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0 10:02:59空氣班

轉錄:陪伴孩子快樂上小一

陪伴孩子快樂上小一

根 據心理學家皮亞傑的「兒童心理認知與發展」理論,剛上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好處於個性較依賴、愛幻想的「前運思期」,和具初步邏輯思維、較獨立的「具體思維運 思期」之過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是逐漸形成的,不會因為孩子九月要上小學,八月份就會大幅成長,剛上國小一年級的小朋友,在心理上並不會一下子就能獨立 自主。因此,適當的「幼小銜接」環扣措施,可以縮短寶貝的適應期,讓寶貝儘早適應新環境,並融入學校規律的團體生活中。



*幼小銜接第一步
<作息調整>


◎幼稚園的生活
:上學時間比較晚,拘束較少,每天可穿便服,上課多半是參觀和玩樂等操作學習,上課的時間短,自由活動的時間長,有許多的玩具和遊樂設施可以玩,有冷氣可以吹,還有點心可以吃……。


◎國小的生活
:作息比較有規律,重視團體紀律和秩序,有一定的團體生活規範,有統一的制服,有固定的上下課作息時間表,聽鈴聲上下課,有固定的座位,要有耐心坐在座位上聽課40分鐘,上課要專心聽課,不能隨便走動或和小朋友講話、嬉戲,發問要舉手,有一定的課程進度,每天回家還要完 成 老師交代的功課,沒有點心吃,要評量考試,每天要整理書包,帶齊書本、用具準時上學…。



*幼小銜接第二步
<生活習慣.能力培養>


1.
生活習慣訓練固定規律的生活作息,培養早睡早起和吃早餐的生活習慣;養成上廁所的習慣,不憋尿;學習使用蹲式的馬桶,並正確洗手;指導專心用餐不挑食的習慣,訓練用餐的禮儀及速度(30分鐘以內);練習正確潔牙的方法,訓練餐後潔牙的習慣;練習掃地、擦桌子、擰乾抹布的基本勞動技能培養正確閱讀的習慣,規劃閱讀時間;能整理自己的書包,準備自己的書本學用品;能養成物歸原處的習慣,東西用完放回原來的地方;能用適當的語言,清楚的表達事情、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能夠回答問題,耐心傾聽他人說話,主動與人打招呼…等。


2.
自理能力:基本的自我生活能力、技能和自我服務本領,例如:自己穿脫衣褲、扣釦子、拉拉鍊;自己穿脫襪子、穿鞋繫鞋帶;自己會削鉛筆,整理文具學用品;自己整理書包、帶齊書本用具;自己使用筷子或湯匙吃飯;自己收拾抽屜物品,整理座位整潔工作…等。


3.
定力、耐心與專心:俗話說:「工作時工作,遊戲時遊戲。」指的就是做任何事時要專心投入。培養孩子能持久坐好維持40分鐘的定力(學校一節課40分鐘,可以先從10分鐘開始訓練,慢慢增加到40分鐘)。培養孩子能有耐心、專心做完一件事的習慣,可以看完一本故事書、畫一張圖畫、著色活動等,訓練他專注的能力。

 

4.時間安排: 先養成固定時間做功課及讀書的習慣,再慢慢引導他利用時間學習。給孩子一些小功課(可以自己規劃作業內容,亦可選擇市面上販售的簡單練習簿),要求他專心 做功課,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做功課。配合專心度的訓練,務必養成孩子先做完功課在做其他事的習慣,此時切忌讓孩子邊玩玩具邊做功課,更不可以在電視機前邊看 電視邊做功課。

5.養成閱讀的習慣:提供孩子閱讀的機會,選擇優良的圖書,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除了家中規劃親子閱讀角落,亦可陪孩子上圖書館借書,讓孩子親近圖書,喜歡閱讀,養成閱讀的習慣。


6.
整理書包學用品:讓孩子養成自己的學用品自己保管、自己整理的習慣,慢慢教但不幫他做,才不會剝奪了他的學習機會。


7.
積極自主學習:鼓勵孩子自我比較,尋求自我肯定,父母要對孩子的成就給予肯定和鼓勵。在孩子遇到疑問時,引導孩子查詢相關書及資料,培養孩子探究真相,追根究底的求知心。


8.
尊重與抗壓力:與他人互動要能尊重別人,要能用適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要培養孩子挫折容忍力及抗壓能力,要正確認識身為一個學生應有的責任,培養正面思考事情的態度,明白學校課業及父母和老師的要求未必是壓力。

9.自主和服從:培養孩子的能力及信心,能自主完成自己的分內工作。適時解釋團體規範和紀律的作用及意義,讓孩子了解團體秩序的重要,進而能遵守團體的規範和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