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15 21:40:52Ame.

吹吹水,給自己的信。

昨天再聽鍾舒漫版本的〈給自己的信〉,我想為這版本平反。 雖然對於angela aki 入了中學音樂教程的〈手紙~拜啟十五の君へ〉、台版劉若英的〈繼續- 給15歲的自己〉,日版和台版描寫年少的自己缺乏自信和目相信未來的勇氣,最終都是懷抱希望展望將來的格局,縱然經歷黑暗只要堅守腳步,前路必有光輝。而鍾舒漫版我聽到就是一個灰,是一種不可抗力的唏噓,之前有人評述香港版歌詞的只是膚淺情愛和享樂生活,再聽字裏行間說的不正是香港青少年普遍、寫實而又單純的生活嚮往;很多人年輕時不就是無憂無慮、希望每天開心的過、有歡樂的派對,好吃的東西,很多很多的衣服和鞋子,踏足世界......我想信大部份和我都是七年級生的人曾經都希望如此, 安穩的生活養著的我們,希望人生簡單輕鬆、開心就好。

正因為兩岸四地的生活背景模式不一、說真的我們港澳的人活得相對較好,偏向養專處優,所以我們相對缺乏苦難的人生是較不完全的。可能我們都太幸福,我們成長再次回到變成物質社會的家鄉,我們不得不留、不得不放下、不得不叫自己不喜歡,然後我們選擇了現在的生活而把心中所喜歡的放到心中的角落,但明明我們心底裏放不低。


懷著信心和希望什麼也跨越得過的。


(葡文課用電話打的,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