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29 21:30:53想˙大拇指
╳ 最浪漫的童心(4) ╳
最浪漫的童心
學生問:關於今晚的主題「最浪漫的童心」。是不是就是孟子性善論裡面一直強調的:我們只要遇到疑問的時候,便不斷地往內心去尋找,因為我們的本性是好的。只要一直往內心去探求、去找,你只要問自己這個該不該,那個該不該,你就可以知道答案。我在想最浪漫的童心,是不是指最初尚未受到社會大染缸所影響的本質?
導師答:很接近,就是反求諸己。你真的回來看自己內心深處到底在要什麼,事實上是很容易得到答案的。我們之所以沒有找到答案,都是因為我們向外求,一直在向外看,不願意回到內心的寂靜,我們的心沒有得到統一。一直往外攀緣,就看不到自己最素樸的欲望。真正的欲望其實很簡單,好像古人講的「萬物靜觀皆自得」,它是一個很簡單的東西。
宗教的力量不只是這樣子,因為內心很澄澈,所以看問題,有一般人看不到的深入,甚至看問題也可能比一般人更容易看到解決的方法。
但是,這樣的「宗教人」需要有一定的數量,才會在社會形成一股力量。「宗教人」不能夠只有五、六個,也不能只有二、三十個,它需要更多。「宗教人」不能有框框,真正的「宗教人」,沒有思想的框框,他對全世界最好的東西都有吸收的能力。
學生問:有一個佛教徒跟我講:「基督徒會認為耶穌才是唯一的真神,它的宗教本質非常具排他性。」我認為基督教跟佛教、道教有很大的差別。我一直把佛教或其它的宗教視為是哲學,而只有基督教才是神學,因為這樣我兩邊吸收起來才不會自相矛盾。
導師答:其實不會矛盾,你要多看天主教耶穌會的東西。天主教耶穌會相當的接納佛教,你去看五年前七月二十一日,教宗保羅二世講的話。他說:「我完完全全接納佛教的。」那一篇宣言被美國非常多的基督教牧師攻擊為魔鬼的話。教宗保羅二世是天主教的代表,他說的話代表所有的天主教。天主教非常重視靈修,天主教下面所轄的各會,很多都是很講修行的,他們的胸襟氣量都不是一般基督徒可以趕得上的,所以同樣都在讀聖經,解讀的卻完全的不同。很多基督教牧師的解讀比較狹隘,有排他性,其實這不是宗教的本意,也不是耶穌基督的本意。
人是依照「神」的相造的,神在那裡?神在每個人的心裡。教宗保羅二世在那一篇談話裡面說:「天堂不在雲端,天堂在你我的心裡,不是死後,而是現在。」
這一篇文件已翻譯成各國文字,你上網站很容易就找得到,教宗每一次的談話都翻譯成各國文字。事實上天主教和佛教有很好的交流,他們一直試著在打開自己的心量,所以他們展露出來的不是一般基督徒那一種狹隘的排他性。跨越本位的才叫宗教。不然,你就回到耶穌之前猶太教的時代去了,那時的猶太教,有很強的排他性,那是一種區域性、地方性、民族性的宗教,不是一個世界性的宗教。
有排他性的宗教叫侵略性的宗教,沒有排他性的宗教相信宗教之間的對話,都是在幫助對方成為對方宗教的真正行者。一個真正佛教徒是在幫助基督徒成為真正基督徒;一個基督徒是在幫助佛教徒成為真正佛教徒,到最後會感覺整個宗教都是相通的,這才是宗教的真正本意。宗教不是在排斥,而是在成就、成全,我們是來互相成全的。
一種很好的思想,你要去實踐的,不是那個排他性的部份,而是實踐「愛人如己」的部份,那才是世界性的真理。我喜歡在我的說「法」裡面,引用聖經的話,因為只要是真理的東西,走到那裡都是真理,它不可能有排他性的。
學生問:有幾個同修提到現在的兒童比過去的兒童更不幸福,更容易受到污染,這些現象跟今天探討的童心應該屬不同層次的問題,我想老師講的是與生俱來的那個善的本質,現在的這些現象是因為電視、單親家庭,或隔代教養所造成,所以很多是政策的問題,不是宗教的問題。
就《聖脈》做為生命教育的團體來講,應該還是在談感情的教育。單親家庭在美國為什麼不是問題,而在台灣會成為問題?是社會的觀念及很多的思考框框去排斥他們。如果對於社會觀念、感情教育、生命教育沒有導正的話,這個現象也很難導正,這應該就是宗教團體所能著力的地方。
導師答:跟政策有關,也跟宗教有關。因為宗教需要跟各個團體對話,包括跟政策的主管機關對話。有機會的話,我們也是會跟他們對話,像環保團體需要跟我們內政部、經濟部對話一樣,沒什麼不同。環保團體也會跟政策有關,宗教團體關心的不只是宗教政策,只要跟人性發展有關的,我們都很關心,政策方面我們也很關心。
學生問:在選擇孩子的才藝方面,我們是順著孩子,還是要看現在社會上的趨勢?
導師答:我想都要考慮,給孩子多一點選擇,我們需要誘導孩子不要對問題、對想學的東西有成見。先不要有成見,只要不是成見,不是偏見,他也願意打開心量去試試看,他真的不行,也不用勉強,因為我們需要勉強的東西已經很多了。學校制式教育中很多課程已經都固定,非學不可,你也不能叫他不學,所以才藝教育又可能多一個勉強,如果他真的不想學,會變成又多了一個勉強。
昨天有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家長,他們學校好像是全省的棒球代表隊,出國比賽的那一種,他是後援隊的會長,出錢、出力最多。不曉得為什麼,那個教練沒選上他的兒子當國家代表隊,他非常憤怒退出了,小孩子也不學棒球了,本來是很會打球的。到底怎麼一回事?我不知道。父母這個時候將他的憤怒一直跟小孩子講,適當嗎?我問小孩子,小孩子說:我無所謂,不打就不打!他也沒有任何痛苦的表情,還蠻瀟灑的。
你出錢、出力,小孩子球打得很好,卻沒被選上,在這個節骨眼,到底我們可以教導我們的小孩什麼?
學生問:今天很感謝大卿老師,因為你讓我看到一些問題。我從一大早就非常抗拒大卿導師,我一整天都在想該怎麼去面對這樣的狀況。可是下午的時候,我告訴我自己:我看的角度有一些問題,也許大卿導師是反射出我過去在佛堂一些經驗,我突然覺得,今天我們在討論孩子問題的時候,是不是應該先看看自己怎麼樣面對所看到的一切,如果連大卿導師我都看起來很不爽,更何況是那些去網咖,甚至是行為不當的學生,我發覺問題真的不是在學生身上,問題在於我們怎麼樣去看待自己的那個童心。
我試著跟著這個抗拒同在,跟著這個感覺同在。我在心裡發願,我願意從另外一種角度來看待這件事情。不曉得?也沒有動什麼力量,或做什麼樣的改變,我就發現大卿老師看起來還蠻可愛。原來,當我們開始懂得欣賞自己內在那錯誤詮釋的時候,你看待小孩就會生出不一樣的智慧,而那個智慧不是因為我想要去改變孩子什麼,而是看到我要改變自己什麼。
在我們要怎麼樣去調整孩子之前,我們怎麼看待自己的小孩。如果我是用抗拒、打罵、責備,我相信我可能下次也不會參加大卿導師的活動。因為我就是不欣賞他,主因是我根本不欣賞自己。謝謝大卿導師的開示,除非我懂得欣賞本自具足的童心,否則在行為上去下功夫是沒有用的。
如果我們能夠重新看待我們內在的童心,也許只是發個種子的工作,自然就在他們心中灑下智慧的種子。什麼時候萌芽?也許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但是我們已經藉他們而成長,所以我覺得是孩子在教我們,看到我們該學什麼,而不是我們想要去改變孩子什麼,那是另外一種程度的控制。
導師答:大人跟小孩一直都在交流。大人需要向小孩學習小孩的心,小孩也需要向大人學習大人的心,但必須是真正的大人的心,真正小孩的心。真正小孩的心,是那一份童真,是那一份沒有成見,是那一份很容易喜悅滿足欣賞的心。那大人的心呢?是真的有大力、負責任、願意保護別人的心。每個小孩都想成為真正的大人,每個大人也都希望他內心的小孩還活著。
學生問:小大人跟大小孩的界定在幾歲?
導師答:沒有幾歲的界定。你只要有大人的心,你就是小大人。三歲的小孩也可以是小大人;十二歲的小孩也可以是小大人;十六歲的小孩也可以是小大人。
學生問:我們要當大人的時候,要有能力去承擔,或者要做大人負責任的事情。是不是做一個時間的界定(二十歲、十八歲、十六歲)之後,就逐漸地要學習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導師答:對。
學生問:有一個二十二歲的女孩跟我說,她很想偷偷跑去美國看她喜歡的一個男生,她徵求我的看法。我應該給她什麼樣的建議呢?
導師答:妳有錢的話,可以去啊!先接納她,然後再問她:「妳看了以後,可以放在你的心裡多久的滿足?」就這樣子!我們只是幫助她看到她自己,幫助她回復小孩子的心。
學生問:小孩子的心在哪裡?
導師答:這要透過對話,看她接下來怎麼反應。第一個是說:「妳有錢,妳可以去啊!用妳自己賺的錢,你可以去嘛!」
學生問:我存下來的零用錢。
導師答:好!看了之後,妳預感這樣子的滿足可以持續多久?
學生問:幾個月吧!
導師答:全世界妳最想看的人就是他?
學生問:放暑假嘛!反正現在沒事幹。
導師答:妳也可以很輕鬆的談她一些生活上的問題,我會覺得她有一些真正的欲望沒有滿足。通常我們在佛教裡面講趨樂避苦的意思,就是說她沒有面對自己真正的需要。基本上,我們相信她想要看那一位男性,並不是她真正的要,所以只有透過對話來了解她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是什麼。她真正想做的事情沒有滿足,才會說沒事幹,因為她沒有找到她真正想做的事。大人可以做的就是引導她,看到她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學生問:很多時候,我們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導師答:對啊!這就是我們大人不像大人,這就是我們的責任,我們的責任就在這裡。如果大人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當然小孩子他們都活得虛無,只知道追求快感、一種衝動的滿足。事實上,一個懂得欣賞的人,她不一定要看到他所欣賞的那個人。
學生問:老師剛才提到:修行事實上是我們是對人性的一個證明,這樣的證明可以引導台灣社會,甚至可以創造過去、未來。怎麼樣透過修行創造過去?
導師答:創造過去,就是重新解讀我們的過去。因為我們對於過去,也是透過養成教育認識的。好像有一個認識的結構,我們在解讀我們過去所發生的事情,同樣的歷史資料,會因為不同的史觀,不同歷史的眼睛,會有完全不同的詮釋。對自己的過去也是一樣,本來你很討厭成長過程中的某一個人,那是因為你的不了解。現在你了解了,重新再看待你的童年往事,你對你過去的解讀,整個都不一樣。任何一個史料的修正,可能整個意思的解釋完全扭轉。整個歷史的眼光,所謂歷史的哲學,所謂的「史眼」一變,對史料詮釋通通改變,這叫做重新解讀過去,重新創造過去。
學生問:當接觸同修的時候,好像比自己獨處更開心、更能夠欣賞人。那是不是我們如果多親近善知識,多跟一些有修行的同修接觸的話,也會受到這份感染,而比較會有欣賞的心?
導師答:當然喔!
學生問:是不是這樣會比較省力?
導師答:是啊!但是要把這個心擴大。不能夠跟同修在一起就心量大,然後回家後心量就變小。
學生問:那就是要放在心裡面,就是要保持一致?
導師答:對呀!
學生問:剛剛老師有問到:五歲的我們在想什麼?六歲、七歲、八歲在想什麼?想起小時候的確是非常的單純,但後來開始變得有一點複雜了,是因為人的比較跟競爭,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比較複雜。整個人類的歷史,一開始它其實就是要跟大自然去競爭,就是跟很多的野獸,那後來…
導師答:但是很少會忌妒熊、老虎。
學生問:對!現在我看很多的人,其實是活得相當的無奈,因為他們真的也希望比較單純。可是那整個的競爭,其實是非常真實的,大部份的人好像就是為了生存,不管他用什麼方式生存,生存的壓力好像一直都在。我們對生命的存在,應該要抱持怎樣的態度與原則?
導師答:就是要很由衷、很認真、很勇敢地來對待我們生命,這樣子而已。
學生問:可是多數的人,他們還是在生存的競爭當中,聖脈的人,好像是一腳踩著所謂的世間,另外一腳踩著出世間?
導師答:兩隻腳踩在世間啊!一樣呀!只是心態比較超然,沒有什麼不同。
學生問:好像大部份的宗教,對於個整個地球的未來都不是很有信心,我不知道老師的信心是怎麼來的?
導師答:我想沒有信心是猜測太多。其實生命的問題很廣大,我們現在的了解還是很有限。地球未來會變成怎樣?我們不知道,不用想那麼多,好好地面對現在的問題比較重要。
學生問:所以就是一步一腳印慢慢地走?
導師答:現在的問題不是地球會毀滅,現在的問題是很多痛苦的事情讓我們心碎。
學生問:如果我們自己在修行的話,好像感覺真的還蠻清靜的,可是你真的看到世間的苦是遍處,而且問題重重…
導師答:不過有方法,就可以做,我們都一直都在做。
學生問:對啊!今天一整天聽下來,真的是覺得非常感動,老師真的是講到那個核心。從這樣的一個角度進去,它真的是有解,所以覺得蠻開心。可是每一次,一看到社會的各方面的問題…
導師答:那就回到根本來,回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這個心和命的大方向要出來。當大方向出來的時候,我們對很多問題才會有勇氣。不然的話,我們就是沒勇氣面對。仁愛鄉的問題就是濫墾,為什麼要人家補助呢?為什麼執政黨不能夠好好地面對濫墾,這要處分的。不分平地、山地同胞,全部都要處分。哪有違法濫墾還要補助,補助什麼?這是勇氣的問題。
你有沒有勇氣?我們都是為了選票,沒有勇氣處理事情。就像陳文成命案,陳文成自己的家屬都沒有勇氣。陳文成家裡是種茶葉的,他姐姐很有錢,但他們家就對這個事情就這樣放著,成立個基金會就不管了。我們的社會就是缺少勇氣。為什麼沒有勇氣呢?江南案為什麼會破?因為它不是發生在台灣,它發生在美國,那就很容易破案,不是檢警的問題,是檢警背後有一隻黑手,不是檢警沒有能力破案。
學生問:如果我們能夠活出那種魄力,真的能夠做到無所求,那個勇氣就會出來?
導師答:對!很多問題就解決了。台灣很多問題,就像陳玉峰教授講「砍大樹,種小樹」的全民造林是欺騙社會!就這麼簡單明白的問題,我們沒有勇氣講出來。什麼農業上山,哪有什麼農業上山?你看翠峰的問題,你如果是一個宗教的行者,你事情看得很清楚,也很明白問題在哪裡。知法犯法,怎麼可以這樣子呢?我們很明白政策是錯誤,為什麼還要繼續呢?
整個腦筋都是選票,怎麼會有心思呢?怕得罪人,我們這個社會是一個怕得罪人的社會。我們太缺少宗教人的勇氣,缺少宗教人的單純,缺少宗教人的什麼都可以不要的勇氣。因為他什麼都可以不要,就豁出去了。我們社會需要的是勇氣,需要的是單純,其實問題本就很單純、很簡單。從單純的眼睛看,台灣的問題很單純,沒有那麼困難,困難在我們的由衷度不夠,勇氣不足,我們不夠認真,如此而已!
學生問:關於今晚的主題「最浪漫的童心」。是不是就是孟子性善論裡面一直強調的:我們只要遇到疑問的時候,便不斷地往內心去尋找,因為我們的本性是好的。只要一直往內心去探求、去找,你只要問自己這個該不該,那個該不該,你就可以知道答案。我在想最浪漫的童心,是不是指最初尚未受到社會大染缸所影響的本質?
導師答:很接近,就是反求諸己。你真的回來看自己內心深處到底在要什麼,事實上是很容易得到答案的。我們之所以沒有找到答案,都是因為我們向外求,一直在向外看,不願意回到內心的寂靜,我們的心沒有得到統一。一直往外攀緣,就看不到自己最素樸的欲望。真正的欲望其實很簡單,好像古人講的「萬物靜觀皆自得」,它是一個很簡單的東西。
宗教的力量不只是這樣子,因為內心很澄澈,所以看問題,有一般人看不到的深入,甚至看問題也可能比一般人更容易看到解決的方法。
但是,這樣的「宗教人」需要有一定的數量,才會在社會形成一股力量。「宗教人」不能夠只有五、六個,也不能只有二、三十個,它需要更多。「宗教人」不能有框框,真正的「宗教人」,沒有思想的框框,他對全世界最好的東西都有吸收的能力。
學生問:有一個佛教徒跟我講:「基督徒會認為耶穌才是唯一的真神,它的宗教本質非常具排他性。」我認為基督教跟佛教、道教有很大的差別。我一直把佛教或其它的宗教視為是哲學,而只有基督教才是神學,因為這樣我兩邊吸收起來才不會自相矛盾。
導師答:其實不會矛盾,你要多看天主教耶穌會的東西。天主教耶穌會相當的接納佛教,你去看五年前七月二十一日,教宗保羅二世講的話。他說:「我完完全全接納佛教的。」那一篇宣言被美國非常多的基督教牧師攻擊為魔鬼的話。教宗保羅二世是天主教的代表,他說的話代表所有的天主教。天主教非常重視靈修,天主教下面所轄的各會,很多都是很講修行的,他們的胸襟氣量都不是一般基督徒可以趕得上的,所以同樣都在讀聖經,解讀的卻完全的不同。很多基督教牧師的解讀比較狹隘,有排他性,其實這不是宗教的本意,也不是耶穌基督的本意。
人是依照「神」的相造的,神在那裡?神在每個人的心裡。教宗保羅二世在那一篇談話裡面說:「天堂不在雲端,天堂在你我的心裡,不是死後,而是現在。」
這一篇文件已翻譯成各國文字,你上網站很容易就找得到,教宗每一次的談話都翻譯成各國文字。事實上天主教和佛教有很好的交流,他們一直試著在打開自己的心量,所以他們展露出來的不是一般基督徒那一種狹隘的排他性。跨越本位的才叫宗教。不然,你就回到耶穌之前猶太教的時代去了,那時的猶太教,有很強的排他性,那是一種區域性、地方性、民族性的宗教,不是一個世界性的宗教。
有排他性的宗教叫侵略性的宗教,沒有排他性的宗教相信宗教之間的對話,都是在幫助對方成為對方宗教的真正行者。一個真正佛教徒是在幫助基督徒成為真正基督徒;一個基督徒是在幫助佛教徒成為真正佛教徒,到最後會感覺整個宗教都是相通的,這才是宗教的真正本意。宗教不是在排斥,而是在成就、成全,我們是來互相成全的。
一種很好的思想,你要去實踐的,不是那個排他性的部份,而是實踐「愛人如己」的部份,那才是世界性的真理。我喜歡在我的說「法」裡面,引用聖經的話,因為只要是真理的東西,走到那裡都是真理,它不可能有排他性的。
學生問:有幾個同修提到現在的兒童比過去的兒童更不幸福,更容易受到污染,這些現象跟今天探討的童心應該屬不同層次的問題,我想老師講的是與生俱來的那個善的本質,現在的這些現象是因為電視、單親家庭,或隔代教養所造成,所以很多是政策的問題,不是宗教的問題。
就《聖脈》做為生命教育的團體來講,應該還是在談感情的教育。單親家庭在美國為什麼不是問題,而在台灣會成為問題?是社會的觀念及很多的思考框框去排斥他們。如果對於社會觀念、感情教育、生命教育沒有導正的話,這個現象也很難導正,這應該就是宗教團體所能著力的地方。
導師答:跟政策有關,也跟宗教有關。因為宗教需要跟各個團體對話,包括跟政策的主管機關對話。有機會的話,我們也是會跟他們對話,像環保團體需要跟我們內政部、經濟部對話一樣,沒什麼不同。環保團體也會跟政策有關,宗教團體關心的不只是宗教政策,只要跟人性發展有關的,我們都很關心,政策方面我們也很關心。
學生問:在選擇孩子的才藝方面,我們是順著孩子,還是要看現在社會上的趨勢?
導師答:我想都要考慮,給孩子多一點選擇,我們需要誘導孩子不要對問題、對想學的東西有成見。先不要有成見,只要不是成見,不是偏見,他也願意打開心量去試試看,他真的不行,也不用勉強,因為我們需要勉強的東西已經很多了。學校制式教育中很多課程已經都固定,非學不可,你也不能叫他不學,所以才藝教育又可能多一個勉強,如果他真的不想學,會變成又多了一個勉強。
昨天有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家長,他們學校好像是全省的棒球代表隊,出國比賽的那一種,他是後援隊的會長,出錢、出力最多。不曉得為什麼,那個教練沒選上他的兒子當國家代表隊,他非常憤怒退出了,小孩子也不學棒球了,本來是很會打球的。到底怎麼一回事?我不知道。父母這個時候將他的憤怒一直跟小孩子講,適當嗎?我問小孩子,小孩子說:我無所謂,不打就不打!他也沒有任何痛苦的表情,還蠻瀟灑的。
你出錢、出力,小孩子球打得很好,卻沒被選上,在這個節骨眼,到底我們可以教導我們的小孩什麼?
學生問:今天很感謝大卿老師,因為你讓我看到一些問題。我從一大早就非常抗拒大卿導師,我一整天都在想該怎麼去面對這樣的狀況。可是下午的時候,我告訴我自己:我看的角度有一些問題,也許大卿導師是反射出我過去在佛堂一些經驗,我突然覺得,今天我們在討論孩子問題的時候,是不是應該先看看自己怎麼樣面對所看到的一切,如果連大卿導師我都看起來很不爽,更何況是那些去網咖,甚至是行為不當的學生,我發覺問題真的不是在學生身上,問題在於我們怎麼樣去看待自己的那個童心。
我試著跟著這個抗拒同在,跟著這個感覺同在。我在心裡發願,我願意從另外一種角度來看待這件事情。不曉得?也沒有動什麼力量,或做什麼樣的改變,我就發現大卿老師看起來還蠻可愛。原來,當我們開始懂得欣賞自己內在那錯誤詮釋的時候,你看待小孩就會生出不一樣的智慧,而那個智慧不是因為我想要去改變孩子什麼,而是看到我要改變自己什麼。
在我們要怎麼樣去調整孩子之前,我們怎麼看待自己的小孩。如果我是用抗拒、打罵、責備,我相信我可能下次也不會參加大卿導師的活動。因為我就是不欣賞他,主因是我根本不欣賞自己。謝謝大卿導師的開示,除非我懂得欣賞本自具足的童心,否則在行為上去下功夫是沒有用的。
如果我們能夠重新看待我們內在的童心,也許只是發個種子的工作,自然就在他們心中灑下智慧的種子。什麼時候萌芽?也許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但是我們已經藉他們而成長,所以我覺得是孩子在教我們,看到我們該學什麼,而不是我們想要去改變孩子什麼,那是另外一種程度的控制。
導師答:大人跟小孩一直都在交流。大人需要向小孩學習小孩的心,小孩也需要向大人學習大人的心,但必須是真正的大人的心,真正小孩的心。真正小孩的心,是那一份童真,是那一份沒有成見,是那一份很容易喜悅滿足欣賞的心。那大人的心呢?是真的有大力、負責任、願意保護別人的心。每個小孩都想成為真正的大人,每個大人也都希望他內心的小孩還活著。
學生問:小大人跟大小孩的界定在幾歲?
導師答:沒有幾歲的界定。你只要有大人的心,你就是小大人。三歲的小孩也可以是小大人;十二歲的小孩也可以是小大人;十六歲的小孩也可以是小大人。
學生問:我們要當大人的時候,要有能力去承擔,或者要做大人負責任的事情。是不是做一個時間的界定(二十歲、十八歲、十六歲)之後,就逐漸地要學習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導師答:對。
學生問:有一個二十二歲的女孩跟我說,她很想偷偷跑去美國看她喜歡的一個男生,她徵求我的看法。我應該給她什麼樣的建議呢?
導師答:妳有錢的話,可以去啊!先接納她,然後再問她:「妳看了以後,可以放在你的心裡多久的滿足?」就這樣子!我們只是幫助她看到她自己,幫助她回復小孩子的心。
學生問:小孩子的心在哪裡?
導師答:這要透過對話,看她接下來怎麼反應。第一個是說:「妳有錢,妳可以去啊!用妳自己賺的錢,你可以去嘛!」
學生問:我存下來的零用錢。
導師答:好!看了之後,妳預感這樣子的滿足可以持續多久?
學生問:幾個月吧!
導師答:全世界妳最想看的人就是他?
學生問:放暑假嘛!反正現在沒事幹。
導師答:妳也可以很輕鬆的談她一些生活上的問題,我會覺得她有一些真正的欲望沒有滿足。通常我們在佛教裡面講趨樂避苦的意思,就是說她沒有面對自己真正的需要。基本上,我們相信她想要看那一位男性,並不是她真正的要,所以只有透過對話來了解她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是什麼。她真正想做的事情沒有滿足,才會說沒事幹,因為她沒有找到她真正想做的事。大人可以做的就是引導她,看到她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學生問:很多時候,我們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導師答:對啊!這就是我們大人不像大人,這就是我們的責任,我們的責任就在這裡。如果大人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當然小孩子他們都活得虛無,只知道追求快感、一種衝動的滿足。事實上,一個懂得欣賞的人,她不一定要看到他所欣賞的那個人。
學生問:老師剛才提到:修行事實上是我們是對人性的一個證明,這樣的證明可以引導台灣社會,甚至可以創造過去、未來。怎麼樣透過修行創造過去?
導師答:創造過去,就是重新解讀我們的過去。因為我們對於過去,也是透過養成教育認識的。好像有一個認識的結構,我們在解讀我們過去所發生的事情,同樣的歷史資料,會因為不同的史觀,不同歷史的眼睛,會有完全不同的詮釋。對自己的過去也是一樣,本來你很討厭成長過程中的某一個人,那是因為你的不了解。現在你了解了,重新再看待你的童年往事,你對你過去的解讀,整個都不一樣。任何一個史料的修正,可能整個意思的解釋完全扭轉。整個歷史的眼光,所謂歷史的哲學,所謂的「史眼」一變,對史料詮釋通通改變,這叫做重新解讀過去,重新創造過去。
學生問:當接觸同修的時候,好像比自己獨處更開心、更能夠欣賞人。那是不是我們如果多親近善知識,多跟一些有修行的同修接觸的話,也會受到這份感染,而比較會有欣賞的心?
導師答:當然喔!
學生問:是不是這樣會比較省力?
導師答:是啊!但是要把這個心擴大。不能夠跟同修在一起就心量大,然後回家後心量就變小。
學生問:那就是要放在心裡面,就是要保持一致?
導師答:對呀!
學生問:剛剛老師有問到:五歲的我們在想什麼?六歲、七歲、八歲在想什麼?想起小時候的確是非常的單純,但後來開始變得有一點複雜了,是因為人的比較跟競爭,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比較複雜。整個人類的歷史,一開始它其實就是要跟大自然去競爭,就是跟很多的野獸,那後來…
導師答:但是很少會忌妒熊、老虎。
學生問:對!現在我看很多的人,其實是活得相當的無奈,因為他們真的也希望比較單純。可是那整個的競爭,其實是非常真實的,大部份的人好像就是為了生存,不管他用什麼方式生存,生存的壓力好像一直都在。我們對生命的存在,應該要抱持怎樣的態度與原則?
導師答:就是要很由衷、很認真、很勇敢地來對待我們生命,這樣子而已。
學生問:可是多數的人,他們還是在生存的競爭當中,聖脈的人,好像是一腳踩著所謂的世間,另外一腳踩著出世間?
導師答:兩隻腳踩在世間啊!一樣呀!只是心態比較超然,沒有什麼不同。
學生問:好像大部份的宗教,對於個整個地球的未來都不是很有信心,我不知道老師的信心是怎麼來的?
導師答:我想沒有信心是猜測太多。其實生命的問題很廣大,我們現在的了解還是很有限。地球未來會變成怎樣?我們不知道,不用想那麼多,好好地面對現在的問題比較重要。
學生問:所以就是一步一腳印慢慢地走?
導師答:現在的問題不是地球會毀滅,現在的問題是很多痛苦的事情讓我們心碎。
學生問:如果我們自己在修行的話,好像感覺真的還蠻清靜的,可是你真的看到世間的苦是遍處,而且問題重重…
導師答:不過有方法,就可以做,我們都一直都在做。
學生問:對啊!今天一整天聽下來,真的是覺得非常感動,老師真的是講到那個核心。從這樣的一個角度進去,它真的是有解,所以覺得蠻開心。可是每一次,一看到社會的各方面的問題…
導師答:那就回到根本來,回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這個心和命的大方向要出來。當大方向出來的時候,我們對很多問題才會有勇氣。不然的話,我們就是沒勇氣面對。仁愛鄉的問題就是濫墾,為什麼要人家補助呢?為什麼執政黨不能夠好好地面對濫墾,這要處分的。不分平地、山地同胞,全部都要處分。哪有違法濫墾還要補助,補助什麼?這是勇氣的問題。
你有沒有勇氣?我們都是為了選票,沒有勇氣處理事情。就像陳文成命案,陳文成自己的家屬都沒有勇氣。陳文成家裡是種茶葉的,他姐姐很有錢,但他們家就對這個事情就這樣放著,成立個基金會就不管了。我們的社會就是缺少勇氣。為什麼沒有勇氣呢?江南案為什麼會破?因為它不是發生在台灣,它發生在美國,那就很容易破案,不是檢警的問題,是檢警背後有一隻黑手,不是檢警沒有能力破案。
學生問:如果我們能夠活出那種魄力,真的能夠做到無所求,那個勇氣就會出來?
導師答:對!很多問題就解決了。台灣很多問題,就像陳玉峰教授講「砍大樹,種小樹」的全民造林是欺騙社會!就這麼簡單明白的問題,我們沒有勇氣講出來。什麼農業上山,哪有什麼農業上山?你看翠峰的問題,你如果是一個宗教的行者,你事情看得很清楚,也很明白問題在哪裡。知法犯法,怎麼可以這樣子呢?我們很明白政策是錯誤,為什麼還要繼續呢?
整個腦筋都是選票,怎麼會有心思呢?怕得罪人,我們這個社會是一個怕得罪人的社會。我們太缺少宗教人的勇氣,缺少宗教人的單純,缺少宗教人的什麼都可以不要的勇氣。因為他什麼都可以不要,就豁出去了。我們社會需要的是勇氣,需要的是單純,其實問題本就很單純、很簡單。從單純的眼睛看,台灣的問題很單純,沒有那麼困難,困難在我們的由衷度不夠,勇氣不足,我們不夠認真,如此而已!
上一篇:╳ 最浪漫的童心(3) ╳
下一篇:╳ 最浪漫的童心(5) ╳
=ˇ=慢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