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3 07:01:55演隆

慚愧心與懺悔心密不可分

慚愧心──從覺察自我做起◎ 聖嚴師父    

慚愧心與懺悔心密不可分

懺悔和慚愧都是反省的作用,慚愧是發覺自己的錯誤;懺悔是在承認自己的過失之後,願意承擔責任,並著手修正改進自己的錯誤。所以,懺悔的行動,要從慚愧心生起之後開始。
⋯⋯
慚愧是反省自己的身口意三種行為,從注意自己行為,進而瞭解自己行為,然後反省自己行為,結果是改善修正自己的行為。便是慚愧與懺悔的功能。

一次又一次地起慚愧、修懺悔之後,身口意的三種行為,便會越來越清淨,那也正是離煩惱證智慧的禪修目標。

可見有相懺悔是禪修的輔助方法,無相懺悔是禪修的最高目的。初學禪者,想要解脫煩惱,必須從反省及懺悔的工夫做起。

慚愧心與懺悔心之間有不可分割的關係,有真慚愧必也能真懺悔。沒有慚愧心不會有懺悔心。同樣的,若無慚愧心與懺悔心,禪修就不易得力。

為什麼?因為自私自慢的自我心重,便不能得無我的空慧,也無從獲得解脫。要從自私的我相,獲得解脫,才能實證無相。

什麼是自私的我相?貪、瞋、驕慢、自卑、嫉妒等全是。自私的自我相,須用慚愧心及懺悔行來清理,否則的話,縱然勤修禪坐,也很難開悟。(摘自《禪的體驗‧禪的開示》)

慚愧心是人格的清潔劑

「慚愧」的意思是自知對不起自己稱為慚,自知對不起他人稱為愧疚。一般自負、自大、狂傲、驕慢的人,不會產生慚愧心,總覺得自己無愧於天,無愧於地,也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像這樣的人,在智慧和慈悲方面,是不容易成長的。有了慚愧心,便會謙虛禮讓。儒家也說,滿招損、謙受益。自知有所不足和有所缺失,是自我的檢討反省,便有改過改進的可能,否則錯上加錯,那裡還有自我成長的機會。

所以慚愧心是人格的清潔劑,在清理了染污物之後,向著既定的方向,繼續努力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摘自《聖嚴法師教禪坐》)

《邊欄一》

驕慢、自卑、猜忌、嫉妒、瞋恨、怨忿等,也都是自我。此種自我的習性,除了用各種禪觀的方法來化解,尚得用慚愧或懺悔等的方法來輔助。

禪修者若不兼修慚愧及懺悔,易落於得少為足的自大,或久修不成的自卑,起慚愧心則會精進道業,修懺悔行則會勤苦獻身,以此二法,便能起修六波羅蜜,發為布施、持戒、禮拜、供養、持誦、習定等種種行。(摘自《禪的體驗‧禪的開示》)

《邊欄二》

許多人,不太瞭解自己,幾乎不是驕傲就是後悔。其實,我們應該對自己的言行,非常地清楚、負責。知道自己的缺點,是慚愧心,就是知道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與自己所有相關的人;既知道對不起,就是承認錯誤,自然也沒有怨恨了。

因此,唯有慚愧心,才能不驕慢,也能不悔恨。(摘自《禪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