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1-03 22:28:46小星

祖孫三代菜市場 

台北縣永和市的永和路與竹林路圍起的區域,是一個歷史久遠的傳統市場。我的姥姥在那兒買了四十二年的菜,從大陸遷台起到她搬家;我的母親在那兒買了三十五年的菜,從結婚到現在;而我,或許正要開始學習,悠游在這個跨越祖孫三代的菜市場。

昨日陪母親做例行節慶採買,或許有很多人無法理解為何我們會選擇橫跨兩個縣市來到這個事實上與一般傳統市場並無不同的地方、「千里迢迢」地採買,然而對母親與我而言,除了貨品的齊全之外,更重要的是那份熟悉的感覺。

從我有記憶起,對於永和的點點滴滴永遠比自己家來得清晰;那時父親的工作正忙,於是我們娘兒仨有很多的時間待在姥姥家;竹聯幫的發源地、永和的第一家百貨公司、上下班壅塞的中正橋、永和戲院斜對面的提漿月餅‥‥似乎我也是半個永和人,隨著歲月見證著永和的發展史。

我陪姥姥或母親上這個菜場的機會並不多,多半的原因在小時候是因為早上爬不起,長大後是因為沒時間。每次一同上菜場總有一種逛大觀園的感覺,自己的家位在郊區小鄉鎮,市場的「貧瘠」自是不在話下;永和的市場東西多品質又好、生食熟食一大堆、衣服玩具樣樣齊全,當時對於我的吸引力直逼百貨公司。對於在家附近只會從家裡走到學校的我,在永和可真像是「地頭蛇」,九拐十八彎也難不倒我;依稀記得幼稚園大班(我只唸了大班)似乎只有一半的時間在上學,另外一半的時間都在「混永和」。

陪母親一路從市場頭走到市場尾,在肉攤跟老闆娘閒話家常,老闆娘一面俐落地拿起母親說都不用說的上肉部位處理著;在魚攤,老闆娘一面驚訝於「妳女兒都已經這麼大」的同時,還不忘替我作媒;賣著清涼愛玉的小姐,已經是第三代「掌門人」;雞肉販子笑咪咪地清楚道出上次母親光臨已是多少多少月多少多少禮拜之前的事。賣滷味的老板看到我,就知道今天一定還要買鴨翅膀,「又要讓我媽多花錢」;福州魚丸湯老闆娘,我們只要一坐下,就記得我們母女倆的菜單,外加一斤魚丸帶回家。連走到竹林路的蟹殼黃攤,老闆娘還會問我弟好(後來常常讓弟開車去買);而豫溪街美髮店的老闆娘,每每聊起我姥姥,眼框泛紅地常令我們不知如何是好。

姥姥是一位不識字但廚藝高強的家庭主婦;我母親是一位照顧先生孩子無微不至的「廚藝高手」二號;到了我,東西只會煮熟、吃米不知米價、「單身非貴族」的日子還不知道要持續多久的「裝可愛」女生‥‥隨著歲月流逝、消費的轉型與社會變遷,我不知道傳統市場的生存會不會遭受威脅,但是我永遠明白,在姥姥過世之後,母親已沒有娘家的日子裡,或許再次走進這個市場,會喚起一種回娘家的思鄉情節。也許在下一個年節、或是我嫁作人婦的未來裡,會一直在那兒尋著我們的身影。

(2003-09-06_22-3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