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的人—存在哲學研究》書評
本書是一本介紹存在主義的經典之作,作者威廉.白瑞德是美國最早研究並介紹存在主義的學者,他在書中企圖要告訴讀者的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處境、存在主義的思想淵源、幾位重要的存在主義者之思想、以及對理性的反省。
第一部分「當今之世」,作者闡述存在主義之所以問世的原因。現代社會之所以沒有對人的存在做出反省,乃是由於現代社會已經把哲學放逐到極其偏遠之地。現代的哲學家,由於在社會中具有一客觀角色,而被壓迫成為冒牌的科學家:他也要靠分工專業來改善自己的知識利器。然而這樣的哲學家,卻無法對我們的心靈產生影響。存在主義則是能夠跨越學院的門牆而深入一般世人的哲學,因為它所探討的正是一般人的具體存在。存在主義並不是一種時髦玩意或戰後情緒,因為它所關注的正是人類精神所關注的事物,因而也是在現代歷史的主流中,人類思想的一項重大運動。
作者續從宗教、藝術以及文學方面舉出例證,因為他認為從這些領域可以窺見現代精神之一隅:科學主義以將其標準化、客觀化的要求伸張至每一角落,使得人類只淪落為客體並喪失主體性。存在哲學的歷史意義便在於它面對著朝向標準化的群眾社會的洪流,奮力喚醒個人去過真誠不偽的生活。
第二部分「西方傳統中存在主義的淵源」,作者首先探討了希伯來文明、希臘文明。希伯來文明理想的人是信仰人、是完整且具體的人;希臘文明理想的人是理智人,他們能發現抽象、永恆不變的本質。作者認為希伯來文明的理想比較接近存在主義的立場,而希臘文明的理想則是接近現代科學的要求。作者其次又分別舉出基督教思想、浪漫主義和俄國文學家杜思妥也夫斯基、托爾斯泰為例,說明他們對存在主義所可能造成的啟發與影響。
第三部分「存在主義者」,作者闡述了齊克果、尼采、海德格和沙特的思想。簡單地說,齊克果反對理智的抽象化,而要求重視個人具體的存在;尼采則是要求人必須重新返回自己,即便這個世界是如此虛無,人也能透過自我超越而創造價值;海德格則企圖顛覆傳統哲學的主客對立,使人類投身於世界之中並去追問存有的意義;沙特認為人的意識的性質在於它永遠會超出於自己,人便因此而感到焦慮,因為人不斷落在可能性之後,而又希望獲得安定。這種安定不能是自滿於物,而必須是掌握自己可選擇的自由。
第四部分「整體人對理性人」,作者重申存在主義之所以反對理性並非是要全盤否定理性,而是反對理性的抽象性。因為正如馬克思所言,人類的根本是人。哲學所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人」的問題。
上一篇:《一個幻覺的未來》書評
下一篇:《他者的單語主義》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