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09 16:12:26Alex
鼓浪嶼之波
【福建 廈門 鼓浪嶼】
長假選擇不回台灣,其中很大的原因是我想要到鼓浪嶼,一個我曾經在金門遠望不著的島嶼,一個充滿詩意和樂音的地名。
20070505,從廈門擺渡到鼓浪嶼,一踩上躉船,迎面而來的就是鋼琴碼頭。
它像一座開架的鋼琴,好像正在彈奏旋律優美的迎賓曲,它每小時整點播報時都會響起歌曲《鼓浪嶼之波》,迎接八方來賓。『鋼琴之島』氛圍從這裡開始彌漫。
當我深入任何一條小巷,可以不經意地從一幢幢陳舊的樓房裏聽到清脆悅耳的鋼琴演奏。
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曾經說過:「惟有音樂,才是把我們的精神生活引向感覺生活的媒介」。
搭上電瓶車來到菽莊花園,穿過蜿蜒曲折的廊橋,遊興正濃的我沿著石階健步而上,來到聽濤軒的『鋼琴博物館』。
這裡存放著鼓浪嶼旅外華僑畢生收藏的上百台世界名古鋼琴,件件吸引著遊客的目光。
而當鋼琴博物館二館的講解人員為我們彈奏一曲《鼓浪嶼之波》時,此時琴聲優美、令人遐思飛揚,不禁激起了我如漣漪般的情感。
……鼓浪嶼四周 海茫茫
海水鼓起波浪 鼓浪嶼遙對著台灣島
台灣是我家鄉 登上日光岩眺望
只見雲海蒼蒼 我渴望 我渴望
快快見到你 美麗的基隆港
母親生我在台灣島 基隆港把我滋養
我緊緊依偎著老水手 聽他講海龍王
那迷人的故事吸引我
他娓娓的話語擱心上
我渴望 我渴望
快快見到你 美麗的基隆港
鼓浪嶼海波在日夜唱 唱不盡骨肉情長
舀不乾海峽的思鄉水 思鄉水鼓動波浪
思鄉思鄉啊思鄉 鼓浪鼓浪啊鼓浪
我渴望 我渴望
快快見到你 美麗的基隆港……
( http://www.soqin.com/content/view/15619/56/ )
長假選擇不回台灣,其中很大的原因是我想要到鼓浪嶼,一個我曾經在金門遠望不著的島嶼,一個充滿詩意和樂音的地名。
20070505,從廈門擺渡到鼓浪嶼,一踩上躉船,迎面而來的就是鋼琴碼頭。
它像一座開架的鋼琴,好像正在彈奏旋律優美的迎賓曲,它每小時整點播報時都會響起歌曲《鼓浪嶼之波》,迎接八方來賓。『鋼琴之島』氛圍從這裡開始彌漫。
當我深入任何一條小巷,可以不經意地從一幢幢陳舊的樓房裏聽到清脆悅耳的鋼琴演奏。
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曾經說過:「惟有音樂,才是把我們的精神生活引向感覺生活的媒介」。
搭上電瓶車來到菽莊花園,穿過蜿蜒曲折的廊橋,遊興正濃的我沿著石階健步而上,來到聽濤軒的『鋼琴博物館』。
這裡存放著鼓浪嶼旅外華僑畢生收藏的上百台世界名古鋼琴,件件吸引著遊客的目光。
而當鋼琴博物館二館的講解人員為我們彈奏一曲《鼓浪嶼之波》時,此時琴聲優美、令人遐思飛揚,不禁激起了我如漣漪般的情感。
……鼓浪嶼四周 海茫茫
海水鼓起波浪 鼓浪嶼遙對著台灣島
台灣是我家鄉 登上日光岩眺望
只見雲海蒼蒼 我渴望 我渴望
快快見到你 美麗的基隆港
母親生我在台灣島 基隆港把我滋養
我緊緊依偎著老水手 聽他講海龍王
那迷人的故事吸引我
他娓娓的話語擱心上
我渴望 我渴望
快快見到你 美麗的基隆港
鼓浪嶼海波在日夜唱 唱不盡骨肉情長
舀不乾海峽的思鄉水 思鄉水鼓動波浪
思鄉思鄉啊思鄉 鼓浪鼓浪啊鼓浪
我渴望 我渴望
快快見到你 美麗的基隆港……
( http://www.soqin.com/content/view/15619/56/ )
【福建 莆田 湄洲島】
20070502,我來到福建連江的菉苔,一個最接近馬祖的小村。20070506,我來到廈門同安的大嶝,一個最接近金門的小島。
我看著這些數百年前台灣居民的祖先曾經居住的地點,想著現在的居民一如數百年來的宿命一樣,向外遷移、尋求適應。
英國小說家哈代說過:「人的生命就是不斷地適應與再適應」。
適應氣候、適應風俗、適應飲食、適應文化,每每一個看似相同卻又相異的小處,卻有可能成為生活中最大的挑戰。
夜深人靜,我常在想,人生過得好好的,為什麼沒事要接受這樣的挑戰?
德國哲學家尼采曾經說過:「要真正體驗生命,你必須站在生命之上!為此要學會向高處攀登!為此要學會-俯視下方」。
20070504,我站立在湄洲島的高處,俯視著熙來攘往的人群。
有多少人,經歷千年始終讓人記得他的姓名?又有多少人,經歷千年會有數億的人們,一如既往地愛著他?
德國心理學家弗洛姆曾經說過:「生命本身並無任何意義存在,除非人類利用自己的力量去賦予生命意義」。
於是我又開始了下一個行程的安排,準備往南京出發。
20070502,我來到福建連江的菉苔,一個最接近馬祖的小村。20070506,我來到廈門同安的大嶝,一個最接近金門的小島。
我看著這些數百年前台灣居民的祖先曾經居住的地點,想著現在的居民一如數百年來的宿命一樣,向外遷移、尋求適應。
英國小說家哈代說過:「人的生命就是不斷地適應與再適應」。
適應氣候、適應風俗、適應飲食、適應文化,每每一個看似相同卻又相異的小處,卻有可能成為生活中最大的挑戰。
夜深人靜,我常在想,人生過得好好的,為什麼沒事要接受這樣的挑戰?
德國哲學家尼采曾經說過:「要真正體驗生命,你必須站在生命之上!為此要學會向高處攀登!為此要學會-俯視下方」。
20070504,我站立在湄洲島的高處,俯視著熙來攘往的人群。
有多少人,經歷千年始終讓人記得他的姓名?又有多少人,經歷千年會有數億的人們,一如既往地愛著他?
德國心理學家弗洛姆曾經說過:「生命本身並無任何意義存在,除非人類利用自己的力量去賦予生命意義」。
於是我又開始了下一個行程的安排,準備往南京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