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1-28 15:13:02AKI

走向共和隨記(5)

20040128

稍微比對一下真實歷史人物與《走向共和》劇中人物,不由得對劇組產生敬意。

劇中人物至少八成形似、九成神似、造型力求百分之百,並且很可貴的是對於日本那一塊也是如此,並沒有打混過去。明治天皇和伊藤博文就不說了,陸奧宗光和小村壽太郎也頗像,我拿出萬圓日鈔比對一番,出來露個面而已的福澤諭吉也很像,連兩顆痣都點上去,一模一樣的位置,真是太可怕了。他們的美術組中大概有執念很深的人物存在。

劇中處理甲午戰爭部分,用的都是中日對照的手法。明治天皇拿出十分之一私房錢資助海軍,慈禧太后榨光國庫的錢、挪去海軍經費也填不滿頤和園修園費;日本傾全國之力動員捐款買吉野艦,中國傾全國之力用幾千萬銀兩替太后過生日;黃海戰勝消息傳來,明治天皇從懷中取出一天只吃一餐的那個飯糰,流著欣慰的眼淚咬下一口,鏡頭一轉,中國紫禁城裡膳桌上擺著一百零八道菜餚,慈禧太后因為戰敗食不下嚥,皇帝跪求「親爸爸您就吃一點吧」,太后摟著皇帝,母子難過流淚。

看這一段,大家都恨得牙癢癢,邊看邊罵日本那麼團結一致,把心力放在軍備上頭,不贏才有鬼。不過,再靜下心想想,其中實在有些迷思。中國是把錢用錯了地方,但日本真就用對了地方?在民生凋敝的時刻,讓人民心甘情願過著最低水平生活、掏出僅有的錢來購買世上最好的軍艦,全民一起投入瘋狂的侵略朝鮮、擊敗清國的迷夢,這正常嗎?即便是在那樣一個帝國主義盛極的窮兵黷武時代……

有時想想人到底是被些什麼樣的驅力所驅動,不禁感到迷惘又背脊發涼。雖說人類自私,但如果人真的都把「讓自己過得好」放在第一義來思考,說不定世界還會少些莫名的紛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