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27 00:05:19雨不停
)SIXTH(
亞洲城市生活費調查:首爾最貴台北排名第六
爸媽最近勸姐回雲林工作,由於她寄住的大姑家因堂姐結婚搬新家而要轉賣,於是她開始在台北找房子,當然,那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姐的薪水光住在姑家多省下來的錢都只能存大概一半了,雖然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能存一半已經十分可取,但在爸媽眼裡還是嫌少,更主要的,我想是他們想姐回來住。
我最近開始嘗試著騎腳踏車到遠點的地方,目前進度是西螺大橋,那是我家附近我唯一叫得出名字的標的物之一,而華山對我來說太遠,得花上近一個工作天的時間來回,而每星期唯一我有整整一個工作天的日子,卻只想待在家好好的休息,看些會吃掉些大腦裡塞太滿上課內容的綜藝節目。
NO.23米塔小姐的來臨,讓我最近一次造訪紅色大橋有了一半淋著雨的旅程,在這最近一次造訪她的旅程中,我發現我每經過一個橋上的鐵架單位,需要整整九秒鐘,跟我踩九圈腳踏車踏板的時間一樣,而當我發現時,剛好經過第15號單位,於是我估計那時正在橋中間,文獻證明了我的直覺幾乎是正確的:
[西螺大橋興建過程可分為日據時代橋墩及光復後橋面兩部分,早期的橋墩工程。橋墩的建造是先以鐵枝綁出橢圓形空心板模,灌漿以後再進行抽沙及施加重量,使板模自然下陷,經過數次反覆施工後才完成深達二樓高的基樁,由此即不難了解當年三十二座橋墩,為何需要耗時兩年時間才得以完成。]
(同圖轉自網頁http://contest.ks.edu.tw/~river/travel/cibridge/cibridgemain.htm
http://www.hsichou.gov.tw/tr_bg.asp)
朝著西螺市區方向的橋墩號數是遞減的,我開始倒數還有多少才經過整座橋,心裡也默默的換算著我腳踏車的時速,這讓我想到在大學時跟同學的某次從田尾騎車狂奔,僅是為了希望能趕在日落前的橋上看夕陽,不過那次卻只趕上了夜色裡的漆紅大橋。
為什麼是西螺大橋?
當我說我要騎車去上課,爸說:”要運動倒不如騎去西螺大橋那兒,那有腳踏車步道...。”那時,我覺得他只是隨口說說罷了...。
在某個趕不及上課時間而騎摩托車的日子,我補償性的在事後騎著腳踏車往大橋去,就這麼便騎出了感覺來,一次,兩次,三次,一直到現在,上課的路程已經不若第一次那般讓人感到遙遠,而每次我來不及上課後,都會伴隨著另一次的大橋之旅,每次都是不同的感覺,有不同的人,不同的天氣,不同的狀況發生,我想其實他們也不知道我的每一次旅程,他們沒問,我也沒提起了。
隨著能力能到達的距離越來越遠,心裡的夢想也逐漸膨脹,橫渡歐亞大陸?我想這在我有生之年應該是難以實現,至少在近幾年沒辦法,不過明年四月的環島已經在慢慢畫餅中,最近想挑戰的...,先逐漸增加距離,接下來應該是上山了,不過在上山之前,看我有沒有衝動先換車吧!買菜車跟登山車畢竟有段不小差距的。
爸媽最近勸姐回雲林工作,由於她寄住的大姑家因堂姐結婚搬新家而要轉賣,於是她開始在台北找房子,當然,那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姐的薪水光住在姑家多省下來的錢都只能存大概一半了,雖然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能存一半已經十分可取,但在爸媽眼裡還是嫌少,更主要的,我想是他們想姐回來住。
我最近開始嘗試著騎腳踏車到遠點的地方,目前進度是西螺大橋,那是我家附近我唯一叫得出名字的標的物之一,而華山對我來說太遠,得花上近一個工作天的時間來回,而每星期唯一我有整整一個工作天的日子,卻只想待在家好好的休息,看些會吃掉些大腦裡塞太滿上課內容的綜藝節目。
NO.23米塔小姐的來臨,讓我最近一次造訪紅色大橋有了一半淋著雨的旅程,在這最近一次造訪她的旅程中,我發現我每經過一個橋上的鐵架單位,需要整整九秒鐘,跟我踩九圈腳踏車踏板的時間一樣,而當我發現時,剛好經過第15號單位,於是我估計那時正在橋中間,文獻證明了我的直覺幾乎是正確的:
[西螺大橋興建過程可分為日據時代橋墩及光復後橋面兩部分,早期的橋墩工程。橋墩的建造是先以鐵枝綁出橢圓形空心板模,灌漿以後再進行抽沙及施加重量,使板模自然下陷,經過數次反覆施工後才完成深達二樓高的基樁,由此即不難了解當年三十二座橋墩,為何需要耗時兩年時間才得以完成。]
(同圖轉自網頁http://contest.ks.edu.tw/~river/travel/cibridge/cibridgemain.htm
http://www.hsichou.gov.tw/tr_bg.asp)
朝著西螺市區方向的橋墩號數是遞減的,我開始倒數還有多少才經過整座橋,心裡也默默的換算著我腳踏車的時速,這讓我想到在大學時跟同學的某次從田尾騎車狂奔,僅是為了希望能趕在日落前的橋上看夕陽,不過那次卻只趕上了夜色裡的漆紅大橋。
為什麼是西螺大橋?
當我說我要騎車去上課,爸說:”要運動倒不如騎去西螺大橋那兒,那有腳踏車步道...。”那時,我覺得他只是隨口說說罷了...。
在某個趕不及上課時間而騎摩托車的日子,我補償性的在事後騎著腳踏車往大橋去,就這麼便騎出了感覺來,一次,兩次,三次,一直到現在,上課的路程已經不若第一次那般讓人感到遙遠,而每次我來不及上課後,都會伴隨著另一次的大橋之旅,每次都是不同的感覺,有不同的人,不同的天氣,不同的狀況發生,我想其實他們也不知道我的每一次旅程,他們沒問,我也沒提起了。
隨著能力能到達的距離越來越遠,心裡的夢想也逐漸膨脹,橫渡歐亞大陸?我想這在我有生之年應該是難以實現,至少在近幾年沒辦法,不過明年四月的環島已經在慢慢畫餅中,最近想挑戰的...,先逐漸增加距離,接下來應該是上山了,不過在上山之前,看我有沒有衝動先換車吧!買菜車跟登山車畢竟有段不小差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