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02 20:20:17英格麗

你是怎麼長大的?


她不讓小孩子出門,除了預防接種疫苗。

「小孩都八個月大了,她從不讓她踏出家門一步,除了到衛生所注射疫苗。」
「為什麼?怕被傳染病菌啊!」C小姐非常激動地表態。
「我說,你的小孩生病的次數還比我的小孩多呢!」
對於友人的教養方式,C似乎頗不以為然。
「即使是好朋友,批評或建議她的管教方法,仍會挑起她的不悅呢!」

「或許,那方面是她的罩門呢!」
目前沒有孩子的我對於這類的問題根本是難以置喙,
只能提出這種模稜兩可的萬用答覆,
或許那位媽媽的執著態度有某些層面上的考量,
重要到連常理都神經性地令她質疑,
也或許,她,忘了自己是怎麼長大的?

或許她在山林中長大,在溪水中嬉戲,玩沙堆吃泥巴細菌長大;
或許她在都市中成長,迅捷地穿梭車陣中,日日吸收汽機車排放的日月精華;
哪一種生長環境,絕對都比足不出戶來得健康,孩子的世界那麼地狹隘,
在嬰兒床中翻滾、攀爬家中的樓梯,遠不如到對街串門子來的新鮮有趣呢!


「小孩子喜歡喝汽水啊!」

每回飛印尼、越南航線,機上總是有上打的小孩,
旺盛的生產力令人聯想起古早時期的台灣,
大毛、二毛、三毛,每月都集滿孩子出生的點數,
數不清的孩子一字排開都峰峰相連到天邊。

外籍媽媽除了請妳幫她沖泡奶粉、索取新鮮牛奶外,
還喜歡裝一整瓶的汽水可樂餵孩子,
「他喜歡喝啊!」她平淡無奇的語氣顯得我的反應很大驚小怪。

媽媽們怎麼會讓小孩子喝大量易引發蛀牙疾病的甜膩飲料呢?
經有媽媽經驗的學姊指點,
我才明白媽媽可能是怕孩子在機上哭鬧吵到其他乘客,
才用一奶瓶的碳酸飲料封小朋友的口。
很大的可能性是:小朋友從小不離可樂?
我看看媽媽左側喝著可樂,身型直逼成人的大塊頭弟弟,
再看看她右側稚嫩的巨嬰,真希望這一家子不要再碰可樂了。

當機艙中發出陣陣餘韻繚繞的嬰兒哭鬧聲時,便是飛機開始下降高度的時刻,
孩子們的耳膜承受不住,我們都會建議小朋友吞口水,
打喝欠來平衡耳內壓力。
那天飛行雅加達,飛機下降高度時,組員們在關切一對母子,
原來媽媽企圖倒水進兒子的耳內,「他耳朵在痛呢!」
所以要灌水?我搞不懂兩者有任何緊密關聯,這真是前所未聞的土法煉鋼。

「所以,每個人都救了他不只一次?!」

外國人教養孩子的態度普遍隨性自由。
我想起友人跟我提過的經驗,他到普吉島度假,在泳池畔進行水上娛樂,
只見一對白人夫婦將一兩歲大的孩子放在漂浮板上,便逕自做岸邊日光浴,
任由小孩獨自在水上打水、嬉戲,抑或是自生自滅?

小孩似乎不暗水性,沒兩三下便翻頂,掙扎一會便被友人抓起放回漂浮板上,
他說他總沒辦法放心玩水,不斷地搜尋孩子的身影漂到哪兒去?
上岸後,與同團人馬討論方才的特殊經驗,得出了一個結論,
「原來,每個人都救了那小孩不只一次。」
所有人都替那孩子捏好幾把冷汗,
除了那對優雅從容、不忘定時翻面的悠哉夫妻,
他們應是有監視著孩子的情況,偶爾瞄一下,祇是僅此而已,
便自私地把看顧孩子的責任丟給所有不願置身事外的好心人。

你又是怎麼長大的?

我思忖著這些太過與不及的情況,同時繼續聽著C的叨絮,
沒有在地上爬過的嬰兒,不會騎腳踏車的大人,
「怎麼盡是些莫名其妙的例子?!」我在心中碎碎念著,
並發出聲聲「太不可思議了吧!」的驚嘆。

越是禁止,似乎越會引起孩子們的反骨,
在下課的休息時間,偷偷買包王子麵當零嘴;
趁大人不注意時,到湍急的河邊嬉戲玩水;
每分隱藏的秘密,都刺激了幾分心靈的成長,長大後,才會發現,
每份限制都洋溢著父母們期望你平平安安長大的希冀。

每個媽媽心中的恐懼,既黑暗又充滿畸形的美感,
放寬尺度,適度的提點,那份因愛而生的嘮叨,囉唆卻又那麼地動聽呢!

上一篇:記憶啊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