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4-29 15:06:22鐵壁莊主

走出藍綠的國族認同迷思 (短文)

***走出藍綠的國族認同迷思***

(本文寫作的初衷,是為了投稿於報刊,希望呼籲全民揚棄無聊的藍綠之爭。職是之故,文章篇幅及深度皆受限制,請讀者們見諒)

大選甫結束,朝野政治人物皆開始出現族群與國家認同的病態症候群。在勝選的泛綠方面,民進黨雖然未雨綢繆,開始為立委選舉而備戰,但觀諸邱義仁先生所說的要在選舉「割喉割到斷」,以及最近泛綠猛轟沈富雄委員所提「不要以愛台灣做為年底選戰訴求」的呼籲,我們可以得知,作為族群政治的受益者,如果我們樂觀地希望泛綠在年底會自動罷手、停止操弄族群,那未免太過緣木求魚了。

再看看泛藍陣營,在總統大選失敗與成為賣台論述受害者的雙重悲情下,除了短時間曾浮現台面的爭民主訴求之外,現在幾乎都以「反對阿扁竊國」為主要凝聚內部的主軸,觀察現在泛藍內部已經開始為爭奪特殊族群選票而產生的內訌,就可以想見在年底的立委選舉中,泛藍立委必然皆含著悲壯的心情參選,要求選民「還連宋公道」,並「保衛中華民國」不被阿扁竊據。

換言之,在可見的未來,如果藍綠雙方仍然是台灣政治的主要演員,那麼族群政治不會有消弭的一天,因為對於藍綠雙方來說,他們都有著一批隨時可以簡單動員的族群票,只要喊出「愛台灣」或是「保衛中華民國」,就能激起民眾的激情,讓選民忘記了其實藍綠其實是多麼相似。

◆藍綠本質並無不同◆

說穿了,泛藍與泛綠除了國家認同與兩岸政策有所歧異之外,其他議題都沒有顯著的差異;而國家認同議題恰恰是現階段台灣最不需要被解決的問題。藍綠雙方這種涵蓋性政黨(Catch all Party),在國家諸項重要議題上,不但皆提不出負責任的主張,其含糊帶過的方式也殊無二致,從總統大選辯論中就可以看出雙方政策辯論的乏善可陳。

台灣現階段所面臨的嚴重問題很多。目前台灣貧富差距急速擴大、新貧階級增加,朝野雙方並無太多政策上的歧異,反而相互討好軍公教、財團等社會優勢者;而在生態環境急速惡化的台灣,朝野雙方對於核四、蘇花高速公路、以及成立環境部等環保議題的看法也看不出有什麼具體進步。至於教改、金改等需要專業投入的議題,兩黨更只能競相抹黑與人身攻擊。

就以藍綠最具分別的兩岸問題來說,其實朝野的差距也不是那麼大,雙方都同意三通必須要進行,只是時間與相關配套問題待解決;雙方也都同意不能犧牲國家尊嚴而在不平等的狀況下談判。但是,兩岸問題難道只有這些嗎?兩岸其實還有更多的事情要談:因產業出走而出現的台灣失業與貧富差距問題、因兩岸皆過份注重經濟發展而犧牲生態環境,進而導致台灣海洋資源被破壞的問題、香港與中國如何民主化的問題、乃至於如何禁絕台灣民眾對大陸新娘與勞動工作者的歧視,這些都是兩岸問題中重要的議程,但是在一個懈怠的兩黨政治中,不但諸多國家民生議題被忽略,兩岸議題也被簡單窄化為「主權之爭」,因此只要稍稍碰觸兩岸議題,就可能被冠上「台奸」之名。前年工委會發起對勞委會的抗議,卻被民進黨抹黑為「聯共反台、唱衰台灣」,就是最好的例子。

◆台灣是民主國家中的罕例◆

全世界沒有一個民主國家像台灣這樣,台面上雖有了五個政黨,但是卻都是搞國族認同或個人崇拜的右派政黨,連一個像樣的議題式政黨都沒有。由於台灣特殊的國家處境,藍綠陣營似乎只要抓緊「愛台灣」、「愛中華民國」,甚至只要抓住一兩個政治明星(如台聯、親民黨),就可以輕鬆混口飯吃,所以政客自然沒有動機來提出精緻、合乎正義的政治訴求;也因此,台灣政治的論述也就輕而易舉地淪陷在這批政客手中了。

日本被自民黨統治四十年,好歹還有左派的社會黨與共產黨一直屹立不搖,成為社會弱勢的喉舌;而在歐洲大陸,綠黨、工黨、以及農民黨都能在歐洲各國政壇扮演重要角色,因此這些國家在環保、勞工、援外等議題上都能有新的思維與行動;即便是在兩黨非常相似的美國,民主黨在健保、勞工、環保、減稅,以及墮胎等議題上也能與共和黨清楚區隔。

而在全世界國家都對全球化問題展開一連串激烈的抗議活動時,台灣卻自外於這股潮流,讓成千上萬的失業人以自殺或傷害別人解決問題,也讓稻米炸彈客想藉著激烈的暴力手法扭轉乾坤。是什麼因素讓這群未蒙受國家照顧的邊緣人採取體制外的抗爭手法?原因就是台灣現有的民主與政黨體制並無法反應民間的多元需求。

也因此,台灣的問題在於,我們只具有形式民主(投票),但是卻不具備實質民主,社會的多元意見並沒有管道進入議會與府院,每當我們累積了四年的不滿,意欲用投票改變這一切時,卻發現其實兩個陣營無比類似,舉凡是政策訴求、政黨清廉、論述能力等問題,兩大陣營無一不相似,所不同的只是對於中華民國或台灣共和國的認同,在這種缺乏「選項」與「資訊」的缺乏下,選民很容易就被簡單的口號所動員,這才是族群被輕易動員的根本關鍵。

◆催生屬於我們自己的政黨◆

台灣之前在國民黨威權一黨專政的情況下,民進黨幾乎收編了所有的反對力量,在當時只要是對現狀不滿的,就只能支持民進黨;反之,害怕民進黨台獨主張的人,就只能支持國民黨。這種兩極對立的政黨體系幾已讓真正的中間與弱勢力量無處存活。也因此,朱高正的社民黨、勞動黨與工黨等嘗試走出自主路線的政黨都在這樣的情況下被選民自動「犧牲」掉。更令人遺憾的是,甚至連社會運動內部都出現民進黨與國民黨的組織路線分歧。

但民進黨上台之後,我們看到圖利財團、黑金橫行的事件不斷上演,阿扁政府赤裸裸的把黑手伸進選務機構、國營事業與媒體,甚至收編地方派系、續建核四、放棄金融改革。這其實都說明了,民進黨就是新的國民黨;台灣檯面上的五個政黨,除了國族認同與個人仇怨之外,不過都是一丘之貉。

這樣以國家認同為切割的的政黨體系,對於延續並深化台灣民主議題並無好處,許多被迫在兩者間選擇「比較不爛蘋果」的中立人士,也會因為在藍綠陣營中選邊而失去中立立場,因此讓真正的公正地帶不復存在。看看藍綠雙方大選前後彼此叫囂、不負責任的態度,各位還需要對這兩陣營五黨抱持任何希望嗎?

台灣民眾一直都在追求屬於人民的第三、甚至第四股勢力,這次的三十三萬廢票就是不滿的象徵。我們需要自己的代表,說出自己的心聲。這次泛紫聯盟限於法規無法推出自己的總統候選人,但在立委選舉中,我們希望看到綠黨、泛紫聯盟等更多議題式政黨推出自己的候選人,提出貼近人民生活的主張,這樣才能杜絕藍綠陣營進行有害台灣民主的動員割喉戰或是族群戰。

◆民眾需要更多資訊◆

要消弭族群政治的衝突,除了讓人民有更多的政黨選項以供選擇之外,人民也需要更多資訊來瞭解下屆立委參選人的政見與問政成績,避免政客以激情的國族認同來魚目混珠。澄社去年在瞿海源教授的努力下,曾作出監督國會的努力,並把立委表現的評鑑結果公布給大眾,這是一個正確方向,在接下來的半年中,我們期待有更多的公正社會團體能加入評鑑國會議員的行列,讓社會大眾也能瞭解立委參選人的問政表現,進而揚棄「只問政黨標籤、不論問政績效」的認同式投票。

根據歷次民調,民眾不滿意立法院的比例極高,這也給了行政機關擴權與推諉責任的口實,執政黨故意蔑視憲政架構,意圖使用公投與經發會來架空國會,原因在此;而在野黨因政治空間受限,也在重大議案採取杯葛以表示立場。在一個被藍綠顏色淹沒的國會中,議會尊嚴也就跟著淪喪,人民的權益也就無人看管。各位熱愛台灣的民眾們,在看破了「藍綠二分」才是台灣政治的亂源之後,是不是應該站出來,支持藍綠之外的選擇,讓台灣成為一個真正的民主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