,而我們知道現在這種手法對它造成多大的損失。

《法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畫展》
◎杜保斯克(J.P.Dubosc)(註5):「這些畫家是文人……他們的繪畫卻和任何
文學相對立。」--本雅明:「他所指出的對立可以構成以真確方式進入這些繪畫的門檻--這個對立的”解決”則存在於一個中間性質的元素。這個元素倒不是形成一種文學和繪畫之間的中庸地帶,而是內在地涵括了使得這兩者顯得不可化約地對立的元素,也就是思想和形象兩者。這裡我們所談的元素便是書法。」


註1:達蓋爾(Louis J M Daguerre,1789-1851),法國畫家,發明的人類史上蒂一個成功的攝影技術「銀版攝影技術」,於1839年正式問世。同年,他著述「達蓋爾攝影術」一書,大受歡迎,連續再版47次之多。
註2:阿拉戈(Arago,Dominique Fransois Jean,1786-1853),法國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精通光學和電磁學實驗,曾擔任巴黎天文台台長。
註3:莫荷里-納吉(Moholy-Nagy):橫跨繪畫、雕刻、構成、攝影、戲劇及設計等場域的藝術家,他著名的作品「膠卷的色光藝術」意欲使抽象藝術變成科學化,並由科學的轉移,研發藝術的另一種可能性。
註4:庫爾貝(Gustave Courbet,1819-1877),法國19世紀寫實畫派領導人。
註5:該展覽之畫作乃他所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