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30 15:58:59空氣班
轉貼:為何小孩子會有偷竊的行為
為何小孩子會有偷竊的行為?<轉載>
以發展心理學來說,幼兒在四歲以前尚無物權概念,無法分辨物品是他人的,不可以自己拿取,所以這時候和他說不能拿別人的東西,其實他是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四歲以後物權概念逐漸發展,孩子若仍舊出現偷竊行為,可能的原因有:
一、模仿成人行為
父母本身的行為就會貪小便宜,順手牽羊,自然孩子也會學習;或是當發現孩子偷拿他人物品時,反而給予鼓勵,或是故意忽視,孩子的行為受到增強,也會成為習慣。
二、需求無法滿足
父母本身太過小氣、吝嗇,讓孩子從小處於物質需求無法滿足的情況,自然也會產生偷竊行為,當然不是說父母一定要滿足孩子每一個物質慾望,只是太小氣也不好啦!
三、吸引成人注意
以行為心理學來說,成人的反應也是幼兒學習的增強物之一,如果幼兒第一次偷竊,成人對他做出生氣的表情,甚至打他、罵他,在他感覺來說,偷竊是能夠成功引起成人注意的行為,下次他想要吸引注意時,自然的偷竊成為一個手段。
四、「偷竊癖」
有難以控制的偷竊慾望,伴有偷竊行動前的緊張感和行動後的輕鬆感,偷竊的目的並非迫於生活需要,或在於自己或他人獲得經濟利益,所偷的東西多數價值不大,而且可以付得起,通常把東西存起、送人甚至丟掉,不過這心理障礙並不常見。
在孩子第一次上幼稚園時,比較容易出現偷竊的行為,因為學校的玩具通常孩子可以自行拿取,而且可能因為好奇或是不想和其他人分享,就順手帶回家了。家長若是發現孩子書包中出現不屬於家中的玩具,首先請孩子說明物品的來源,並詢問孩子的理由。
之後對孩子說明不是自己的物品在沒有經過同意之前,是不可以隨便拿取的,如果真的很喜歡,可以告訴父母需求,再討論如何購買〈是自己存錢,或是其他方式〉。
最後,陪同孩子將物品歸還失主,並由孩子自己道歉,讓孩子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必須自己負責,但是父母仍會陪在他的身邊,並不會因此而不愛他。
專題報導-我的東西不見了
政治大學心理系 許文輝教授
偷竊行為的產生
年紀小的孩子若會有偷竊行為,也就是看見喜歡的東西,就把它佔為己有,那是因為對物品所有權的觀念不清。倘若孩子十歲以後,仍然出現有規則的偷竊行為,可能表示小孩子心中有嚴重的情緒困擾,必須趕快加以引導矯正。
一個行為的產生,雖有一個主要因素,但沒有一個偷竊行為,是由一個單純的因素所形成,它常含有許多複雜的成因。
因為想滿足所有慾
孩子看見喜歡的東西,卻沒錢去買,父母也不允許購買的情況,就容易引起不如去偷的想法,再加上投機心理,一旦僥倖得逞,便食髓知味,而逐漸養成不良習性。最近尤以沈迷電動玩具,以至入不敷出而發生偷竊行為的孩子為最多。
家人管教態度失當
有些是家人或父母過份放任或溺愛,以至縱容養成不良行為;有些是庭對子女態度過於嚴厲,子女失落物件就遭責罵懲罰,所以會偷別人的物件來充數;有些則是父母對子女零用錢嚴格控制,促使子女藉偷來達到個人物質慾望的滿足。
交友不慎
同儕間若有人將偷竊當作一種冒險刺激的遊戲,並誇耀偷竊所得,則他的朋友也會受影響;另有些人身陷竊盜集團,以偷竊為能事;這都是形成偷竊行為的因素。
偷竊行為的產生
年紀小的孩子若會有偷竊行為,也就是看見喜歡的東西,就把它佔為己有,那是因為對物品所有權的觀念不清。倘若孩子十歲以後,仍然出現有規則的偷竊行為,可能表示小孩子心中有嚴重的情緒困擾,必須趕快加以引導矯正。
一個行為的產生,雖有一個主要因素,但沒有一個偷竊行為,是由一個單純的因素所形成,它常含有許多複雜的成因。
因為想滿足所有慾
孩子看見喜歡的東西,卻沒錢去買,父母也不允許購買的情況,就容易引起不如去偷的想法,再加上投機心理,一旦僥倖得逞,便食髓知味,而逐漸養成不良習性。最近尤以沈迷電動玩具,以至入不敷出而發生偷竊行為的孩子為最多。
家人管教態度失當
有些是家人或父母過份放任或溺愛,以至縱容養成不良行為;有些是庭對子女態度過於嚴厲,子女失落物件就遭責罵懲罰,所以會偷別人的物件來充數;有些則是父母對子女零用錢嚴格控制,促使子女藉偷來達到個人物質慾望的滿足。
交友不慎
同儕間若有人將偷竊當作一種冒險刺激的遊戲,並誇耀偷竊所得,則他的朋友也會受影響;另有些人身陷竊盜集團,以偷竊為能事;這都是形成偷竊行為的因素。
如何幫助有偷竊行為的孩子:
我們應對於這些有偷竊行為的孩子保持平常心
偏差行為不是首惡事件,愈強調或貼上標記可能會使他更加自暴自棄。父母應適當滿足孩子的慾望,畢竟學生主要的經濟來源還是父母,當孩子很想擁有什麼東西時,父母可以用獎勵的方式給孩子。若東西的價位偏高時,應很明確地告訴孩子分析給他聽;或用分配的方法,父母提供六分,孩子利用自己零用錢負擔其餘四分;或者共同訂可行方案,提供機會讓孩子瞭解自己賺的可貴。
父母也應以身作則
培養子女勤儉節省的習性並養成儲蓄的好習慣。家庭中金錢、物品的放置,應避免讓孩子產生誘惑,孩子持有物的來源應加追查,發現孩子與不良朋友交往應設法制止,如轉學或遷居,並讓孩子想像失竊者可能的感受和遭遇,對子女無心過失,切勿過分責打,這些都有助於改善孩子的不良行為。
父母應主動和學校老師配合
請老師多注意與認可孩子,吏孩子不會以惡作劇的偷竊行為來爭取老師的注意力。要培養孩子的自尊心與榮譽感,多講述法律常識,說明偷竊可能受到的制裁和後果。請老師提醒同班同學要好好看管自己的東西,不要帶貴重物品到學校來,上下課注意清點物品,在自己的東西或公物都標上名字,或作記號以少失竊的機會。
當自己的孩子有任何偏差的行為,千萬不要放棄,應主動積極地幫忙他,因為孩子是你們自己的,了父母外,還有誰對孩子是最重要的,且最能幫助他的呢?
父母也應以身作則
培養子女勤儉節省的習性並養成儲蓄的好習慣。家庭中金錢、物品的放置,應避免讓孩子產生誘惑,孩子持有物的來源應加追查,發現孩子與不良朋友交往應設法制止,如轉學或遷居,並讓孩子想像失竊者可能的感受和遭遇,對子女無心過失,切勿過分責打,這些都有助於改善孩子的不良行為。
父母應主動和學校老師配合
請老師多注意與認可孩子,吏孩子不會以惡作劇的偷竊行為來爭取老師的注意力。要培養孩子的自尊心與榮譽感,多講述法律常識,說明偷竊可能受到的制裁和後果。請老師提醒同班同學要好好看管自己的東西,不要帶貴重物品到學校來,上下課注意清點物品,在自己的東西或公物都標上名字,或作記號以少失竊的機會。
當自己的孩子有任何偏差的行為,千萬不要放棄,應主動積極地幫忙他,因為孩子是你們自己的,了父母外,還有誰對孩子是最重要的,且最能幫助他的呢?
本文摘自(兒女心父母情)
孩子有偷竊行為,父母該如何處理
一、瞭解孩子偷竊動機:
(一)因缺乏而偷竊?所有權的觀念不清楚?
(二)希望獲得注意力?或獲得同儕認同?
(三)因不滿而偷竊,故意偷對方的寶貝物品或把它藏起來,讓對方難過?
(四)父母將錢任意放置。製造孩子偷竊的機會?
(五)食髓知味,偷竊沒有被發現或者沒有得到適當的處置,以致助長偷竊行為?
二、預防偷竊之道:
(一)瞭解孩子的生活,發現不明物品,問清來路。
(二)教導孩子正確使用零用錢的觀念。
(三)妥善放置金錢,不使孩子任意拿取。
(四)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瞭解孩子的心情興需求,給予妥善回應。
三、如何處理偷竊的行為:
(一)接受事實,以尊重、接納的態度引導孩子面對問題,不要為了顏面袒護孩子,那將養大其胃口。
(二)父母可以責罰孩子,但不能輕易撕破孩子的臉,父母若尊重孩子,孩子就會尊重自己,有了自尊,就不會輕易去偷竊或做其他不好的事。
(三)耐心的探討孩子偷竊的動機,是別人聳恿?不會自我控制?還是故意要引起父母的關心注意……再因應其原因採取適的解決方式。
(四)當要孩子親自送還偷來的物品,以學習為自己行為負責,如果必要,父母可以和他一起去。
(五)物慾控制訓練
延遲滿足物慾的訓練,當孩子有真正喜歡的玩具、物品時,不要立即買給他,讓他學會將自己的零用錢累積起來再去買,或者設立一個目標,當他達成時再買給他做獎勵,並教育孩子規劃零用錢的方法,學習比價觀念,用自己的能力去購買喜歡的東西。
(六)適當處罰(使孩子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為偷東西的行為付出代價)─
1.剝奪他喜歡做的事,如停止看卡通一週,禁止打電動...等。
2.暫停給予零用錢。(日常所需物品及零食由父母提供,表現良好,正常後再恢復給零用錢)。
3.協助作家事,打掃庭院等等。
4.其他:每個家庭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七)如果孩子偷竊行為一直不能改善,成為家庭中長期的問題時,可以請心理輔導人員進行專業的協助。
上一篇:轉貼:小孩愛偷竊怎麼辦?
下一篇:輪狀病毒發威 今冬恐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