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10 09:31:56Aistesia

《精神現象學》序言4.

4.引述張柯圳先生於《黑格爾辯證法與文化哲學》之《黑格爾科學性的認識的理念與經驗的概念》中的一些談論,有助於我們理解這個段落。張柯圳先生認為這一小段有兩種解釋的可能,第一種解釋可能為黑格爾在此段說明了「哲學生活化」的想法,即哲學必須從「實體性的生活」出發,進而探討「普遍性的原則和觀點」,並且融合了「充實生活的嚴肅性」,在思想上則必須以「概念的嚴肅性」來加以陳述。換言之,哲學首先使人脫離了日常生活的看法,並追求一種普遍的原則和觀點,但是這種普遍的原則和觀點還必須落實在生活當中,以求達到更充實的生活。而要達到這樣的生活,必須以黑格爾的「概念」式思考來加以把握;第二種解釋可能為本段在說明《精神現象學》全書的發展過程:「突破實體性生活的直接性」所代表的是從「感覺確定性」上升到「觀察的理性」,「充實生活的嚴肅性」所代表的是從「實現的理性」到「宗教」,「概念的嚴肅性」則是「絕對知識」。

inodiare 2013-05-10 12:33:16

Dank sehr !

這首詩標明在 Rainer Maria Rilke, Die Gedichte 1922 bis 1926 ( Muzot, 31. Januar 1922 ) 的作品中。

昨晚我花了不少時間找書。有興趣可上網到 " rilke.de-Gedihte-Index " 這個網站,收錄了應該是他所有的詩作。

對 Rilke 我一句話也寫不出來。

inodiare 2013-05-08 12:10:29

村的那種情形是由於中譯造成的,還是他在寫作方向的改變?

哲學被譯到不知所云,姑且當作是 思 無法到達 不能思 的路上去。但是 詩 被破壞,在我看起來就像是羅浮宮被當時法國大革命威脅要燒毀那樣讓人坐立難安
自認為中文呱呱叫的馬悅然,把和他同國籍的瑞典詩人 Tomas Transtromer 的詩譯成中文,讀起來差不多像是被什麼 "化為廢墟" 的詛咒給侵佔

Gadamer 在他的書中引用 Rilke 的哪一首詩? 好想知道

版主回應
我沒有安裝德文輸入法,所以只能用英文字母來打Umlaut,請見諒。
Solang du Selbstgeworfenes faengst,ist alles
Geschicklichkeit und laesslicher Gewinn-;
erst wenn du ploetzlich Faenger wirst des Balles,
den eine ewige Mitspielerin
dir zuwarf,deiner Mitte,in genau
gekonntem Schwung,in einem jener Boegen
aus Gottes grossem Brueckenbau:
erst dann ist Fangen-koennen ein Vermoegen,-
Nicht deines,einer Welt.
2013-05-09 14:41:44
inodiare 2013-05-06 16:17:34

我不會讀日文,無從批評這個領域的產品,只會悶在心底為什麼在書店隨便翻開幾頁讀起來像抄襲某位歐美作家或某個觀點的村上春樹在台被炒得沸沸揚揚?

讓我痛苦的某些譯本通常被當作"嚇醒"的偏方,當我昏昏欲睡,想要不省人事,翻開其中一頁就會血液循環加速。比如某本被惡搞的詩集,譯者充滿偏見的所謂導言,連主詞,述詞部分都搞不定,我既懷疑他的英文程度,更懷疑他的德文,您看過杜伊諾哀歌的中譯本嗎?

版主回應
早年村上春樹在臺灣似乎是有搭到存在主義的順風車,朱天文、駱以軍那一輩的臺灣作家都有受到他的影響。至於後來村上春樹為什麼會被流行化、商品化的原因我也不瞭解,也曾因為如此而抗拒了他好一陣子。後來在朋友推介下才試著去閱讀他的作品,發現他還是個言之有物的作家,只是太多讀者可能以自己比較容易理解的方式去解讀村上,造成了他作品在某種程度上的庸俗化。

我通常都不太信任中國大陸的譯本,能弄得到英譯本我就會讀英譯本,若不行就乾脆不讀。里爾克的詩我只讀過一首,因為那首詩被Gadamer寫在Wahrheit und Method裡面。
2013-05-07 21: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