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12 22:45:26Alex

[微笑台灣319鄉記實] 九十三年的距離

四十公里,是台北巿二二八紀念公園到三芝鄉中山路一段的距離。

如果你問我,從三芝到台北這四十公里要花多久時間?我會回答你,一個小時足矣。

如果你問三芝人,他們可能會回答你,需要九十三年的時間。

......清光緒十四年(公元一八八八年),首任巡撫劉銘傳積極籌建天后宮於台北府的府後街,即今二二八紀念公園位置。三年後竣工,佔地達三千坪,建築主體有七百九十五坪,廟宇恢弘,金碧輝煌,前後兩殿、左右對稱,與文廟、武廟並稱台北府三大廟。每逢初一、十五,台北府城文武官員都要入廟參香,堪稱清代官祀天后宮中規模最宏偉者。

日軍佔台後入台北城、於一九一一年拆『台北府天后宮』,日本人即在遺址上動工建造「兒玉總督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今日的台灣省立博物館)以彰顯日本殖民政績,並就地施造象徵現代化的台灣第一座都市公園。一九一九年,三芝鄉紳黃見龍在日本人棄置的雜物堆中找到『台北府天后宮』的金面媽祖,隨即迎回三芝安奉,並籌措資金興建福成宮......

這正如俄國的歷史學家斯米爾諾夫所言,『在偉大歷史事件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個就其本身意義而言微不足道的小插曲,但它卻能特別鮮明地,異於尋常地突然反映出整個事件中最重要、最本質的特點,如同有時一滴水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周圍世界的巨大場面一樣』。黃見龍先生和當時的三芝人,不自知地在當時扮演了未來歷史上關鍵性的角色。

......二00四年,台北市建城一百廿週年,七月廿日首度舉行「迎媽祖回台北城」文化繞境活動,台北市長馬英九於清光緒十年完工的台北北門前,依循古禮迎接睽違古城九十三年之久的金面媽祖回娘家。

在同年七月,台北賓館服務超過三十年的園丁李志堅去電二二八紀念館,稱因為見了「迎媽祖回台北城」的活動,告知天后宮的遺構其實就在遺址旁的台北賓館庭園裡。

內政部指派的古蹟專家勘察後確定這批被棄置在庭園一角的石柱、石階、石鼓、石獅,以及池塘上的石橋,絕大多數出自天后宮。二二八紀念館館長謝英從指出,天后宮分成前後兩殿,護室高達兩層樓,殿宇巍峨,古城區少有規模如此龐大的建物,而這批出土的石階長度動輒長達三十公分,更印證確實屬於天后宮。

台北巿文化局亦決定將募款並以這批遺構,以及二二八公園內的石柱珠,就地設計建造成天后宮式樣的地景藝術,作為未來每年金面媽祖回鑾台北城的行館並供台北巿民觀賞......

看著廟裡服務台上的剪報資料,我想起了古羅馬學者希塞羅所說,『歷史是時代的見證,真理的火炬,記憶的生命,生活的老師以及古人的使者』,九十三年前純樸的三芝人成為捍衛文化資產真理的火炬,以及生活的老師。

或許就像廟祝所說,『當時只是捨不得媽祖在台北被日本人欺負,所以就把她請回來三芝住』,偉大的歷史往往來自於單純的念頭。

而這麼一個單純的念頭,這麼一段百年歷史,就像是英國史學家麥考萊所說,『歷史,在它的圓滿理想的境界,至少是一種詩和哲學的合成品。它通過特定人物和特定事件的生動描述將一般真相印入人心』。

於是乎,如此像詩歌般深刻,讓我感動入心。

三芝:第三0七個微笑章(20050911)『福成宮』
『福成宮』:中山路一段38號

台北巿:二二八紀念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