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28 15:56:04掌櫃

【好客系列 3-1】劉邵希嘆媒體不愛客樂

<圖片提供 : http://www.crazystudio.com>



劉邵希今年三度叩關金曲獎,一路走來,劉劭希形容自己的心情轉折是「從逆境、到滄桑而終於豁達」,對於自己多年從事客語音樂創作,劉邵希和謝宇威同樣感嘆的,就是客語音樂始終不被媒體所重視,「我去年得獎以後,不論是歌曲播放、音樂報導或是表演機會,到今天還不用十根手指頭就可以算完,現在因為社會上對於客語音樂成見仍多,使得我們有被困住的感覺。」

<心繫鄉土,投身客樂>

劉邵希成長於東勢客家庄,小時候對於客家音樂的記憶僅止於客家山歌,他說,以前曾經聽祖母唱過,不過老人家從來沒有教過他,因為一來客家山歌具有即興的特質,二來過去山歌是一種傳達意思(如求愛、罵人)的工具,奶奶覺得山歌不高尚,也就沒有把這些珍貴的音樂傳授給他。


談到如何和音樂結緣,劉邵希以一種真實卻帶點玄妙的語氣說:「我生了一場大病之後,從此滿腦子就是音樂。」早期劉邵希投身於流行音樂的幕後創作,曾經為李翊君、高盛美、范曉萱、優客李林等人的作品負責編曲工作,他形容當時的自己和許多客家人一樣,都被「同化」,「在台北,沒人和你講客家話,所以自己不講也沒什麼奇怪,但是出社會以後,有天我回東勢老家,卻發現客家庄也沒有人講客家話,那時候才驚覺,如果沒有人願意來紀錄客家的語言和文化,客家文化遲早會被消滅掉。」


就是因為這股意念,讓劉邵希開始著手客語歌曲的創作,早在92年時,劉邵希就已經寫出「三藩市的Coffee Shop」,不過直到2001年,劉邵希才出了個人第一張客語專輯「嘻哈客」,劉邵希說,這將近十年的時間,他拿著自己的作品到處投稿,不過卻處處碰壁,「有99%的唱片公司是聽都不聽,剩下的1%,是聽了以後客氣的告訴你,市場上沒辦法接受這樣的作品。」

<野放六年,找出方向>

劉邵希形容當時的自己是「懷才不遇」,他也無法理解,為何自己做出來的客語音樂沒有人願意接受?在這段期間,劉邵希離開台灣的音樂環境,跑到北京長住六年,他抱著「自我野放」(這也是後來野放客專輯名稱的由來)的心情到北京定居,「我就是窩在那邊,靠著不時製作專輯來維持生活,那一段期間我去了西藏還有其他地方,藉由平淡的日子以及觀察其他人的生活來沉澱自己的心情,這六年來我學到最珍貴的一件事,就是不需要為人生的低潮感到頹喪,只有照著自己的風格走,就能夠引起別人共鳴。」


在沒有公司願意替他發行專輯的情況下,劉邵希決定以獨立製作的方式來做客語音樂,劉邵希不但自己發行,同時還花時間摸索如何建置個人網站,他的「Crazy Studio」除了是由自己架設之外,裡面的Flash動畫程式、漫畫人物全部一手包辦,喜歡畫漫畫的他,甚至還把自己的作品也放在網站上,劉邵希驕傲地說:「當所有人都不支持我的時候,我還是靠自己把專輯給做出來,同時我的音樂也受到肯定,透過這個網站,我也希望能夠鼓舞那些默默從事音樂創作的人,讓他們看到其實獨立製作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有更多的人循著這樣的路線發表作品,那麼沒被污染音樂人就會越來越多!」


<獨立製作,盼撥雲見日>

對於客語音樂至今在市場上仍無法被人重視,劉邵希其實也感到相當無奈,他說,其實以人數來說,客家人比原住民來得多,不過原住民的音樂卻更容易為人所接受,而大家只要聽到「客語音樂」,就會直覺認為那是又老又土的東西,劉邵希說,他做客語音樂其實很單純,只是希望能保留一些屬於客家文化的東西,希望客語音樂被聽見,而一般民眾也能用平常的態度來接受那些作品。


「人家拿一個金曲獎就可以讓別人注意到他們的音樂,但我去年得獎,卻有許多聲音說我是因為政治或語言的因素才會拿講,我想客語音樂大概要拿個十座金曲獎,才有機會跨出小圈圈,被大家所注意吧!?」對於客語音樂,劉邵希衷心期盼能夠讓更多人接受它,同時未來客語音樂也能有更大的舞台可以推展,而堅持獨立製作精神的他,更希望能以自身的例子來鼓勵其他音樂人,「我的例子證明做音樂不一定要依靠主流唱片公司,即使在過程中會遇到困境,但這都只是人生的一種歷練,等這些困難過去、撥雲見日的那一天,你的能量將會更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