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10 18:03:41RealPlA.ce
真的是為我好嗎??.......
一個星期天早上去同事家還書,看見他的太太在教小學一年級的兒子寫字,這孩子顯然手臂的小肌肉尚未發育完全,寫字非常辛苦,但線條總是畫不直,母親最後不禁大怒:「講不聽,不許擦,讓你這個樣子交上去讓老師打。」小孩子嗚咽說:「為什麼不許擦,鉛筆頭上為什麼要有橡皮?」一句話說得大家都笑起來,連他媽媽也笑了。我聽了卻有些感慨。
每個孩子發育的快慢不同,晚成熟的孩子在這制式化的社會常吃虧,很多家長迫不及待要孩子會背經、寫字、心算……,其實這都是不必要的。
五歲以前的小孩子,天職就是玩,遊戲帶給他的好處遠比讀書寫字來得多。從神經發展上來說,五、六歲之前是個很重要的內隱學習時候,孩子眼睛一睜開就在學習,甚至連睡覺也在進行學習,現在的研究已經知道大腦在作夢時,是去蕪存菁地在整理收進來的訊息。
孩子出生時,大腦中的神經元遠超過實際需求的量,所以大腦必須把無用的神經元修剪掉,以節省能量,凡是有跟別人連接形成迴路的神經元就不會被削剪掉;落單的、跟別人無關的就會被淘汰。
童年正是神經連接最重要的時候,愉快地去學習以後一生所要用到的神經結構,是件很重要的事。實在不忍心看到大人用「為你好」這個大帽子,把孩子的童年剝奪。
人生謀生的方式很多,不一定要念建中、台大才有飯吃,吃飯也不是一定要山珍海味才吃得有味,做自己要做的事最重要。那句廣告詞「不要輸在起跑點上」是錯誤的話,因為人生不是百米衝刺,人生是馬拉松,是看體力、耐力和智力。
我們應該利用童年時神經的可塑性,替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好習慣會使孩子一輩子受用不盡。尤其不可忌諱孩子犯錯,從神經上來看,犯錯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因為神經迴路是要靠回饋來作修正。每一次做行為,大腦的神經迴路都修正一次,使其變得更熟練。
如果小學一年級做功課就已經哭哭啼啼了,以後漫長求學路怎麼走呢?以人生來講,過程遠比結果重要,只要盡力了,不必苛求結果,但動機與態度破壞了,以後要彌補就困難了。
我認為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只要養成做功課的習慣,知道功課應該要做完就好了,不必很在意字寫得漂不漂亮,反倒是有無認真去寫功課需要注意。
世事在變遷,觀念也要隨著改,假如換個角度來看,會發現每個行為都有值得稱讚的地方,這個孩子這麼努力做功課就是值得稱讚。
每個孩子發育的快慢不同,晚成熟的孩子在這制式化的社會常吃虧,很多家長迫不及待要孩子會背經、寫字、心算……,其實這都是不必要的。
五歲以前的小孩子,天職就是玩,遊戲帶給他的好處遠比讀書寫字來得多。從神經發展上來說,五、六歲之前是個很重要的內隱學習時候,孩子眼睛一睜開就在學習,甚至連睡覺也在進行學習,現在的研究已經知道大腦在作夢時,是去蕪存菁地在整理收進來的訊息。
孩子出生時,大腦中的神經元遠超過實際需求的量,所以大腦必須把無用的神經元修剪掉,以節省能量,凡是有跟別人連接形成迴路的神經元就不會被削剪掉;落單的、跟別人無關的就會被淘汰。
童年正是神經連接最重要的時候,愉快地去學習以後一生所要用到的神經結構,是件很重要的事。實在不忍心看到大人用「為你好」這個大帽子,把孩子的童年剝奪。
人生謀生的方式很多,不一定要念建中、台大才有飯吃,吃飯也不是一定要山珍海味才吃得有味,做自己要做的事最重要。那句廣告詞「不要輸在起跑點上」是錯誤的話,因為人生不是百米衝刺,人生是馬拉松,是看體力、耐力和智力。
我們應該利用童年時神經的可塑性,替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好習慣會使孩子一輩子受用不盡。尤其不可忌諱孩子犯錯,從神經上來看,犯錯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因為神經迴路是要靠回饋來作修正。每一次做行為,大腦的神經迴路都修正一次,使其變得更熟練。
如果小學一年級做功課就已經哭哭啼啼了,以後漫長求學路怎麼走呢?以人生來講,過程遠比結果重要,只要盡力了,不必苛求結果,但動機與態度破壞了,以後要彌補就困難了。
我認為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只要養成做功課的習慣,知道功課應該要做完就好了,不必很在意字寫得漂不漂亮,反倒是有無認真去寫功課需要注意。
世事在變遷,觀念也要隨著改,假如換個角度來看,會發現每個行為都有值得稱讚的地方,這個孩子這麼努力做功課就是值得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