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告白◎當你真正感到痛,才會知道「痛」是什麼?
我沒有看原著小說,就先看了松隆子的電影『告白』。所以,從她的第一場告白開始,一直到每個人各自的告白,我始終處於一種高度震懾的狀態,過程中亦不自覺數次深呼吸,直至劇終,精神依舊緊繃。很難具體形容電影有多銳利?卻隱約感到它一刀切開人們內心底層對世界的困惑,將所有黑暗的秘密沿著人性底層,一層又一層的切開。
看完電影的後勁極強,整個下午都有著難以排遣的焦灼感,感覺整個世界不斷擴張,我看到的不再只是電影中莫名殘酷的黑暗,而是黑暗盡頭被更巨大的光芒所包圍的世界。我慶幸自己還有感覺,還有能力往悲劇的源頭探索。
奇妙的是,此刻的我,竟以平靜的心情想起整個故事,我忽然明白為何遭逢劇慟的初中女老師(松隆子)能以如此沉著的態度面對,因為當人承受了難以想像的變故時,所有情緒會瞬間退回內心深處,獨留清澈雙眼看盡複雜人性背後一目瞭然的自私與殘酷。
電影中,每個人的告白不約而同掀開了人性底層最陰暗且最脆弱的一面:以自己的方式制裁學生的女老師(她無法接受殘酷殺害她四歲女兒的學生在法律的保障下毫髮無傷);從不懂得尊重生命的天才少年A(他得不到母愛,因而任意踐踏他人的生命);膽小如鼠卻犯下大錯的自卑少年B(他想證明自己並非別人眼中膽怯無用的少年);一味溺愛兒子少年B的母親(兒子犯下滔天大罪,她仍堅持兒子只是被不良同學帶壞);品學兼優卻陰暗無比的少女(她看清了人強悍背後的軟弱,卻再也找不到生命的意義)。
他們每個人看起來都與常人無異,內心的告白卻都如此驚人,這就好比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陰暗,陰暗包含了所有大大小小的傷口:童年的創傷,成長過程的陰影,以及被人殘酷對待的烙印。當陰暗毫無遮掩的被攤在陽光下,心中的弱點也將一攬無遺,赫然發現殘酷的背後,是一個又一個受傷的靈魂。無法接受自己不被愛的事實,因而奪人所愛,傷人所愛。然而,受傷並不能變成傷人的藉口,一個必須藉由傷害別人以證明自己存在的人,只是更加突顯了他的自私與脆弱。
【錯了就是錯了,沒有任何藉口】
我想起電影第一個讓我不寒而慄的畫面:松隆子以平靜的語氣對台下學生講述女兒被殺害的過程,學生們只稍試停頓,又繼續嬉鬧。彷彿只是死了一隻螞蟻那麼簡單,對他們並不造成任何影響。那種事不關己的冷漠態度,不難理解為何會有層出不窮的校園霸凌事件,只要不是欺負到自己頭上,他們沒有任何感覺。
沒有感覺,怎麼可能感同身受;沒有感覺,有時連冷眼旁觀都覺多餘。那種集體的冷酷,開始由內而外不斷幅射,故作強大的軟弱者,欺負比自己更弱小的人;被欺負到底的人,則以扭曲的方式證明自己的存在。
於是,大錯鑄成。
可笑的是,在法律的保護之下,未成年的他們即便被判定有罪,也能輕而易舉的重返社會,隨時隨地都能得到重生的機會。
因此,本來就對生命的存在沒有感覺的他們更加有恃無恐,傷害他人,以別人的痛苦為樂,竟變成一件稀鬆平常的事。
以此邏輯推想,殺一個人真的沒什麼。
而造成青少年如此冷漠偏差的幫兇不是別人,正是整個社會與家庭。
法律的偏袒,家庭的溺愛,再加上學校的縱容,使他們無需為自己的犯行付出代價,甚至不覺自己有錯,並習以為常的把錯誤推到別人身上:少年A虐待貓狗,傷害別人,只是為了得到他最愛的母親的注意;少年B殺害小女孩,誰叫所有人都說他沒用。少年B的母親不但不怪他,反而責怪別人對他兒子的不公平對待。
他們都是潛意識上的“被害者”,得不到別人的重視,感受不到愛,進而變成加害者,但心裡感覺被傷害,不代表可以任意傷害別人,取走別人心裡重要的東西。
錯了,就是錯了,沒有任何藉口;錯了,就應該為此付出代價。
所有以自我為出發點對他人進行的迫害,都不該輕易獲得原諒,這不是幾歲的問題,而是心態的問題。
【愛的教育,真的是以“愛”為出發點嗎?】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電影深深諷刺了所謂『愛的教育』。
電影中取代松隆子的是一個熱血的年輕男老師,他實行的就是愛的教育。他想和每位學生當朋友,天真的以為只要和學生成為朋友就能懂他們的內心世界。然而,一無所知的他,卻徹底成為每個學生心中的大笨蛋。
記得日劇『女王的教室』中,魔鬼女老師曾冷冷地諷刺一味討好學生的女老師並不是為學生好,而是在為自己好,當時感覺這番話真是一針見血。仔細想想,沒有老師不喜歡受到學生歡迎,但想受學生歡迎就必須放下身段,適度迎合學生的喜好。
可是,這樣真的是對學生好嗎?在他們心智發展尚未成熟,內在卻已開始反叛的階段,如果他們犯錯的時候只是苦口婆心的勸導,會有任何警惕作用嗎?我認為“亦師亦友”是師生關係的理想境界,不是不可能,但只會發生在心智成熟的學生身上。中國教育非常重視師生之間的倫理,強調『尊師重道』,現在想來不無道理,一個老師如果無法獲得學生的尊重,他講的話就起不了任何作用,又怎麼可能給學生好的影響。
就像電影中的熱血男老師,空有滿腔教學熱忱,自以為和學生很麻吉,但事實上他根本打動不了任何學生,所有人對他陽奉陰違,完全沒把他擺在眼裡。他不但進不了學生的內心世界,還像是活在另一個世界的人。
愛的教育,如果無法以真正了解為前提,將完全起不了任何作用,只是一種口號式的理想主義罷了。
我想起初中時唸的教會學校,當時學校開始禁止體罰,學生考不好或犯錯,老師只能口頭勸說。正當所有學生開心大解放的同時,我們導師是唯一不遵守規定的老師,他的理由我至今都記得:
『我的班上沒有愛的教育那一套,錯了就該打,只是說一說,你們根本不痛不癢。不感到痛,你們不會記住錯。』
後來,老師果然說到做到,犯錯照打,考試不及格也打,我們上班導的課就像女王教室的小學生一樣,整天戰戰兢兢,功課也絲毫不敢馬虎,每次想偷懶,一想到藤條落在身上的疼痛就立刻清醒。
最後,我們班不管在各方面都是全年級第一名。老師沒有實行愛的教育,卻讓我清楚記得:想成功,就要付出努力,做錯事,就得付出代價,沒有人能輕易獲得原諒,這才是公平。
再後來,我自己也當了老師,一開始,還不太會當老師,總不自覺替學生找藉口,卻也挫折的發現學生越來越差:你越尊重他,他越目中無人,完全不當一回事。
那一瞬間,我突然想起初中導師的話:不感到痛,你們不會記住錯。
於是,我重新調整教學的步調,開始訂好課堂規矩,並嚴格執行:作業遲交一週扣十分,第二次就直接零分。效果立竿見影,以往老是收不齊的作業,隔週就全數收齊了。
我想以對所有學生公平的前提做為當老師的原則,即使不能面面俱到,但至少儘量不偏私,不替學生找藉口,更不讓學生把老師的好當成無所謂的理由。太輕易的原諒,只會讓他們對錯誤沒有感覺,真的只有零分一次,下次才會記得要準時交作業。
任何事由小看大,準時交作業事小,但只有把小事當一回事,才不會把“尊重別人”和“珍惜生命”這等大事,當成可有可無的小事。
電影中,年輕男老師的愛的教育和松隆子犯錯就要付出代價的教育方式,形成強烈對比。也許每個老師都曾相信人性,相信愛的教育的可行性,然而,事實證明:人,遠比我們想像中更複雜,更難以理解。
重點不是教育的方式,而是教育的目的。想教出一個思想光明,善良正直的孩子,就必須在他犯錯的當下讓他牢記自己的錯誤,而不是自我催眠的樂觀相信他下次一定會改。與其相信明天晴天不如未雨綢繆,你告訴他一百次生命珍貴,失去重要的東西會很痛,他一樣不會有任何感覺,但你只要讓他親自體會一次失去重要東西的感覺,他就會明白「痛」是什麼,並永遠記住痛的感覺。
說來殘酷,可就是人性啊!如果所受的教育和國家法律都保護不了我們心中重要的人,以暴制暴,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似乎就是唯一的方法。
讓他記得:所有的痛苦都是自己造成,如果不是心存惡念,就不會產生苦果。
【真正的光明,必定來自陰暗深處】
漸漸的,我們不再只看到表面光明的世界,而是真正處於陰暗之境,看見光影交織的世界中,善與惡如影隨形的真貌。我們不必強迫自己一心向善,如果惡也是本質的部分(包括後天被傷害形成的陰影)。
有人說,電影中的女老師不該這樣對自己的學生,我覺得這說法太強人所難了,只看到她身為老師的部分,卻忽略了她也是痛失愛女的平凡母親。再說,老師也是人,以超高的道德標準定義她,這也未免有失公平。
每次看到『廢死聯盟』高舉要受害者家屬放下原諒的旗幟,我都覺得荒謬可笑,憑什麼加害者輕易就能得到重生,而被害者就得無辜枉死,家屬還得揹負一輩子的傷痛。媒體又總是傾向加害者也許情有可原的方向誤導觀眾,卻忽略了所有的情有可原都不能當作傷害他人的藉口。
試問,今天如果被害的是你的女兒,還能輕易說出原諒或放下嗎?我們整個社會不知不覺變成共犯結構,總有事不關己的人試圖在別人的悲劇中以悲天憫人的姿態插上一角。在我看來,對加害者的過度寬容如同對被害者的二度傷害,如果做錯事,只要表面認錯就能得到原諒,這世界還有什麼公理正義可言?
任何一個人都難以承受失去摯愛的痛苦,因此,我完全理解女老師後來的行徑:她以冷靜武裝自己,不帶絲毫情感,一步步為女兒討回公道。
太過悲傷的際遇也預示著生命的無常,儘管無常經常是人為造成。
最後,當我看到松隆子從頭到尾冷到極致的神情融化在小男孩送的糖果中,那一刻,小孩的純真與糖果的甜彷彿一道暖流,同時流過我緊繃的心,我終於在這個憂傷的故事裡看到一束光,不冷不熱的溫度,足以流下溫熱的淚,這樣就好。
沒有人希望世界變得如此糟,但如果糟糕已成世界常態,我們也不必自欺欺人的說:我只看到太陽,哪來的陰暗?
沒有太陽的世界的確很冷,但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想:真正的光明,必定來自陰暗處。當我們能無所畏懼的在陰暗處張大雙眼,也許,久違的陽光就不遠了。
【告白】
編導:中島哲也
演員:松隆子
岡田將生
木村佳乃
日本 2010
(悄悄話)
(悄悄話)
(悄悄話)
(悄悄話)
(悄悄話)
云
我痛過 但是我卻背著一輩子的陰影過日子
在高壓的教育下 舉步維艱
不斷的用完美主義鞭斥自己 卻不敢怠慢
生怕不努力 不謹慎小心 不優秀卓越
就會在大人們的期待中墜落 然後活不出自己
大人們的打罵教育其實很多時候帶著不理智
打過了 理由不充分 傳達教育的理念沒傳達
就是孩子們一輩子的傷 不是要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是要教育出會思考 會判斷是非的孩子
台灣老師大多的嚴格是只有嚴格罰沒有嚴格改進教法
愛的越多 理性也要越多
狗有狗權 人有人權 人權應該對等 廢死對等性在哪
因為是老師就不能報仇?
反而覺得老師做了最好的示範-有道德還是要公里正義 可以報仇而不是當濫好人讓壞人撿便宜--廢死不合乎原則,法律保障在哪?
就跟一堆人高唱族群平等要向前看要和解
對 要和解-想撿便宜直接跳到和解程序不能挖到加害者
sima
您好:
您寫的真的很好
借分享
謝謝!
aura
寫的超中肯,請讓我分享至Facebook,感謝~
劍神君
確實,廢死聯盟倡導的理念有誤。
當我們是被害者家屬時,看到加害人逍遙法外,甚至任何罪責都不必承擔時,那種感覺只有無限的恨意,甚至轉變成殺意也不為過。
但同時,又想著自己如今的感受,若做出與他相同的事情,那麼兩者又有合差別?
不過,反之。
若如今你是加害人,你難道不希望被原諒?
還是說,你身為加害人時能想著被害人家屬的感受?若真如此,那便不會犯罪了。
只能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kaychiu
唉......生氣到打錯字了,是遭到電話恐嚇
kaychiu
借分享,謝謝!!!
唉......最近只是因為罵學生,而被學生家司不報名字而電話恐怖,真的很生氣~"~
:)
有人說,其實那位老師並沒有真的把炸彈送給少年A的母親,他只是想給少年一個教訓而已,剪斷炸彈後並沒有接回去
(悄悄話)
临考的学生
人的狭义 真的毫无底限...剧情合乎人类的心理反应...懦弱 不择手段的证明自己... 但怎么看都是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13岁的世界,不简单...
(悄悄話)
Amberly
您寫得很好,可否借我分享呢?
謝謝
NINA
你好...我是在看完電影後看到你這篇評論的...
評論的字句接衝擊到我,非常支持你的看法,愛的教育,苦口婆心..這些是否真的能教育,能感化到他人,身邊雖有成功的案例,但其實我並非十分認同,就拿劇中的A來說好了,能力是無庸置疑的但..思想,心態真有隨著老師所給的一次次機會而改變?
但當中我仍有些不解
印象深刻的是一開始劇中老師舉出的女學生誘騙老師至賓館拍照復仇這事,對照後來學生B因進入電子場所而遭送往警察局,但卻對來接他的A班老師埋怨為何是他前來....
導師的明哲保身無錯,學生希望見到班導的心態也無錯,但是...若更改下劇情,導師並非只請A班老師前去領人,而是選擇和A班老師一同前往,這不僅能明哲保身,也能稍顧下學生心中期望是班導前來處理的心態,或許...B同學那自己被看低,被遺忘的自卑想法能減去許多
QQ
今天也剛看完了這部電影!因為真的感觸很深所以Goggle了心得~可能曾經遇過霸凌事件讓我久久困在劇情裡出不來!也因為過去的陰影讓我變得一心向善!但卻常常無法平衡!看了你的見解後...我體認到惡.錯誤.缺點.甚至自卑也是本質的一部分!人必須接受自己才能認同並愛自己!劇中的主角們也都因為沒有真正的接納自己造就了不健康的心理!因為自我沒認同感.安全感而去傷害他人!所以我覺得這部片不見得完全就是陰暗面!真正應該探討的是背後真正的涵意!
另外...我也很贊同不廢除死刑的觀點!現在這個社會真的變了!少子化造成對孩子的縱容.溺愛!就像你所說的所有的情有可原都不能構成傷害他人的藉口!若少了法律的規範.那任何可怕的惡行都能輕易的被原諒遺忘...那後果真是不堪想像!
心有戚戚焉
你寫得真好!
一針見血
只可惜社會有正義的人太少了
wie
看完電影後百感交集,卻不知道該怎麼整理腦中的想法,於是搜尋了一下,找到您的文章,覺得您寫的觀點很不錯,讓我腦中的思緒也算是有了出口,這部電影讓人深思,或許,影片中的所有議題、想法、角度都是人類成為人一直不斷在學習的過程甚至是目標吧!
一部不錯的電影需要不錯的觀點^^
~容我轉貼分享FB~
Duke
我想,台灣「愛的教育」,其原本的出發點就已經錯誤
台灣最早喊出「愛的教育」是父母疼惜「自己」的孩子,所以對於小學生犯錯,表面上變成勸導,實質上是不願意自己的孩子被打罵
台灣愛的教育,最早期父母口中「愛自己小孩的教育」,經過時間的推演,一年一年的傳遞,當這些小孩逐漸長大時,變成「愛自己的教育」
我想,真正愛的教育,應該是體貼,體諒,而且多為他人著想,是所謂「愛別人的教育」,而非「愛自己小孩的教育」
所以,台灣的教育,從最初、最基礎的國小時期,因為社會整體的氛圍,走向錯誤的道路,這不單獨是一部份人的錯誤,而是整體社會的錯誤
慘的是,台灣的社會仍然沒有覺醒
很好
覺得版主寫得很中肯很好 懇請借轉貼FB會註明出處 感謝
csc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電影深深諷刺了所謂『愛的教育』。"
但問題是這部電影描述的就是一個"沒有愛"的教育現場.一群沒有愛的學生.
版主回應
愛的教育出發點是好,但若沒有了解的前提,也不過是一種自以為是的好。用自以為是的好教育一群沒有愛的學生,只會適得其反。文中我說了愛的教育不是不好,但只適用於心智成熟有足夠判斷力的的學生。
Vivian
不好意思
我是某間國中的代理老師兼輔導組長
想在期末給學生看這部影片
在這之前可否借你這篇文當作前導介紹呢
(會註明出處的)
謝謝您
版主回應
歡迎您使用這篇文章
希望能讓學生們更懂這部電影真正的意義
.........
正在看:
那兩個少年可是毀了老師家庭的人呀!!
Duke
你好,你寫的觀點很棒,這部電影需要導讀,不然直接放給年輕人看,真的會被誤導
因為台灣太多年輕人迷戀日本電影"大逃殺",告白這部電影的後半段,在描述學生自白的部份,我完全看到大逃殺的感覺,這部份是讓我很恐懼的部份,我從不認為,因為自我因素的關係,可以將殺人正當化
這部電影,之所以將後半段拍的如此像大逃殺,我想應該是想要比較女老師自白的部份,冷靜、穩定、理性,女老師自白像是法官、學者、專家,這代表著社會法律制約力的特徵
所以,這部電影包含了日本現今兩個特性的衝突
成人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存活下來的日本人努力改變經濟,所以形成團結、追求理性的社會
年輕世界,因為經濟變好之後,大人希望小孩能更好,導致越來越寵愛小孩,卻使得年輕人從小變成非常自我
台灣跟日本很像,也是經濟後來發展起來,也是經濟變好之後,小孩的成長過程變的很安逸,對於事情的觀點變成非常自我,甚至類似"大逃殺"這類小說、電影,在台灣大賣,還成為一代一代流傳下去的"口碑經典"
其實作者、導演是希望完整的表現出社會觀點已經斷層,日本未來的社會將要交給這群學生,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因為,這群學生到最後都瘋了
但是我想做個簡單的試驗,將這部電影放給現今的國中、高中、大學生看,觀察他們觀看後的討論,會有學生去合理化"告白"電影中,後半段幾個學生行為的合理性,甚至說女老師也去報復
但是,我們需要這樣的社會嗎?當報復來到你身上的時候,痛苦是可以被承擔下來的嗎?我想A君崩潰的眼淚告訴了我們答案,但是還是有人看到這一幕,反而把他歸類於美學的角度
謝謝你寫下這麼棒的觀點,請容我轉貼
版主回應
你說的沒錯,這部電影確實需要導讀,現在學生普遍缺乏思考力,所能看到的僅是表面。我讓大學生看告白,看完之後讓他們回答了幾個題目,果然出現很多我意料中的答案:森口老師好恐怖喔!老師怎麼能報復學生啊!如果老師不報復學生另外三個人就不會死了。這就是大部分學生的答案,但我說森口老師不但是老師她也是母親,修哉的母親不是森口老師害死的是他害死的,你們只看到森口老師害了修哉母親為什麼沒看到森口老師同時救了更多學生呢!
這部電影就像電影中的告白一樣,每個人想的不同看到的也不同,身為老師能做的不是導正,而是提供更多元的思考方式給學生,讓這些習慣單一思考的孩子能感受到電影更深層的意涵。學生之所以會同情電影中的學生,主要也是因為實在難以想像自己是森口老師,無法感同身受,同情與原諒就變成很輕易的一件事。
謝謝你的回應,非常歡迎你轉貼。
(悄悄話)
Ivona
剛看完電視播出這部片,網路上搜尋到您寫的文章,可以借我轉貼在FB上嗎?
謝謝
Tian
你写得非常好。谢谢~ 我会推荐看过《告白》的人来看你写的这篇文章。
Tako
剛看完這部影片時,還不是太懂這部片的意涵,不過,看完您的見解後,的確是部很有深度的影片,但隱憂是,若心智不全的人,看完後會不會讓世界變的更加恐怖~~~
您的見解寫的真棒,可借分享嗎?
正在看...
明顯的,我跟各位看到的不一樣........,不是看到對於青少年的教育失敗,而是看到老師精心計畫的復仇殺人秀,毀了三個年輕人,老師的心機和設計才是本片恐怖的地方
正在看..
大家都在留言倒向少年A和少年B的過錯時..大家也應該想想,探討其他人對於加害者的集體霸凌也是社會造成的變態,我們卻忽視這層關係
Flinna
剛看完電影覺得心情很沉重很沮喪
可是你的見解很棒
可以借分享嗎?:目
天佩
希望能夠讓我分享到FB上
很喜歡您在後面多次強調的
"只有痛過,才知道什麼叫痛"
真正的愛不是溺愛,我弟是被我媽的溺愛寵壞的,我曾經多次跟我媽溝通,不要再讓弟弟有下一次犯錯的機會。
但是我媽很堅持說,不給他機會才是不給他希望。
直到最後,我弟真真正正闖禍闖到鬧上法庭的時候,
我媽才知道我想表達的"機會給多了是害了他",有多麼的重要。
小橘凱娜
說的真好....非常讓人有深刻的體會~~
may
看完了許多影評,覺得您的最能打動人心,描述深刻,文中加入自己的經驗又有畫龍點睛之妙。尤其您對於死刑的見解與回覆真讓我拍案叫絕。「因噎廢食」四字用的尤其好,令我不解的是,如果擔心冤獄而不敢執行死刑,被判無期徒刑者豈不冤枉,不能相信司法,不只死刑不要執行了,任何判決都別執行了吧!所以個人淺見問題不在死刑而在司法的改善,若能有良好配套制度,再來談廢死問題吧!另佛書中也言到:殺一個惡人等於行一個大善,無須讓良善的人民都因廢死而活在恐懼中!!!
最後,我覺得任何評論本來就是以自己看的角度為出發點,直言「我覺得你根本不懂這部片」這樣的言論者,才是真正不懂何謂電影者...既不是作者又何以論懂不懂?
版主回應
”我覺得任何評論本來就是以自己看的角度為出發點,直言「我覺得你根本不懂這部片」這樣的言論者,才是真正不懂何謂電影者...既不是作者又何以論懂不懂?”說得真是!評論本是個人觀點 ,甚至不必與作者同一觀點,因為作品是活的,這也是作品值得談論之處。就像老師的觀點不再是唯一標準的答案,我反而喜歡學生有不同的看法,多元化的社會需要的正是經過思考後不一樣的觀點,尊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儘量求得公平,我想這才是一個進步的社會。
may
看完了許多影評,覺得您的最能打動人心,描述深刻,文中加入自己的經驗又有畫龍點睛之妙。尤其您對於死刑的見解與回覆真讓我拍案叫絕。「因噎廢食」四字用的尤其好,令我不解的是,如果擔心冤獄而不敢執行死刑,被判無期徒刑者豈不冤枉,不能相信司法,不只死刑不要執行了,任何判決都別執行了吧!所以個人淺見問題不在死刑而在司法的改善,若能有良好配套制度,再來談廢死問題吧!另佛書中也言到:殺一個惡人等於行一個大善,無須讓良善的人民都因廢死而活在恐懼中!!!
最後,我覺得任何評論本來就是以自己看的角度為出發點,直言「我覺得你根本不懂這部片」這樣的言論者,才是真正不懂何謂電影者...既不是作者又何以論懂不懂?
smilearmy
今天剛看完這本小說
聽朋友說有電影
就咕了一下相關評論
看到您這篇覺得寫得很好
本來想自己寫對小說的評論的
看完這篇
覺得還是冒昧的
跟您借分享嚕
smilearmy
LSTUDIO
使用極限式推論法來反駁廢死這件事
一點也沒有說服力
除了表達出您對於自己所舉例的歷史完全不懂外
沒有表達出任何與此文章的正面關聯性...
LSTUDIO
版主回應
所以如果大多數人民贊成死刑,我們該努力的就是維護判決過程的公正與客觀,而不是廢掉這個方式。
如果是這個觀點, 那大部分的人贊成吊死黑奴, 應該也是可以直接吊死的吧.....
LSTUDIO
片中所有人的告白都站在自己的立場, 甚至美化了自己犯罪的動機, 女老師的告白也未必是真的...如果您用女老師的角度看電影的話, 就太過片面了. 單純只是一命抵一命的觀點, 那好人的命和壞人的命,孰輕孰重? 國中生眼中的壞人該死? 大人世界眼中的壞人也該死? 所以只要不合自己的價值觀, 所有人都該死?
君
羨慕與讚嘆您的用詞描繪出自己看完電影說不出的心情
路人
剛看完電影
路過看到文章
覺得相當精闢
是否可以把這篇文章貼到facebook分享
我會把轉載網址附上
恩
老師也是人,所以也會犯錯
以牙還牙好像很公平
體罰很公平嗎?我遇過會體罰的老師
他們一點都不公平,有些老師因為自己情緒控管有問題
打學生出氣,這個案例要怎麼處理?
還有老師因為跟其他老師的私人恩怨報復班級體罰
這種老師是真的存在
體罰不會真的解決了師生問題
但是仇恨會深深埋下去
沒有錯的學生被體罰,而真正犯錯的學生可以隨便告老師
這社會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適當管教可以,但是體罰真的很有正當性?
敢保證老師絕對不會利用體罰變成發洩自己情緒出口?
什麼都沒做錯為什麼老師要打人揍人拿硬物丟人?
只是因為數學教不會,聽不懂老師教的而已就該受到這樣對待?
要不要體罰老師們最好想清楚,要知道自己EQ到啥程度
不過一個老師會讓學生記一輩子,就是憎恨吧~~也許有些人希望被憎恨而被永遠記住
版主回應
任何方式都沒有絕對,就像體罰式的教育與愛的教育沒有絕對一樣,以前以體罰式教育為主,現在以愛的教育為主,但重點還是在”人”,你說的藉體罰之名發洩情緒的老師有,但也確實有老師為學生好而體罰(我自己遇到的就是),同樣的,愛的教育會教出不錯的學生,但同樣也會有學生因此什麼都不怕,更加無法無天。所以重點還是在人,老師與學生若沒有足夠的EQ,任何方式都無法解決問題,反而會製造更多問題。
小黑
您的評論寫得真好!
尤其是這一句「當你真正感到痛,才會知道『痛』是什麼!」
喪親之痛就像是在心臟開了一個傷口,
而且是一個無法癒合的傷口,
只有經歷在這種痛之後才會知道有多痛!
對於森口老師的復仇行動,
換成是我也那樣做。
Ellen
你的部落隔完全驗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太棒的blog了
Mavis
請借轉分享 :)
Faang
從你對死刑的觀點就可知道你根本沒把電影看懂。假如把犯人殺死一切就可以結束的話,那松隆子幹嘛放愛滋血液,直接放劇毒不是比較快?
版主回應
松隆子放愛滋血液是因為少年犯不會死刑,放劇毒她豈不是直接謀殺,少年犯依然不會死,但她可能會死,如果可以她未必不想放劇毒,只是這麼簡單就死便宜了他們。死刑觀點是我個人觀點,我認為一命抵一命很公平,少了死刑的嚇阻作用,犯罪者只會更猖狂。
Lee
廢除死刑啊...我自己也在掙扎是否支持,畢竟,人命是上天賜予的,誰都沒有資格除掉他人性命,我寧願加害人自己因為愧疚而自殺,而不是由別人判定他的罪過然後給予死刑...唉...
版主回應
加害人如果會因愧疚而自殺,幫初也許就不會草菅人命了吧!我覺得如果沒有死刑,對那些個性重大的人就沒有任何嚇阻作用。正因為生命可貴,他們才該為此付出相等代價。
李晨
哈嘍~ 老師您好~ 我是一位大陸的同學~ 剛偶然看到您的這篇文章,寫得真的很好!! 我很同意您的觀點(幾乎每一句話都同意),尤其是“所有的情有可原都不能當作傷害他人的藉口”,寫得太好了!! 我覺得這個世界上,不管是普通人,還是新聞媒體,似乎都在一致地袒護加害人一方,根本不會去同理被害人家屬的傷痛。電影《告白》也是一樣。我身邊的很多朋友,很奇怪地都覺得松隆子演的女老師太殘忍,但是我覺得她做得很對。不給這些惡童一些顏色,他們真的會無法無天。今天可能只是炸掉全部站在籃球場上的同學,下次可能就會想要炸掉全日本。帳著有少年法的庇護而無作非為,實在讓人氣氛。不管是中國大陸還是臺灣,還是日本,對於這一代的孩子都過於疼愛,以至於他們都不懂得愛自己,不懂得愛別人。
再一次對這篇文章表示喜歡~(我有轉帖到facebook喔~!!)^_^
版主回應
你寫得很好耶!我上課也給學生看了告白,有一大半的學生真的認為女老師太殘忍,間接害死了幾個人,我想這是因為大部分人依然只看得到表面的對錯,重點不在對錯,而在於她會如此的原因,大家只看到女老師將炸彈移至修哉母親研究室,害她被炸死,卻沒有看到她救了更多差點枉死的學生,這電影最大的用意就在於讓我們了解這世上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只要不是當事人,根本不可能真正理解別人所受之苦,唯有認清這一點,我們在看待別人的事時才不會那麼自我中心。你說得沒錯!現代的孩子因為太受寵,完全沒有任何同理心,所以啊!告白不只學生該看,所有的大人更應該以此為借鏡,只有更好的大人,才會有更好的小孩,也才會有更好的世界。謝謝你的留言:)
蓮池霧花
請問可轉載收藏嗎?
蓮池霧花
老師 您好 拜讀了您的文章 我也有很深的感觸 去年我回國就讀小學五年級 在學校遭到流星花園式的霸凌 明顯感受到老師害怕權威 一昧叫我忍耐 無所作為 等於變相縱容霸凌者肆無忌憚 任由霸凌事件愈演愈烈 同學看在眼裡 更是助長霸凌者氣燄 正義在校園成為一種笑話 看到老師的文章 才知道臺灣還有明白事理 頭腦清楚的老師 如果 我的老師`像您一樣 我就不用承受這些痛苦 真的就像老師您所說 不讓她们親身經歷到痛 她们是不會記住的 現代臺灣的孩子缺乏同理心 若像您這樣的人多些 相信臺灣的未來才有救!
版主回應
台灣的孩子缺乏同理心也是過度縱容的教育環境造成,從小家裡寵,長大學校包容,原本被賦予管教責任的老師,又因教育制度的改變綁手綁腳,許多本來很有教育熱忱的老師,最後也只想明哲保身,當老師只把”老師”當成工作時,就會發生學生被欺負卻不想處理的情況,因為不管處理與否,領的錢都一樣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旦有了這樣的心態,就不可能全心處理學生的事,受傷害的仍是學生。只能說這一切都是環環相扣,整個教育環境造成老師態度的改變,老師無法嚴格執行教育者的工作,就會出現肆無忌憚的學生,央及無辜。雖然曾有過不好的回憶,但現在你已經長大了,我相信你以後一定會是保護孩子的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只要有好的父母或老師,就不會走得太艱辛。也謝謝你的留言,願你一切順利!
Arvin
借轉Facebook~太精闢的解說了~感謝~
不懂
車子在路上行駛,都有機率會發生車禍 ...
路人 A 認為, 只要有任何發生車禍的機率存在.
都應該不要去撘車.
路人 B 認為, 還是可以搭車. 但是應該去
思考如何將車禍發生機率降至最低.
兩邊都有各自立場,但是法律不是應該符合大多數人民的期待嗎?
版主回應
所以如果大多數人民贊成死刑,我們該努力的就是維護判決過程的公正與客觀,而不是廢掉這個方式。
也是路過2
版主大大
即使是辦案嚴謹的歐美仍有冤獄存在
如果錯殺一人
這個法律殺人跟殺人犯殺人又有什麼差別
為了報復殺人犯
卻可能殺死無辜的人
是不是應該三思
版主回應
死刑並不是報復殺人犯,而是殺人者應付出的代價,也是目前為止最公平的方式,有句成語叫因噎廢食,不能因為怕噎到就不吃東西,執行死刑也是如此,應該改善的是判決過程的謹慎,而不是廢掉這個方式。
lee
希望版主,能將最後一句做一些修,
正避免讓其他人誤會了,
作者真正想表達的意思。
請您再仔細看一片就知道了。
最後一句的開玩就代表事件相關人,
根本沒有人會因此重生。
lee
我覺得版主寫得很好,但最後一句話卻錯了。
那部電影的最後,陰天始終沒有散開,而森口(老師)也沒有因此得到任何快樂,其實結局之後森口也一直痛苦著(這從與美呆在店面談完後可以清楚看出來),這意味著根本沒有人因為這件事情得幸福和任何的快樂,但是如果不這樣做 渡辺修哉 根本學不到教訓,而所有的痛苦始終再循環, 也許所有自己一切都徹底的毀滅,才能讓周圍的人重新明白和重生, 就像非洲草原的大火, 我想這才是那小說想表達的, 切記 就算報仇自己也絕對不會有任何的快樂, 所謂的快樂早就在最重要的東西摧毀時就不存在了, 能做的大概就是讓周圍的人謹惕.....太極圖
版主回應
我想你誤會我的意思了,我並沒有說森口老師因此得到快樂,我所說”真正的光明必定來自陰暗處”是指我們面對每一件事的時候,”我們不必強迫自己一心向善,如果惡也是本質的部分”因為這本就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世界,在”告白”事件中沒有人勝利,當然也不會有人得到重生,但我認為它提供了我們看同一件事情的各種角度,但最重要的是做任何決定之前請慎重,因為你必須為自己所做的決定付出代價。
路過
請求版大分享到FB上~個人看了很多篇這部電影的感想~覺得寫的最好的一篇:))
路過
我只有完全同意四個字...
陰暗的人性~扭曲的告白~當靈魂失去重量...生命真的很輕~
版主回應
”當靈魂失去重量,生命真的很輕”這句寫的真好!
也是路過
我贊成廢死
有一個主要的原因
所有被判死刑的人不見得都沒有被冤枉
古往今來都是如此
死刑是不能回頭的處罰
萬一錯了怎麼辦呢?
值得大家深思
版主回應
我贊成死刑
但前提是執法過程必須像歐美國家一樣嚴謹
而不是為了怕有人被冤枉
就否定死刑存在的意義
感動
希望版大也能讓我把這篇文章轉貼至facebook分享
謝謝^^
pancake
這一頁實在是波濤洶湧
第一個要說的那當然是:
板主實在是太令我懾服了
我連續google了告白的影評
(因為自己也有小小地寫[再看完大家寫的,真的覺得自己寫的好卑微,但我卻也已花了大約一個早上寫]可見大家都深深地被這步電影所"懾服") haha~
阿~說什麼都多餘
如果能有你1%的運筆氣度那該有多好
由衷地感謝您無私的分享自己對於告白的內心深處對話
版主回應
告白真是一部令人感觸良深的電影
我相信每個人都在其中有了別於以往的體會
也謝謝你用心看了這篇文章:)
(悄悄話)
看完影片深有同感的人
我能將此分享到我的無名嗎?
我是一位現任的實習老師,看完之後給我很大的衝擊!!想藉此文章來與同學做心得分享,不知肯否借我轉載...感謝您^^
wangyy
您好:我可以轉載您的文章到我的網誌及facebook讓更多人分享您的好文章嗎?謝謝
路人甲
不好意思,我路過,剛看完此片,身為教職者認同您的看法,請允許我轉貼^^。謝謝
林辰翰
當然 本人反對廢死 ... 只是 我覺得把死刑對某些犯罪者似乎還太便宜他們了...
林辰翰
廢死聯盟 不是單純的廢死 實際上是透過很多管道要犯人真心去彌補 曾經帶給受害者的傷痛 讓犯罪者改頭換面 也讓受害者 感受到犯罪者的改變
版主回應
這我理解,但太理想主義
有些傷痛嚴重到無法彌補
並不是改變就能減輕受害者的感受
lopez
整部片的風格 配樂 和 剪接 拍攝的手法很棒
不過裡面所探討到的社會現象 跟 劇情
讓人不自覺得很沉重~
版主回應
電影的拍攝手法的確很棒
歡快的配樂映襯片中沉重至極的劇情
更讓人冷到骨子裡
路人甲
常言道:仙人打鼓,有時錯~~所以,在審判過程中,是否沿用了錯誤的證據,導致出現錯誤的判決,到時人都死了,才發現新證據證明無罪,這樣的錯誤該如何彌補?
這失而復得的正義將會因為人的死去而變的無意義~~~所以,個人淺見...
我以為這才是廢除死刑的唯一理由~~
至於~~殺人償命,我認為天經地義~~
某老師所提,巴掌還巴掌,這又有何不可?
因為動手就是錯誤的事,所以坦然的接受被巴掌回來.也是一種認錯方式..不是嗎?也許下次動手前,就不會這麼衝動了!
以上路過淺見.....在板大精闢見解下,見笑了
版主回應
你說的廢死的理由我可以接受
審判的過程必須慎重,避免造成無辜
但同樣的,這也會造成有些明明證據確鑿
卻因為廢死而無法執行死刑的結果
這對枉死的死者家屬就是嚴重的二度傷害
廢死不是不行,主要是我們的國家沒有完善的制度,就想冒然廢死
這令人難以接受。
過路客
我想,應該找不到第二個人寫的比你好的<告白>書評了!讚!
(悄悄話)
林雨
我可以把這篇文章貼到facebook做分享嗎?
Athene
It is very well-said that true light comes from darkness--human evil can be avoided as long as it is recognized and controlled. Our goodness comes from the realization that we have the choice of not to be evil.
版主回應
我也認為人性本惡
因而必須透過法律節制與控制做惡的念頭
我會記住這句:善良,是因為我們選擇不做邪惡的人。
JB
想從另一個角度分享一下。
那些很壞的學生,很壞的犯罪者,是他們自己的問題而已?還是社會、家庭、學校都是共犯結構之一?他們變成那樣子的原因是什麼?
假如認知到問題來源,不是個人本身而已,整個社會、每一個人都有責任時,我們就不會窄狹處理死刑或體罰,也許更能有效處理問題。
版主回應
變成很壞的人當然不是自己造成
家庭學校社會都是共犯結構
但是這並不代表犯罪者一點責任都沒有
並不是每個得不到家庭溫暖在學校被罷凌的人都會殺人
那些犯罪者總是怪罪所有人就是不怪罪自己
死刑正是為了彌補家庭社會不足之處
它是一個具體的嚇阻作用
也等於是最後一道防火牆
讓那些天不怕地不怕沒有感覺毫無人性的犯罪者明白
任意剝削別人的寶貴生命,必須付出的代價。
Jimmy
我看過原著小說,已經知道結局,但看電影『告白』時,同樣始終處於一種高度震懾的狀態,過程中不自覺數次深呼吸,直至劇終,精神依舊緊繃!
小說和電影同樣令人震撼,卻又不太一樣!
建議您可以去買小說來看喔!
沒有電影的直接衝擊,卻更深沉、更引發思考!
版主回應
我正在看小說喔!已經進行了一半
小說有更多心理描寫,補足了電影只能以畫面帶過的部分
相信我看完以後,會有更多的想法。
路過一
十年前的國中生,剛好是現在大學生....
難怪
難怪
BLUE:
說得好~~
給您十萬個掌聲
路過
版主文章很精采!下面討論廢死也頗值得深思!我也贊成廢死,那些罪大惡極的死刑犯跟學生互打巴掌的情況怎能相提並論?BLUE的留言太讚了,完全說出我想說的話,忍不住浮上來支持一下!
秋思化刃
您好
您這篇影篇真是讓我心有戚戚焉
可否轉載至個人網誌?
BLUE
看過這篇精彩的文章,及網友們對於教育及廢死的看法,讓我也想一抒己見:首先我本人是贊成死刑存在的,會被判以死刑者,想必其行徑是不應存在於人的社會的,為免其日後再犯,應處以死刑、棄之於市〈被判死刑的人有沒有學到教訓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活著的人要學到教訓〉。此外,我也不認為贊成廢死的人福德高,贊成死刑的人福德低。人活著就不可避免的必需消耗其他的生命,為減少地球的負擔,少一個人不僅可以減輕他人的生存壓力,也可讓地球休養生息。雖然人的減少是好事,但人多不願自己死去,所以由死刑犯來擔任這樣的重任,是最合理的。
再論「愛的教育」好或是「適當體罰」好,這兩者只是手段,是方法。方法的優劣要看目的是什麼。孔子的偉大在於「因材施教」,我想孔夫子不會贊成一律「愛的教育」,也不會同意一律「體罰」。應以學生的反應來決定採取的手段,可以勸說的不用體罰,必須體罰時也不手軟。台灣糟的不是愛的教育或是體罰,而是要求任何情況都只能用「愛的教育」,導致許多有教育熱忱的老師嘆息,老師越來越泠漠。而更糟的是臺灣的教育沒有長遠的目標,只要歡樂。要技能沒技能,要品行沒品行,還好有一個歡樂童年可回味。
所幸人有無限可能,學校沒學到的,以後可以花錢上補習班。品行不好,適應不良的人為了生存,總要自我慢慢調適,再調適不好的也可以自我了斷、坐牢或被判死罰。反正一切的一切的只是自己在品嘗自己種下的因果。
版主回應
這篇實在寫得太好!
我不需要多說一個字,所有說不清的你已替我說明
謝謝!
mandy
這裡好多老師啊!
我只是個媽媽~
兒子現在是國小六年級!
現在的孩子早熟,加上取得各式各樣不管好的壞的資訊都很快!
我常告誡自己,要不斷吸收新知~
要跟著時代及這些孩子一起升級進化!
我還没看過這部戲,但這部片子早在我的必看清單裡!
孩子升上高年級後,加上即將步入國中!
我最常跟孩子說的是,要保護好自己以及尊重同學!
白話一點,就是不要讓孩子成為霸凌的加害著也不能成為受害者!
因為聽多了關於這方面的新聞,真的會害怕!
可能社會結構變了,加上倫理道徳不再被那麼重視之下,現在孩子也不好管教了,老師相對的也比較辛苦!
可是現在也有不少老師是吧教育當成一種職業而非理想!當然了,這是局部不是泛指!
聽過一句話"一個好老師勝過100個警察"~
但觀念正確,關心孩子的父母更是重要!
每個人只要把自己扮演的角色好好發揮,這世界應該會更美好吧!
不好意思,扯遠了~
常來這裡欣賞妳優美的文字,也常被妳的文字感動!
謝謝~~~
也期待早點看這部電影!
版主回應
我相信所有老師和父母看了”告白”都會產生極大的震撼
但我認為”告白”的出現,也提供我們更多思考空間
老師該怎麼教育學生?
父母該怎麼對待小孩?
這些都沒有標準答案,只有適當與不適當
看了你的留言,我相信你一定是一個盡責且盡心的母親
這個階段對老師父母和孩子都是考驗
但只要慎重以對,一定能安然度過
祝福你!:)
也謝謝你的留言。
潛水族--大胖
當年.我熱愛日劇『戀人啊』在多年後.發現了你的部落格.就一直潛水到現在
隨著時間的過去.我在澳洲欣賞了席琳狄翁的演唱會
最期待的也是那首主題曲.在演唱會結束後
我一直想在你的部落格留言.卻因為當時網路流量管制
就擔擱下來了.一眨眼.演唱會也結束三年了吧!!
兩天前星期四11/4.看了告白這部電影
整個下午極度的不舒服
因為在同一天.我剛剛看完『當愛來的時候』
心頭的百感交集外.是一絲的暖洋洋
沒想到告白帶來了極大的衝擊力
讓人這樣的不知所措(事前完全不知道劇情內容)
當然
回來後立刻看了您寫的這篇讓我心有戚戚焉的文章
您寫的真好.我完全同意
不小心又看見大家的見解不同
我想.總算有各契機.能上來打打氣.打個招呼
出社會之後.很多的倫理價值.道德觀念
隨著工作經驗.都被一一的扭曲.崩盤
越是這樣.我越珍惜身邊的家人.老朋友
要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是需要很大的勇氣與毅力的
太多標準的社會價值觀.常常讓人喘不過氣來
單純.簡單.反而是一種渴求
寫多了.一直發發牢騷
也祝福妳一切順利.入秋順心
順便推薦今年很棒的兩部作品
當愛來的時候.及 第四張畫
版主回應
”告白”的確有些沉重
但也提供了我們以不同角度看待校園問題
我最認同森口老師的一句話:這一切都是你自己造成的結果
青少年犯錯可以怪社會怪學校怪家庭
但並不是每個得不到家庭溫暖的人都要去殺人
凡事都怪別人才是最嚴重的心理問題
我也看了”當愛來的時候”
電影很動人,彷彿從黑暗一步步走進光裡
”第四張畫”我還來不及去看就下片了
只好等二輪或是租DVD來看
昨天回味了一下日劇”愛情白皮書”
同時也想起了”戀人啊”
很懷念當時喜歡這部戲的感覺
我的名字也由此而來,真是很深的緣分
部落格寫了很多年,有時候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有人想看?
很高興你浮出來與我對話
我想能以此方式交流,或許就是文字最迷人之處
謝謝你一直都在:)
阿Q
附加說明,我是教國中的學生。
這階段學生的問題,經歷過的人都知道。
阿Q
如果被害者家屬不要金錢,只要一命抵一命,我們又憑什麼認為殺完一個人就沒了,不如讓他付出該有的勞力直到死為止。
=>因此"被害者的家屬"需求才是最上選擇?你身為老師來看,假如一個小孩子打了另一個學生耳光,所以必須打回來才算數??假如那位小孩子堅持要打回來,不然他不甘休,你會怎麼做?
你可以說這是制度不完善的問題,和廢死無關,但整個社會環環相扣,如果沒有完善的制度,廢死就是對被害者家屬的不公平。
=>何謂公平?=>以死償死?? 既然是制度問題,就回歸制度來討論。沒有完善的制度,有死刑也是個問題!
死刑的意義在於加害者必須同樣面對死前的恐懼,死刑也許不是最好的方式,但卻是最公平的方式。
=>那是小孩子打耳光同樣的道理。必須讓打人的小孩知道被打的痛苦,他才知道這是不對的。你的教育方式是這樣的嗎?還是有其它比打回來,更好的處理方式?
我們該做的不是廢除死刑,而是在判死的過程中必須絕對慎重。
=>既然都是制度有問題了,判死也必定存在問題。何謂慎重?司法制度都是人為,都可以操作。人命必須用人命償,這是最大的問題。
除了死刑,我並不認為有些刑罰會比死刑輕,誠如你說是制度的問題。我並不是要那些死刑犯的代價只是簡單的勞力付出。有很多殘重的刑罰,卻不死,反而更讓人害怕。
這同樣回歸教育問題。
不體罰,不代表沒有更好的方式處理。我從沒說過,我支持現在人所謂的「愛的教育」。因為「愛的教育」的定義,可廣可淺。
我從來不體罰學生,我是用其他方式讓他們感覺到痛,例如文中所寫遲交作業兩次就零分,當他們發現遲交真的會零分,下次就會準時。
=>是啊,所以不體罰有比體罰更痛的方法。不死刑,也有比死刑更痛的方法。
這是制度與觀念問題。
你應該也有聽過,很多人被體罰後,長大都活在體罰的陰影吧,甚至有些人的身體造成傷害。
我看過幾個例子。這些人的生命痛苦,都不是任何一件事情可以補償的。
另外給路過的人:
我教書十年了,當班導至少四屆以上。
你的言論只能讓人一笑罝之。
版主回應
小孩子打耳光,怎能與被害者家屬面臨親人被殘酷殺害而要兇手償命,劃上等號?
死刑的意義除了平衡受害者家屬心理之外,同時也是對社會的一個嚇阻作用,如果殺人無數都可以不必死,誰會怕殺人?
台灣的法律制度無法與歐洲先進國家相比,人家廢死有完善制度,我們廢死連賠償金都未必能領到,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我不認為台灣有資格廢死。
如果死刑侵犯罪者的人權,那請問犯罪者對被害者侵犯的人權又有誰能還他公道?人命不用人命賠償,不就是被害者只能自認倒霉,莫名其妙賠上最寶貴的一條命。
廢死與不廢死都是觀點問題,我詳細看過廢死聯盟的主張,但是怎麼看,我依然認為他們的說法冠冕堂皇,只重視犯罪者的人權,而輕忽被害者原本也有卻被剝奪的人權。
人最寶貴的既然是生命,以殘酷手段奪取他人性命者同樣付出生命的代價,我認為這就是最公平的方式。
路過
樓上的:
「假如這個人,能活得付出該有的勞力、能力,直到死為止。這不是更兩全其美。」
屁話!!那是好聽話,嘴巴說說後悔,有多少人是真心後悔?
我也是當老師,你現在班級沒人敢作怪,所以呢?
每屆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對,沒錯!
我是教育體系的研究生,事實上,我看到教大體系對他們的師培生「提倡愛的教育,讓他們的學生以後也用愛的教育去教小學」(這句話是教授說的)結果呢?
現在他們自己教出來的大學生,自私就算了,連最基本的愛護公物都不會,這就是他們的「愛的教育」的成果!最糟的事,這種人還進小學當老師~~~~
哈~
哈~
哈~~
國之將亡
國之將亡
阿Q
這篇文章有深度。
但有太多的無知偏見,不得不提出來。
你確知你瞭解廢死對主張只是"為了輕易讓加害者得到重生?"
我不是廢死聯盟的人,但我讚同廢死。
因為死刑,並一定是最有用或最好的方式。
假如是的話,那為什麼那麼多人自殺來解決事情?
這並不是說,那些犯罪的人不用承擔責任,而是有更多比"死刑"更有用或更殘重的處罰。同時,更能符合社會資源,殺完一個人就沒了。但假如這個人,能活得付出該有的勞力、能力,直到死為止。這不是更兩全其美。
你的文章其實很多也是片面加強了,認為"打才有用"。
我也是一位老師,處理學生的行為,你都是用打的嗎?
我從沒打過學生,但學生在我的班級,沒人敢作怪。
這是班級經營策略與方法問題!
只有不經大腦的人,才會用最簡單的恐嚇、打罵、殘暴方式去處理事情。
版主回應
”這並不是說,那些犯罪的人不用承擔責任,而是有更多比"死刑"更有用或更殘重的處罰。同時,更能符合社會資源,殺完一個人就沒了。但假如這個人,能活得付出該有的勞力、能力,直到死為止。這不是更兩全其美。”
『廢死聯盟認為被害人家屬的權益,並非只能透過「一命抵一命」的方式獲得保障。目前國外所推行的「修復式正義」正是試圖促成加害人與被害者家屬之間的對話,讓加害者有懺悔的機會,並對被害者家屬進行實質的及精神上的補償。台灣目前對於被害者家屬的支持系統不夠充分,導致被害者家屬只能獲得部分金錢賠償,更大多數的被害者家屬連金錢補償都沒有。』
→以上是廢死聯盟的主張,廢死“讓加害者有懺悔的機會,並對被害者家屬進行實質的及精神上的補償”。但重點是:怎樣是對被害者家屬進行實質及精神的賠償?二十多年的陸正綁架案,死刑定讞,至今仍未執行,陸正的父親折騰至今已白髮蒼蒼,他仍堅持死前一定要見到兇手伏法。
如果被害者家屬不要金錢,只要一命抵一命,我們又憑什麼認為殺完一個人就沒了,不如讓他付出該有的勞力直到死為止。更何況台灣目前制度連金錢賠償都沒有,廢死,又得不到任何精神或實質賠償,請問這不是對被害者家屬的二度傷害是什麼?每個國家的情況並不相同,依照台灣目前輕判的法律,許多做惡多端者從無期徒刑到幾年之後假釋出獄,再度犯案殺人,犯罪者輕易獲得重生繼續成為加害者,法律根本沒有嚇阻作用,如果再廢除死刑,犯罪者只會更加有恃無恐,台灣會變成怎樣的社會?你可以說這是制度不完善的問題,和廢死無關,但整個社會環環相扣,如果沒有完善的制度,廢死就是對被害者家屬的不公平。
廢死認同“人人生而擁有基本人權,不因行善而享有,也不因作惡而喪失”
→如果作惡也不會喪失基本人權,那誰都可以任意殺人,反正死不了。被判死刑者,通常都是他們先剝奪了別人的生存權,因而被懲罰付出生命的代價。死刑的意義在於加害者必須同樣面對死前的恐懼,死刑也許不是最好的方式,但卻是最公平的方式。
死刑不代表不重視人權,草率判處死刑才是,目前台灣有這麼多人權律師,該死不該死的最後都不會死,冤獄的情況和對岸絕不相同。我們該做的不是廢除死刑,而是在判死的過程中必須絕對慎重。
”你的文章其實很多也是片面加強了,認為"打才有用"。
我也是一位老師,處理學生的行為,你都是用打的嗎?”
→我在文章中講述的是自己求學時老師體罰的經驗,我不反對適度體罰,但我也沒有強調打才有用。我從來不體罰學生,我是用其他方式讓他們感覺到痛,例如文中所寫遲交作業兩次就零分,當他們發現遲交真的會零分,下次就會準時。
”只有不經大腦的人,才會用最簡單的恐嚇、打罵、殘暴方式去處理事情。”
→我認為你的說法太片面,我的老師當年仍決定體罰也是經過深思熟慮,每個老師對教育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就像“女王的教室”總是責罵學生的魔鬼老師,是真心為學生好,還是帶有惡意的處罰?我想學生最清楚。
Grace
愛永
我在這裡當"潛水客"有一段時間了
雖然好幾次被妳的文字深深感動
但總不好意思冒昧出聲^^
而此刻,看到妳這篇字字珠磯的"電影觀後心得"
我真是點頭如搗蒜的深深認同著
尤其,妳文中的這句-----
她看清了人強悍背後的軟弱,卻再也找不到生命的意義
真是精到的說出我此刻所面臨的困境啊!!
很榮幸在這裡與妳遇見~
版主回應
謝謝你浮出水面跟我說話:)
我想我們同樣在電影中看到了人性的惡質與軟弱
生命的意義我們得活下去才知道
我總覺得在未獲得答案之前,更要好好活
困境也許就是通往順境的開始
祝福你!
monya
請准予轉貼,謝謝您!
桃子
請問是否能將文章轉載至個人教學網站?
絜齡
愛媽:
心有戚戚焉~~~
我喜歡~~
版主回應
當老師的看這電影肯定會有強烈感受:)
實在太令我震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