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11 10:16:21YV
得意老師的嘴臉: 愛特伍迷在紐約遇到愛特伍!
Yi-yun is staying in the Big Apple for a post-Army vacation. Then,
he happened to go to the Barnes and Noble to a signing event. Who
could he meet but MARGARET HERSELF!
Yi-yun 是YV在淡江的學生。兩人相識卻早在進教室前一年就發生。(七年以前了吧?!)當時他在一家校園週邊唯一像樣的書店擔任工讀生,YV幾乎每週報到兩次,抱著自己一堆書到店裡訂書、亂翻書或買書,然後自然就聊起來了。有一次很神奇,當YV很興奮告訴Yi-yun有關Georgia O’keeffee 和 Frida
Kahlo(當時台灣知道她們的人不多)的作品之後,第三天,【時報開卷】就報導出來了。這樣的巧合發生了幾次,當時有一個工讀生,忘了是不是Yi-yun,還問YV是不是【開卷】的編輯。
緣分是很神奇的事!第二年,教【女性文學】的那位老師休假一年,問YV願不願意代課。「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小人得志的時候,那笑容是很不容易掩飾的!)YV心裡瘋狂笑了一百聲之後,緩緩說:「我想想看!」
不管這是一個多麼狂喜的時刻,YV必須掂掂自己斤兩:「這一班是英文系大四(可不是英語系!)的全學年課程;一定有很多人要考研究所,我能保證自己教的東西夠多嗎?夠深嗎?夠考試嗎?搆得上原來老師的水準嗎?」可是自私的心腸在YV的內裡作祟。錯過還要等七年!而且也許永遠沒有這個機會了!
於是,YV轉身過來,堅定的說:「好!」
這一年教得怎樣要問Yi-yun和他的十九名同學,但是那真是愉快的經驗,說的話大家都懂,也不必翻動腦子費力尋找中英互用翻譯的名詞。一年經過了,好幾個同學生都考上滿意的研究所:清大、交大…。畢業時光一到,大家說再見,有時候學妹會轉來那班同學在BBS上尋找YV的留言,可是回了訊卻退回來;有時候卻可以在研討會見到就讀清大、交大的學生。Yi-yun唸的就是交大,文化研究對Yi-yun本來就是「桌上拿柑」的容易事兒。沒多久,Yi-yun畢了業,到紅毛城去服役。幾個月前,YV收到一個文學學會寄來的邀請函,邀請YV去看紅毛城的攝影展,四個藝術家的身影都酷酷的,其中一個就是Yi-yun!
這不打緊,過幾天,YV收到一個神秘郵包,裝著【聯合文學】一篇文評的影本,題名:〈戀舊之屋:愛特伍的記憶與哀悼〉,裡面夾著 一封信,信上寫著:「讀Margaret Atwood是您教我的,謹將這篇獻給我feminism的啟蒙師!」(是的!就記載在四月十二日本台開台之初所寫的『虛榮一下』那一篇。)興奮的YV和Yi-yun立刻重新連絡上!(可惜計畫要去的那一天碰到颱風,台北縣市在毫無風雨的狀況下所有機構都關門,然後展覽就結束了!)
昨天YV又收到一張紐約寄來的明信片,Yi-yun正在樂不思台的四處遊玩,連LV和Ibby-yaya的母校都潛進去聽課。然後重點來了:Yi-yun在書店簽名會和Margaret Atwood說到了話、照了相當然也拿到簽名。(一定有跟她講書評的事吧?!)好像YV親臨大蘋果市!過癮!
後記:
跟駝鳥二號講這件事,沒想到他還看到台灣駐紐約的記者訪問到Margaret Atwood 的報導。「也許Yi-yun就在旁邊?」
然後,根據駝鳥二號aka眼線一號的剛剛轉來的即時補充報導,其實Yi-yun就是那位幫自由時報撰稿的記者啦!
he happened to go to the Barnes and Noble to a signing event. Who
could he meet but MARGARET HERSELF!
Yi-yun 是YV在淡江的學生。兩人相識卻早在進教室前一年就發生。(七年以前了吧?!)當時他在一家校園週邊唯一像樣的書店擔任工讀生,YV幾乎每週報到兩次,抱著自己一堆書到店裡訂書、亂翻書或買書,然後自然就聊起來了。有一次很神奇,當YV很興奮告訴Yi-yun有關Georgia O’keeffee 和 Frida
Kahlo(當時台灣知道她們的人不多)的作品之後,第三天,【時報開卷】就報導出來了。這樣的巧合發生了幾次,當時有一個工讀生,忘了是不是Yi-yun,還問YV是不是【開卷】的編輯。
緣分是很神奇的事!第二年,教【女性文學】的那位老師休假一年,問YV願不願意代課。「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小人得志的時候,那笑容是很不容易掩飾的!)YV心裡瘋狂笑了一百聲之後,緩緩說:「我想想看!」
不管這是一個多麼狂喜的時刻,YV必須掂掂自己斤兩:「這一班是英文系大四(可不是英語系!)的全學年課程;一定有很多人要考研究所,我能保證自己教的東西夠多嗎?夠深嗎?夠考試嗎?搆得上原來老師的水準嗎?」可是自私的心腸在YV的內裡作祟。錯過還要等七年!而且也許永遠沒有這個機會了!
於是,YV轉身過來,堅定的說:「好!」
這一年教得怎樣要問Yi-yun和他的十九名同學,但是那真是愉快的經驗,說的話大家都懂,也不必翻動腦子費力尋找中英互用翻譯的名詞。一年經過了,好幾個同學生都考上滿意的研究所:清大、交大…。畢業時光一到,大家說再見,有時候學妹會轉來那班同學在BBS上尋找YV的留言,可是回了訊卻退回來;有時候卻可以在研討會見到就讀清大、交大的學生。Yi-yun唸的就是交大,文化研究對Yi-yun本來就是「桌上拿柑」的容易事兒。沒多久,Yi-yun畢了業,到紅毛城去服役。幾個月前,YV收到一個文學學會寄來的邀請函,邀請YV去看紅毛城的攝影展,四個藝術家的身影都酷酷的,其中一個就是Yi-yun!
這不打緊,過幾天,YV收到一個神秘郵包,裝著【聯合文學】一篇文評的影本,題名:〈戀舊之屋:愛特伍的記憶與哀悼〉,裡面夾著 一封信,信上寫著:「讀Margaret Atwood是您教我的,謹將這篇獻給我feminism的啟蒙師!」(是的!就記載在四月十二日本台開台之初所寫的『虛榮一下』那一篇。)興奮的YV和Yi-yun立刻重新連絡上!(可惜計畫要去的那一天碰到颱風,台北縣市在毫無風雨的狀況下所有機構都關門,然後展覽就結束了!)
昨天YV又收到一張紐約寄來的明信片,Yi-yun正在樂不思台的四處遊玩,連LV和Ibby-yaya的母校都潛進去聽課。然後重點來了:Yi-yun在書店簽名會和Margaret Atwood說到了話、照了相當然也拿到簽名。(一定有跟她講書評的事吧?!)好像YV親臨大蘋果市!過癮!
後記:
跟駝鳥二號講這件事,沒想到他還看到台灣駐紐約的記者訪問到Margaret Atwood 的報導。「也許Yi-yun就在旁邊?」
然後,根據駝鳥二號aka眼線一號的剛剛轉來的即時補充報導,其實Yi-yun就是那位幫自由時報撰稿的記者啦!
上一篇:天涯無處不相逢--相逢卻在廁所中
下一篇:改札記像吃巧克力
我知道為什麼了!
因為我們都有強迫症!
所以我們都是屋低唉冷~
1. 2005 年,不是嗎?在紐約,所有的美國片都是一輪片呀!
2. 逛倫敦和逛柏林雖然不一樣,可是我一樣喜歡!(看完”再見列寧”之後,更喜歡柏林了!)
3. 去年去柏林本來想買一個新的Bree包,可是架上的都是”軟”包,我還是比較喜歡這一系列,不會把資料折壞的三用背包!對!我還在揹!派翠克以前還嘲笑這個包包漲得很像”大腿”,因為曬成兩截顏色,現在已經像”菲傭”一樣均勻了!很有歷史感!(請看本台”開學焦慮不見了”報導,照片為證!)
至於招不招搖,教務長每次看到我都還是會問:”小朋友要去上學了?”
以前某一一系主任還會好整以暇看著我上樓,幫我唱背景歌曲:蝸牛她背著那重重的殼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駝鳥二號去年寫教師卡給我還特別在上邊注明我的馬汀鞋和Bree大包包為YV註冊商標,他說:穿著馬汀鞋又背著Bree大包包在校園出沒,不看到也很困難!
4. 我的確和Woody Allen 可以成為一掛的buddy!特別是我不笑又急著說話的時候....
我說~LV老師,
你以為你不出聲就可以pass的嘛~
記得某人戴過大鼻子眼鏡照相。。。
那個造型根本就是屋低唉冷好嘛好嘛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