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30 00:08:52掌櫃
【好客系列 3-2】農情林生祥 客樂苦行僧
<圖片提供:大大樹>
交工樂隊在2000與2002年分別以「我等就來唱山歌」以及「菊花夜行軍」兩張專輯獲得三個金曲獎項,可惜由於團員在音樂上的意見分歧,交工樂隊已經於去年春天解散,林生祥曾經是「交工樂隊」的成員之一,這一年多來,他在美濃、淡水兩地來回,沉澱自己也尋求音樂創作的靈感,林生祥說,由於小時候曾經幫忙家裡務農、養殖,所以他最想透過客語音樂表現的,就是農家子弟生活。
<出殯山歌 幼時客樂啟蒙>
生長在淳樸的美濃,林生祥從小聽到的是相當生活性的客家山歌,從哄小孩睡覺的「搖兒曲」,到曲牌屬於「大門聲」出殯時所唱的山歌,林生祥形容自己小時候就是浸淫在客家山歌的環境中,「由於家裡開的雜貨店剛好就是出殯隊伍必經的路線,我常常會看到那些人坐在稻埕上,哼著山歌或吹嗩吶。」
林生祥開始接觸音樂,則是離家唸高中的時候,他笑稱自己高中離家沒人管,為了交女朋友而開始學吉他,後來「不小心」考上大學,那時正好是80年代社會運動的高峰期,融合英、台語以及福佬話的本土化音樂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從黑名單的「抓狂歌」、林強的「向前走」,都為音樂開拓出一條新的道路,再加上來台北以後,強烈意識到自己客家人的身分,93年時,林生祥寫下生平第一首的客語歌曲。
<音樂創作 體現農村生活>
與其他客語音樂不同的是,無論是「交工樂隊」或其前身的「觀子音樂坑」,他們所創作的客語音樂若非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要不就是圍繞在農民生活的主題上,到現在林生祥自己創作音樂,他仍希望能夠藉由音樂體現出農家子弟的生活,「小時候家裡務農,也做養殖業,我還曾經幫豬洗澡!」農家生活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腦海中,目前正進行中的新專輯,也將以一個農家子弟前往都市發展的故事為主軸而創作。
林生祥的生活,除了沒有務農之外與一般農家子弟相當接近,而和其他客語音樂創作人不同的是,退伍之後他從來沒有上過班,完全只靠表演創作以及手上僅有的版稅收入維生,平日在老家美濃以及淡水的住處往返,即使在北部,林生祥住的也是老舊三合院,他形容自己的生活非常簡單,有時候自己下廚,再不然就是到淡水鎮上買便當吃,走上音樂這條路,家人難道不反對嗎?林生祥說,早期家族會認為做音樂很不穩定,不過他的母親卻獨排眾議支持他說:「只要不偷不搶,憑自己的本事賺錢,做什麼行業都沒關係!」
<創作煎熬 精神大於物質>
至於音樂這條路辛苦與否,林生祥覺得是「見仁見智」,「我覺得個人的觀念是先決條件,當然以我目前的情況勢必要壓低物質慾望,犧牲一些東西,就這方面來說,是一種選擇與否的問題,其實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這是我自己選擇的生活,而世上還有很多人是過著非自己選擇的生活。」對林生祥來說,因為創作而必須承受精神上的煎熬,才是生活中最辛苦的地方。
<嶄露頭角 期待多元客樂>
近年客語音樂漸漸嶄露頭角,顏志文、硬頸合唱團以及劉邵希、謝宇威等人的作品隨著入圍金曲獎而受到矚目,林生祥覺得大家的音樂以不同的面向表現是非常好的事情,尤其他在第一屆客家流行音樂大賽中看到年輕一代的音樂人出現,更讓他感到相當振奮,「希望在年輕人的加入之後,客語音樂能更蓬勃發展,展現其更多元的一面。」
交工樂隊在2000與2002年分別以「我等就來唱山歌」以及「菊花夜行軍」兩張專輯獲得三個金曲獎項,可惜由於團員在音樂上的意見分歧,交工樂隊已經於去年春天解散,林生祥曾經是「交工樂隊」的成員之一,這一年多來,他在美濃、淡水兩地來回,沉澱自己也尋求音樂創作的靈感,林生祥說,由於小時候曾經幫忙家裡務農、養殖,所以他最想透過客語音樂表現的,就是農家子弟生活。
<出殯山歌 幼時客樂啟蒙>
生長在淳樸的美濃,林生祥從小聽到的是相當生活性的客家山歌,從哄小孩睡覺的「搖兒曲」,到曲牌屬於「大門聲」出殯時所唱的山歌,林生祥形容自己小時候就是浸淫在客家山歌的環境中,「由於家裡開的雜貨店剛好就是出殯隊伍必經的路線,我常常會看到那些人坐在稻埕上,哼著山歌或吹嗩吶。」
林生祥開始接觸音樂,則是離家唸高中的時候,他笑稱自己高中離家沒人管,為了交女朋友而開始學吉他,後來「不小心」考上大學,那時正好是80年代社會運動的高峰期,融合英、台語以及福佬話的本土化音樂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從黑名單的「抓狂歌」、林強的「向前走」,都為音樂開拓出一條新的道路,再加上來台北以後,強烈意識到自己客家人的身分,93年時,林生祥寫下生平第一首的客語歌曲。
<音樂創作 體現農村生活>
與其他客語音樂不同的是,無論是「交工樂隊」或其前身的「觀子音樂坑」,他們所創作的客語音樂若非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要不就是圍繞在農民生活的主題上,到現在林生祥自己創作音樂,他仍希望能夠藉由音樂體現出農家子弟的生活,「小時候家裡務農,也做養殖業,我還曾經幫豬洗澡!」農家生活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腦海中,目前正進行中的新專輯,也將以一個農家子弟前往都市發展的故事為主軸而創作。
林生祥的生活,除了沒有務農之外與一般農家子弟相當接近,而和其他客語音樂創作人不同的是,退伍之後他從來沒有上過班,完全只靠表演創作以及手上僅有的版稅收入維生,平日在老家美濃以及淡水的住處往返,即使在北部,林生祥住的也是老舊三合院,他形容自己的生活非常簡單,有時候自己下廚,再不然就是到淡水鎮上買便當吃,走上音樂這條路,家人難道不反對嗎?林生祥說,早期家族會認為做音樂很不穩定,不過他的母親卻獨排眾議支持他說:「只要不偷不搶,憑自己的本事賺錢,做什麼行業都沒關係!」
<創作煎熬 精神大於物質>
至於音樂這條路辛苦與否,林生祥覺得是「見仁見智」,「我覺得個人的觀念是先決條件,當然以我目前的情況勢必要壓低物質慾望,犧牲一些東西,就這方面來說,是一種選擇與否的問題,其實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這是我自己選擇的生活,而世上還有很多人是過著非自己選擇的生活。」對林生祥來說,因為創作而必須承受精神上的煎熬,才是生活中最辛苦的地方。
<嶄露頭角 期待多元客樂>
近年客語音樂漸漸嶄露頭角,顏志文、硬頸合唱團以及劉邵希、謝宇威等人的作品隨著入圍金曲獎而受到矚目,林生祥覺得大家的音樂以不同的面向表現是非常好的事情,尤其他在第一屆客家流行音樂大賽中看到年輕一代的音樂人出現,更讓他感到相當振奮,「希望在年輕人的加入之後,客語音樂能更蓬勃發展,展現其更多元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