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11 20:19:27*煞氣 × 阿霖♂
官將首2 ?!
家將的組織如下:
1、 刑具爺:領隊、挑刑具,指揮家將團發號司令。所以一般擔刑具的都是由資深團員或團長擔任,且刑具爺通常都不畫臉。
2、 文武差爺:傳達主神命令的傳令兵。其中文差是接令,右持令牌、左執羽扇;武差是傳令,左持令牌、右拿羽扇。
3、 甘柳將軍:即捕快。甘將軍是甘鵬飛,有陰陽眼,右持戒棍、左持羽扇;柳將軍是柳鈺,大小眼,所持之物與甘將軍相反,主要任務是緝拿犯人。
4、 范謝將軍:即七爺、八爺。范將軍即范無救,戴四方帽,上頭寫「善惡分明」;謝將軍名為謝必安,戴高帽,上頭寫「一見大吉」。傳說范謝將軍是古代衙門中的差爺,因押解犯人途中,犯人逃跑,二人分頭尋找,並相約在橋下會合,至約定時刻因大雨河水上漲,范將軍堅守信用緊抱橋墩慘遭溺斃,故臉部呈黑色;而謝將軍因自責也上吊自殺,故其造型口吐長舌。玉皇大帝因念其守信盡責,派為城隍爺部屬,成為城隍爺駕前差爺。
5、 四季大神:即春夏秋冬四神,民間傳說是觀世音菩薩的四項寶物化成。其中春將軍乃觀世音菩薩的蓮花座化成,手拿木桶,刑求時用以潑醒犯人,著青袍;夏將軍是淨瓶所化成,拿火盆,烙燒犯人,著紅袍;秋將軍為大鵬鳥化成,拿金瓜鎚或大刀,著白袍;冬將軍是觀世音菩薩所乘金毛狗化成,拿花瓶或蛇,恐嚇犯人。
6、 文武判官:文判官著紅色官袍,手拿善惡簿及毛筆,用以紀錄善惡;武判官著藍色官服,持武鞭,負責收押犯人。
家將是由人扮演神將,執行神將的任務,因此禁忌繁多:
1、 出軍前三天要齋戒沐浴。
2、 出軍前不近女色。
3、 不得進喪家、月內房。
4、 守喪者不能參加。
5、 開臉後禁語、禁食。
6、 路過天橋下時橋上需淨空。
7、 經高階神廟(如天公廟)前需禁聲息鑼以示尊重。
8、 遇喪家以扇遮臉疾行而過。
9、 兵器不可拿來打架。
10、 行進中不可讓人穿越隊伍,以免發生意外。
11、 不可吃牛肉、蛇肉。
12、 不能讓孕婦進入隊伍中。
目前社會大眾對家將都抱持負面的看法,其實家將團的規範和禁忌是所有陣頭中最多的,而且家將是融合多種藝術的表演團體,例如家將臉譜是精緻的彩繪藝術;隊形變化、台步即是民族舞蹈;身段動作乃武術展現等,豐富的表演藝術皆綜合其中,社會大眾不應再以負面印象一昧地加以否定。
3.官將首
官將首原名「八將首」,意謂是家將的首領,相當於陰界中的刑警。據說台灣地區的官將首是源自台北新莊地藏王庵,最初只有增損二將軍,是專屬於新莊地藏王菩薩的駕前護衛。相傳增損二將軍原是為害人間的妖魔,後被地藏王菩薩懾服後,成為地藏王菩薩的護法將軍。二位將軍可視察人間善惡,增將軍遇善人則增加其壽命,損將軍遇惡人則減損其壽命。後來演變成陣頭表演性質的民俗藝陣。官將首過去僅於新竹以北的廟會中出現,由北向南蔓延,成為各地迎神廟會常見的陣頭。
官將首一般都是掌管刑法的神祇,如城隍爺、東嶽大帝、青山王…等神明的護衛,是陰兵陰將的領軍,且具有護衛主神和驅鬼逐疫的職責。
頭戴二郎盔的官將首,面部裝飾有假眉、長鬢及獠牙,顯示其凶惡貌。服裝以古代將軍形象設計,分肩甲、衣甲及裙甲,常用龍紋裝飾,有的則以布袋戲服飾為藍本;著草鞋且先套上取材自傳統戲劇的腳套。
出巡時,由信眾畫上臉譜,手持各種刑具來扮演。其組成人數三至九人不等,其中以五人最為常見。青面獠牙的官將首,基本三人組織為首者是損將軍,手持三叉尖槍,左右是一化為二的增將軍,手中分別持火籤及虎牌;若五人成陣,則再加入持葫蘆的白鶴童子及虎頭鍘。也有認為為首者居中央,手持三叉尖槍及令旗,左右則分別為增損二將軍,增將軍手拿火籤和枷鎖,損將軍手則拿虎牌及手銬。
官將出陣前必須先由法師淨身,並請神護身,之後由損將軍向陰陽司領取令旗,增損二將軍進行三進三出之點兵閱將儀式,方可過火出巡。結束後,過火入廟進行三進三出的點將收軍儀式,並將令旗繳回,退神後即可散隊,此即官將首出兵收兵儀式。在陣式上,除點兵閱將的三進三出外,官將首拜廟時,持三叉尖槍者將槍豎立直舉,左右增損將軍則走官將首使用的「三步贊」步法表示敬意。
官將首與八家將常讓人分辨不清,基本上八家將與官將首都是「屬陰」的陣頭,也都具有捉捕惡鬼的責任,但動作上,卻有很大差異。八家將的動作陰柔,但官將首卻偏向陽剛;官將首是嘴露尖牙、並貼有鬢毛,其臉譜並沒特定;八家將沒有獠牙、鬚毛,但臉譜卻都是有特定的樣式。另外手執武器也不同,八家將拿羽扇、戒棍、令牌…等;官將首所拿則是三叉尖槍、虎牌、手銬與火籤…等。所以八家將與官將首雖都被歸類為家將,但卻是不同的陣頭。
家將來源八略說
「八家將」的起源,根據學者對於傳說和文獻考證歸納,大致有五種說法:
一、大洞天真君下凡,轉世作為「五福大帝」的部將;
二、清末「五靈公」的部將為台南軍營除瘟;
三、大戶人家的家丁或清代縣衙巡捕審堂體系神格化而來;
四、地藏王菩薩的部將;
五、城隍所收服的山賊或「城隍十二爺」的脫胎。
上述的說法中,以第二和第五兩種最富故事性內容和台灣民間信仰的傳奇色彩,成大歷史系石萬壽教授相對地堅持第三種說法較具有嚴謹的考證基礎,不過許多學者同意他與「五福大帝」有密切的關係。
因為許多資料顯示,台灣最早的八家將,是由台南府城的「白龍庵」所發展出來,他的主神就是福州籍官兵所迎來的「五靈公」,後來漳、泉民眾為祀奉方便,又從白龍庵另迎神位至「西來庵」,日據時期因發生西來庵抗日事件,遭日軍封鎖並禁祀,民眾復偷偷迎出改稱「五福大帝」祀奉,其後逐漸南傳高、屏,並經嘉、雲而漸次北傳,至今約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雖然許多廟宇,如城隍廟、王爺廟、地藏王廟、嶽帝爺廟等等,都有「八家將」團的依附,但基本上,他們都是由「五福大帝廟」所衍化而來,這一發展的軌跡,可以視作八家將「角色擴散」的結果,而正好與八家將信仰由南北傳的社會現象,及其本土化信仰的特性有一致的因果關係。
1、 刑具爺:領隊、挑刑具,指揮家將團發號司令。所以一般擔刑具的都是由資深團員或團長擔任,且刑具爺通常都不畫臉。
2、 文武差爺:傳達主神命令的傳令兵。其中文差是接令,右持令牌、左執羽扇;武差是傳令,左持令牌、右拿羽扇。
3、 甘柳將軍:即捕快。甘將軍是甘鵬飛,有陰陽眼,右持戒棍、左持羽扇;柳將軍是柳鈺,大小眼,所持之物與甘將軍相反,主要任務是緝拿犯人。
4、 范謝將軍:即七爺、八爺。范將軍即范無救,戴四方帽,上頭寫「善惡分明」;謝將軍名為謝必安,戴高帽,上頭寫「一見大吉」。傳說范謝將軍是古代衙門中的差爺,因押解犯人途中,犯人逃跑,二人分頭尋找,並相約在橋下會合,至約定時刻因大雨河水上漲,范將軍堅守信用緊抱橋墩慘遭溺斃,故臉部呈黑色;而謝將軍因自責也上吊自殺,故其造型口吐長舌。玉皇大帝因念其守信盡責,派為城隍爺部屬,成為城隍爺駕前差爺。
5、 四季大神:即春夏秋冬四神,民間傳說是觀世音菩薩的四項寶物化成。其中春將軍乃觀世音菩薩的蓮花座化成,手拿木桶,刑求時用以潑醒犯人,著青袍;夏將軍是淨瓶所化成,拿火盆,烙燒犯人,著紅袍;秋將軍為大鵬鳥化成,拿金瓜鎚或大刀,著白袍;冬將軍是觀世音菩薩所乘金毛狗化成,拿花瓶或蛇,恐嚇犯人。
6、 文武判官:文判官著紅色官袍,手拿善惡簿及毛筆,用以紀錄善惡;武判官著藍色官服,持武鞭,負責收押犯人。
家將是由人扮演神將,執行神將的任務,因此禁忌繁多:
1、 出軍前三天要齋戒沐浴。
2、 出軍前不近女色。
3、 不得進喪家、月內房。
4、 守喪者不能參加。
5、 開臉後禁語、禁食。
6、 路過天橋下時橋上需淨空。
7、 經高階神廟(如天公廟)前需禁聲息鑼以示尊重。
8、 遇喪家以扇遮臉疾行而過。
9、 兵器不可拿來打架。
10、 行進中不可讓人穿越隊伍,以免發生意外。
11、 不可吃牛肉、蛇肉。
12、 不能讓孕婦進入隊伍中。
目前社會大眾對家將都抱持負面的看法,其實家將團的規範和禁忌是所有陣頭中最多的,而且家將是融合多種藝術的表演團體,例如家將臉譜是精緻的彩繪藝術;隊形變化、台步即是民族舞蹈;身段動作乃武術展現等,豐富的表演藝術皆綜合其中,社會大眾不應再以負面印象一昧地加以否定。
3.官將首
官將首原名「八將首」,意謂是家將的首領,相當於陰界中的刑警。據說台灣地區的官將首是源自台北新莊地藏王庵,最初只有增損二將軍,是專屬於新莊地藏王菩薩的駕前護衛。相傳增損二將軍原是為害人間的妖魔,後被地藏王菩薩懾服後,成為地藏王菩薩的護法將軍。二位將軍可視察人間善惡,增將軍遇善人則增加其壽命,損將軍遇惡人則減損其壽命。後來演變成陣頭表演性質的民俗藝陣。官將首過去僅於新竹以北的廟會中出現,由北向南蔓延,成為各地迎神廟會常見的陣頭。
官將首一般都是掌管刑法的神祇,如城隍爺、東嶽大帝、青山王…等神明的護衛,是陰兵陰將的領軍,且具有護衛主神和驅鬼逐疫的職責。
頭戴二郎盔的官將首,面部裝飾有假眉、長鬢及獠牙,顯示其凶惡貌。服裝以古代將軍形象設計,分肩甲、衣甲及裙甲,常用龍紋裝飾,有的則以布袋戲服飾為藍本;著草鞋且先套上取材自傳統戲劇的腳套。
出巡時,由信眾畫上臉譜,手持各種刑具來扮演。其組成人數三至九人不等,其中以五人最為常見。青面獠牙的官將首,基本三人組織為首者是損將軍,手持三叉尖槍,左右是一化為二的增將軍,手中分別持火籤及虎牌;若五人成陣,則再加入持葫蘆的白鶴童子及虎頭鍘。也有認為為首者居中央,手持三叉尖槍及令旗,左右則分別為增損二將軍,增將軍手拿火籤和枷鎖,損將軍手則拿虎牌及手銬。
官將出陣前必須先由法師淨身,並請神護身,之後由損將軍向陰陽司領取令旗,增損二將軍進行三進三出之點兵閱將儀式,方可過火出巡。結束後,過火入廟進行三進三出的點將收軍儀式,並將令旗繳回,退神後即可散隊,此即官將首出兵收兵儀式。在陣式上,除點兵閱將的三進三出外,官將首拜廟時,持三叉尖槍者將槍豎立直舉,左右增損將軍則走官將首使用的「三步贊」步法表示敬意。
官將首與八家將常讓人分辨不清,基本上八家將與官將首都是「屬陰」的陣頭,也都具有捉捕惡鬼的責任,但動作上,卻有很大差異。八家將的動作陰柔,但官將首卻偏向陽剛;官將首是嘴露尖牙、並貼有鬢毛,其臉譜並沒特定;八家將沒有獠牙、鬚毛,但臉譜卻都是有特定的樣式。另外手執武器也不同,八家將拿羽扇、戒棍、令牌…等;官將首所拿則是三叉尖槍、虎牌、手銬與火籤…等。所以八家將與官將首雖都被歸類為家將,但卻是不同的陣頭。
家將來源八略說
「八家將」的起源,根據學者對於傳說和文獻考證歸納,大致有五種說法:
一、大洞天真君下凡,轉世作為「五福大帝」的部將;
二、清末「五靈公」的部將為台南軍營除瘟;
三、大戶人家的家丁或清代縣衙巡捕審堂體系神格化而來;
四、地藏王菩薩的部將;
五、城隍所收服的山賊或「城隍十二爺」的脫胎。
上述的說法中,以第二和第五兩種最富故事性內容和台灣民間信仰的傳奇色彩,成大歷史系石萬壽教授相對地堅持第三種說法較具有嚴謹的考證基礎,不過許多學者同意他與「五福大帝」有密切的關係。
因為許多資料顯示,台灣最早的八家將,是由台南府城的「白龍庵」所發展出來,他的主神就是福州籍官兵所迎來的「五靈公」,後來漳、泉民眾為祀奉方便,又從白龍庵另迎神位至「西來庵」,日據時期因發生西來庵抗日事件,遭日軍封鎖並禁祀,民眾復偷偷迎出改稱「五福大帝」祀奉,其後逐漸南傳高、屏,並經嘉、雲而漸次北傳,至今約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雖然許多廟宇,如城隍廟、王爺廟、地藏王廟、嶽帝爺廟等等,都有「八家將」團的依附,但基本上,他們都是由「五福大帝廟」所衍化而來,這一發展的軌跡,可以視作八家將「角色擴散」的結果,而正好與八家將信仰由南北傳的社會現象,及其本土化信仰的特性有一致的因果關係。
圖片..
有點恐怖耶= =
我有點嚇到囉!~
怕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