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2-15 18:58:32謝敏
【電影筆記】再談梁祝幾個版本
圖:樓台會,中間坐的就是凌波的梁山伯與樂蒂的祝英台了,此刻的梁山伯興沖沖來到祝家莊提親,祝英台則是滿腹心事口難開。
【電影筆記】再談梁祝幾個版本
拜電影之賜,梁祝成為名氣最響亮的中國淒美愛情傳說。我認為成就最高的還是凌波奶奶的舊版梁祝。他的成就不在於票房的好壞,而是整體戲劇與影像的處理,以及在電影藝術上的貢獻,雖然那已經是將近四十年前的作品。
凌波版梁祝是兩位已做古的電影大師李翰祥與胡金銓年輕時共同合作的成品,典型的古裝歌舞劇,類似京戲、歌仔戲,只不過他唱的是新編黃梅調,口白很少,絕大部份用音樂及歌曲表達角色間的對話及心境。採行的黃梅調,也因為原曲的節奏慢到讓當時的副導胡金銓差點崩潰,所以加快好幾倍,全部採用國樂及戲曲的鑼鼓點,成功營造歡愉或悲傷的氣氛。
正因為是電影,他的身段不似舞台戲劇的繁複,沒有大甩水袖的鏡頭。但是幾個場景還是可以看出受到傳統舞台戲劇的影響,樓台會是最典型的。在祝英台的小樓上,兩張典雅的太師椅,中間隔著小茶几,梁祝分坐兩頭,銀心、四九分站兩側。在現代的電影來說,是不可能有這種畫面出現的。十八相送與訪英台兩大段落則是另一個例子,只是導演用超水準的美術設計讓整個場景如詩如畫,在四十年前的電影製作環境來說,那簡直是古裝精緻大戲經典之作,即使跟現代許多古裝電視劇比起來,舊版梁祝的畫面、道具與布景都還是勝過他們許多。真不知是前面的人太過用心,還是現在的人太不專業。
李胡二人將原本極簡單的古典愛情故事,拍的流暢、活潑、自然而且「動人」,這是成為經典戲劇不可或缺的因素。其並顯現電影工作者應有的企圖心,不僅僅談論生死愛戀這個主題而已,而是透過祝英台這個主角,言之有物的控訴男女的不平等、婚姻的不自主。最重要的是,他是用戲劇來表現,而不是鎮日掛在嘴上說明這是多麼功利的社會、我們的感情是多麼受到壓抑等等,為什麼我要如此強調這個原因,因為這是現代戲劇的通病,廢話連篇。
祝英台抗議女性不能外出求學的不公平、連她愛戀至深的梁山伯在課堂上回答先生問語,引用「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還惹毛英台引經據典把歷代昏君臭罵一頓﹔同窗三載,分手之際,鼓起勇氣請師母做媒,並留下貼身白玉環與蝴蝶墜做為信物﹔十八相送,明示暗示,最後見梁山伯還是不明白,便許下九妹的婚約。但是英台還是保有二千年前那個年代千金小姐的身份應該講的話、應該做的事,且不失女性柔婉。
整體來說,我一直認為舊版的祝英台才是整部電影的靈魂人物,她幾乎是新女性的代表,她爭取出外求學的機會,在房裡吃喝,卻對外裝任性、裝病,假扮醫生騙他父親金口一句讓她去唸書;遇到梁山伯後,情深一往,自然而然流露出的溫柔、俏皮,角色極為討喜;最後父母逼婚,山伯病逝,英台悲痛之餘,整個人豁出去,以拒上花轎為要脅,堅持祭墳,而且強硬要求「轎前兩盞白紗燈,轎後三千銀紙錠」,平靜的情緒中帶著五分堅定、五分剛強,與父親之間幾度互動,都讓英台這個角色發光發亮、十分鮮明。這在四十年前的社會環境下,是相當不容易的創意。但為什麼是梁山伯反而大紅大紫呢?大概是山伯被塑造成過度憨傻,又是為情吐血而歿,讓許多女性心疼入骨的原因吧。
就演員表現來說,祝父、祝母、梁母、老師、師母全都是當年邵氏代表性硬底子演員,連學堂的同學們,也都找了邵氏當紅一線明星客串。關山、趙雷全都上場,還包括一直被誤以為是馬文才的蔣光超。他其實演的是同學甲,那場「飽食終日,不餓了!」簡直是太精彩的笑點,自然有趣不做作,尤其是夫子震怒下責罵他「朽木不可雕也!」蔣光超腦袋忽然靈光起來,回上一句「糞土之牆不可污!」這段真是梁祝經典中的經典,高級笑料,非得唸過論語才可知道中間趣味,如此笑點,也是現在編劇不大會去編的內容,因為他們老把觀眾當成老弱婦儒,說不得也。至於銀心、四九也是非常出色的綠葉,銀心還在後來的紅樓夢中演出賈寶玉,跟樂蒂的林黛玉搭配,那也是中國電影史上最有氣質的一組寶黛組合。
樂蒂的祝英台貫穿全場,俏皮、聰明、幹練、溫柔、癡心、有主見,集第一女主角的優良德性於一身,最經典的哭墳只看她一個人表演,那種肝腸寸斷、萬念具灰跟心碎的哭泣,讓人動容而不覺得厭煩與不耐。之後沒有一部梁祝的哭墳能夠超越樂蒂的成就,包括楊彩妮、還有前陣子的賈靜雯跟梁小冰。而舊版哭墳、化蝶的特效,憑心而論,除了徐克版稍好之外,其他版本全都比不上凌波版的效果,全都沒有將觀眾情緒帶到最高點,與英台同悲的感受,特效的成果四個字,「慘不忍睹」。
樂蒂的祝英台,可圈可點,收放自如,即使以現在的標準來看,她都是相當夠水準的演員。我比較中意她的幾段表演卻都是與老演員井淼,也就是祝父的對手戲。有傳統父親角色的威嚴、有父女之情的疼惜、有小女兒的任性、有祝英台對情感的堅持,真的是相當相當精彩。可惜樂蒂年紀輕輕便自殺了,沒有留下太多作品,而這齣「梁山伯與祝英台」該是她傳世代表作。
但是我質疑的地方是,英台愛山伯沒有問題,愛到刻骨銘心也毫無疑問。可是梁山伯不知道她是個女的,也把他當成自家兄弟。但在得知英台竟是個妞,還把自己許給他的時候,梁山伯怎麼可能在第一時間就愛祝英台愛的死去活來,立刻動身跑到祝家莊要去提親。難不成,梁山伯是個同性戀,他根本愛英台很久了。要是我知道我的最要好的手帕交竟是個男子,他對我說真心愛我要娶我的時候,我一定轉身就跑,因為實在是太恐怖了。
我也不大喜歡山伯病死的情節,好像死的太輕如鴻毛了,怎麼會死的這麼容易呢?其實我認為梁山伯相思而死還是必須的,因為這符合淒美愛情的要件,所以還是可以讓梁山伯稍為有作為些,譬如徐克版考上科舉,當個幾年小官,因操勞、相思成疾,好像會讓梁山伯有價值點。況且,舊版梁山伯真是笨到家,同窗三年,還看不出英台是女兒身,我真的不大相信。所以徐克版把他改成梁山伯早就心知肚明,看出英台是女兒身,這點我倒認為改的不錯,是徐克版梁祝唯一勝過舊版之處。
歲月匆匆,重拍梁祝竟是沒幾年前的事,由徐克執導,純電影,沒有黃梅調。吳奇隆、楊彩妮分扮梁祝,徐導演想要以祝母年輕時向現實妥協的過往,比照下一代兒女對情感的堅持,可是相當不成功,我實在不知道孫興扮演的祝母舊情人,又出家為僧這個角色,在戲裡晃來晃去做什麼。尤其徐克古裝戲的對白幾乎不會寫,像是一群現代人穿上古裝做戲。尤其每次透過祝母說教,講些什麼你們年輕人就是充滿理想,就是不懂我們做父母的心,你以為你當個縣令…..,或是魚在外頭的世界是會乾死的,諸如此類的「禪機」,真是沒半點古典戲劇的味道,本來嘛,什麼樣的時代講什麼樣的話,什麼樣的時候,有什麼樣的社會制度與人物特質,要不拍什麼古裝戲,莎翁情史說的還是古英文呢!
而楊彩妮想要別於樂蒂的祝英台,使她更俏皮、更有趣的表演,但表演太過,就一點都不可愛,尤其是不斷扮鬼臉、不斷闖禍,我看我真是老了,我一點都不喜歡這樣的表現方式。祝英台是東晉時期的千金大小姐,調皮是有限度的,過,反而覺得很煩。不過,我倒是比較喜歡徐克版的梁山伯個性塑造,比較像個男人。
整齣戲,前半場是鬧劇,而且鬧的不好笑、不自然,後半場成了悲劇,而且比凌波版更悲慘,梁山伯活活被打死、楊彩妮流血淚簡是令人看了恐怖萬分。而祝英台的個性也不見了,不知道前頭那麼表現英台的可愛,只為了後頭英台的無知嗎?這應該問一問徐克才是。祝父母則是一開始就擺明非常勢利,而那勢利的表演,是很逗趣的,好像最後山伯的死,也不會怪到他頭上的感覺。
樓台會被刪個精光,只剩一幕,而哭墳,處理的有點像靈異傳奇,一陣大風大雨吹到南山路旁,關於這段我是比較中意凌波版的處理方式,從英台與父親強烈爭執到哭墳化蝶,整個黃梅調配合到最高潮,很精彩的一段戲。徐克版以奔跑方式,並讓暴雨洗淨祝英台五顏六色的新娘妝,意思到了。但哭墳過程,舊版全部用唱的,歌詞優美、典雅、感人,徐克版則是用說的,雖然沒講幾句,就是感覺怪怪的,還唸了首超爛的詩,什麼「無言到君前,與君分杯水….」,這是戲裡梁山伯寫給英台的絕命詩,真的還不如舊版山伯給了英台一紙吐血方帕來的感人。
電視劇方面,早年,很早了,大概近三十年前,華視演了一檔七世夫妻,由凌波與李璇分任男女主角,李璇就是前一陣子常在八點檔演超有氣質的皇太后或婆婆之類的。黃梅調連續劇,梁祝排在第二世。我記得跟凌波電影版內容差不多,只是超爛的布景、道具,尤其是哭墳那一段,簡直好笑到極點。傳統的棚內作業,祝英台跪在麻布堆成的墳前,哭的稀哩呼嚕,黃梅調又超難聽的,我看也沒幾個記得這一段中國電視史。
接著才是前兩年的兩齣梁祝連續劇,一齣配成台語,賈靜雯的祝英台、趙擎的梁山伯、張晨光的馬文才﹔另一齣則是配成國語,梁小冰的祝英台,羅志祥的梁山伯。這兩齣戲在開鏡之初,年輕的演員排排站,每個搶著說扮古人感言,個個都要效法徐克版梁祝的輕鬆活潑,不要凌波版的哭哭啼啼。真是一群搞不清狀況的演員,誰哭哭啼啼還不知道。
這兩齣最新版梁祝連續劇全都俗爆了,梁小冰版還好一些。而且兩齣戲有志一同的都是梁山伯娶了祝英台,還活生生被拆散。前半齣全是離譜的鬧劇,後半齣則是邏輯不通的,好吧,算他是「悲劇」吧!所有可以灑狗血的劇情全上了,兩家恩怨、忌妒、陷害、監禁、判刑、刀下留人、懷孕、強暴、流產、呼天嗆地,真是夠了。
基本上,這兩齣戲的調性跟著徐克版走,連配樂都是,尤其是最後哭墳一段,簡直是原文拷貝,包括奔跑、墳上刻血字、廢話連篇,後頭的化蝶更是好笑到極點,那個特效,比四十年前的凌波版梁祝還不如,真是不負責任到極點,不提也罷!
十五年前,郭小莊雅音小集曾演出梁祝,內容與舊版電影差不多。以另一種戲劇方式表現,顯現不同的趣味。只是雅音採用改良式京劇唱腔,引起不少爭議。我的看法是,郭小莊創新的精神值得鼓勵,她的確在京劇逐漸走入老人世界的年代,吸引許多年輕人走進劇院,也讓西方專業舞台工作者為京劇帶來新的啟發與方向,只不過在唱腔方面,說實在,流傳千年的傳統曲牌,經過歲月的去蕪存精,絕對經的起時代的考驗,也有他存在的價值。跟歌仔戲、黃梅調一樣,京劇傳統唱腔營造不同的情緒,讓觀眾融入不同的情境。但是,郭小莊新創的唱腔,在這方面的功力就相對弱了很多。這也就是為什麼到最後幾次公演,郭小莊又以傳統唱腔為戲劇音樂主軸。但無論如何,雅音的梁祝,在舞台的設計上、戲劇的舖陳上,都是可圈可點,值得鼓掌。
香港前兩年也演出一檔梁祝的舞台劇,歌舞劇性質。梁山伯由金馬影帝,「南海十三郎」男主角謝君豪扮演,這齣舞台劇的VCD還在朋友那,尚未看過。不過據說謝君豪的梁兄哥酷到極點,有同性戀傾向,最後也是吐血而死,真正感覺如何,要等看過後再予置評。
梁祝,就戲劇而言,絕對是超級賣點,但是情戲不好拍,古裝文戲更難拍,我相信如果可以交由李安處理的話,一定會拍出充滿人文關懷、不同家庭背景的互動,含蓄細緻的古典愛情。至於電視,臺灣的電視劇已經病入膏肓,我不認為他們還能拍出什麼好戲。
初稿2002
【電影筆記】再談梁祝幾個版本
拜電影之賜,梁祝成為名氣最響亮的中國淒美愛情傳說。我認為成就最高的還是凌波奶奶的舊版梁祝。他的成就不在於票房的好壞,而是整體戲劇與影像的處理,以及在電影藝術上的貢獻,雖然那已經是將近四十年前的作品。
凌波版梁祝是兩位已做古的電影大師李翰祥與胡金銓年輕時共同合作的成品,典型的古裝歌舞劇,類似京戲、歌仔戲,只不過他唱的是新編黃梅調,口白很少,絕大部份用音樂及歌曲表達角色間的對話及心境。採行的黃梅調,也因為原曲的節奏慢到讓當時的副導胡金銓差點崩潰,所以加快好幾倍,全部採用國樂及戲曲的鑼鼓點,成功營造歡愉或悲傷的氣氛。
正因為是電影,他的身段不似舞台戲劇的繁複,沒有大甩水袖的鏡頭。但是幾個場景還是可以看出受到傳統舞台戲劇的影響,樓台會是最典型的。在祝英台的小樓上,兩張典雅的太師椅,中間隔著小茶几,梁祝分坐兩頭,銀心、四九分站兩側。在現代的電影來說,是不可能有這種畫面出現的。十八相送與訪英台兩大段落則是另一個例子,只是導演用超水準的美術設計讓整個場景如詩如畫,在四十年前的電影製作環境來說,那簡直是古裝精緻大戲經典之作,即使跟現代許多古裝電視劇比起來,舊版梁祝的畫面、道具與布景都還是勝過他們許多。真不知是前面的人太過用心,還是現在的人太不專業。
李胡二人將原本極簡單的古典愛情故事,拍的流暢、活潑、自然而且「動人」,這是成為經典戲劇不可或缺的因素。其並顯現電影工作者應有的企圖心,不僅僅談論生死愛戀這個主題而已,而是透過祝英台這個主角,言之有物的控訴男女的不平等、婚姻的不自主。最重要的是,他是用戲劇來表現,而不是鎮日掛在嘴上說明這是多麼功利的社會、我們的感情是多麼受到壓抑等等,為什麼我要如此強調這個原因,因為這是現代戲劇的通病,廢話連篇。
祝英台抗議女性不能外出求學的不公平、連她愛戀至深的梁山伯在課堂上回答先生問語,引用「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還惹毛英台引經據典把歷代昏君臭罵一頓﹔同窗三載,分手之際,鼓起勇氣請師母做媒,並留下貼身白玉環與蝴蝶墜做為信物﹔十八相送,明示暗示,最後見梁山伯還是不明白,便許下九妹的婚約。但是英台還是保有二千年前那個年代千金小姐的身份應該講的話、應該做的事,且不失女性柔婉。
整體來說,我一直認為舊版的祝英台才是整部電影的靈魂人物,她幾乎是新女性的代表,她爭取出外求學的機會,在房裡吃喝,卻對外裝任性、裝病,假扮醫生騙他父親金口一句讓她去唸書;遇到梁山伯後,情深一往,自然而然流露出的溫柔、俏皮,角色極為討喜;最後父母逼婚,山伯病逝,英台悲痛之餘,整個人豁出去,以拒上花轎為要脅,堅持祭墳,而且強硬要求「轎前兩盞白紗燈,轎後三千銀紙錠」,平靜的情緒中帶著五分堅定、五分剛強,與父親之間幾度互動,都讓英台這個角色發光發亮、十分鮮明。這在四十年前的社會環境下,是相當不容易的創意。但為什麼是梁山伯反而大紅大紫呢?大概是山伯被塑造成過度憨傻,又是為情吐血而歿,讓許多女性心疼入骨的原因吧。
就演員表現來說,祝父、祝母、梁母、老師、師母全都是當年邵氏代表性硬底子演員,連學堂的同學們,也都找了邵氏當紅一線明星客串。關山、趙雷全都上場,還包括一直被誤以為是馬文才的蔣光超。他其實演的是同學甲,那場「飽食終日,不餓了!」簡直是太精彩的笑點,自然有趣不做作,尤其是夫子震怒下責罵他「朽木不可雕也!」蔣光超腦袋忽然靈光起來,回上一句「糞土之牆不可污!」這段真是梁祝經典中的經典,高級笑料,非得唸過論語才可知道中間趣味,如此笑點,也是現在編劇不大會去編的內容,因為他們老把觀眾當成老弱婦儒,說不得也。至於銀心、四九也是非常出色的綠葉,銀心還在後來的紅樓夢中演出賈寶玉,跟樂蒂的林黛玉搭配,那也是中國電影史上最有氣質的一組寶黛組合。
樂蒂的祝英台貫穿全場,俏皮、聰明、幹練、溫柔、癡心、有主見,集第一女主角的優良德性於一身,最經典的哭墳只看她一個人表演,那種肝腸寸斷、萬念具灰跟心碎的哭泣,讓人動容而不覺得厭煩與不耐。之後沒有一部梁祝的哭墳能夠超越樂蒂的成就,包括楊彩妮、還有前陣子的賈靜雯跟梁小冰。而舊版哭墳、化蝶的特效,憑心而論,除了徐克版稍好之外,其他版本全都比不上凌波版的效果,全都沒有將觀眾情緒帶到最高點,與英台同悲的感受,特效的成果四個字,「慘不忍睹」。
樂蒂的祝英台,可圈可點,收放自如,即使以現在的標準來看,她都是相當夠水準的演員。我比較中意她的幾段表演卻都是與老演員井淼,也就是祝父的對手戲。有傳統父親角色的威嚴、有父女之情的疼惜、有小女兒的任性、有祝英台對情感的堅持,真的是相當相當精彩。可惜樂蒂年紀輕輕便自殺了,沒有留下太多作品,而這齣「梁山伯與祝英台」該是她傳世代表作。
但是我質疑的地方是,英台愛山伯沒有問題,愛到刻骨銘心也毫無疑問。可是梁山伯不知道她是個女的,也把他當成自家兄弟。但在得知英台竟是個妞,還把自己許給他的時候,梁山伯怎麼可能在第一時間就愛祝英台愛的死去活來,立刻動身跑到祝家莊要去提親。難不成,梁山伯是個同性戀,他根本愛英台很久了。要是我知道我的最要好的手帕交竟是個男子,他對我說真心愛我要娶我的時候,我一定轉身就跑,因為實在是太恐怖了。
我也不大喜歡山伯病死的情節,好像死的太輕如鴻毛了,怎麼會死的這麼容易呢?其實我認為梁山伯相思而死還是必須的,因為這符合淒美愛情的要件,所以還是可以讓梁山伯稍為有作為些,譬如徐克版考上科舉,當個幾年小官,因操勞、相思成疾,好像會讓梁山伯有價值點。況且,舊版梁山伯真是笨到家,同窗三年,還看不出英台是女兒身,我真的不大相信。所以徐克版把他改成梁山伯早就心知肚明,看出英台是女兒身,這點我倒認為改的不錯,是徐克版梁祝唯一勝過舊版之處。
歲月匆匆,重拍梁祝竟是沒幾年前的事,由徐克執導,純電影,沒有黃梅調。吳奇隆、楊彩妮分扮梁祝,徐導演想要以祝母年輕時向現實妥協的過往,比照下一代兒女對情感的堅持,可是相當不成功,我實在不知道孫興扮演的祝母舊情人,又出家為僧這個角色,在戲裡晃來晃去做什麼。尤其徐克古裝戲的對白幾乎不會寫,像是一群現代人穿上古裝做戲。尤其每次透過祝母說教,講些什麼你們年輕人就是充滿理想,就是不懂我們做父母的心,你以為你當個縣令…..,或是魚在外頭的世界是會乾死的,諸如此類的「禪機」,真是沒半點古典戲劇的味道,本來嘛,什麼樣的時代講什麼樣的話,什麼樣的時候,有什麼樣的社會制度與人物特質,要不拍什麼古裝戲,莎翁情史說的還是古英文呢!
而楊彩妮想要別於樂蒂的祝英台,使她更俏皮、更有趣的表演,但表演太過,就一點都不可愛,尤其是不斷扮鬼臉、不斷闖禍,我看我真是老了,我一點都不喜歡這樣的表現方式。祝英台是東晉時期的千金大小姐,調皮是有限度的,過,反而覺得很煩。不過,我倒是比較喜歡徐克版的梁山伯個性塑造,比較像個男人。
整齣戲,前半場是鬧劇,而且鬧的不好笑、不自然,後半場成了悲劇,而且比凌波版更悲慘,梁山伯活活被打死、楊彩妮流血淚簡是令人看了恐怖萬分。而祝英台的個性也不見了,不知道前頭那麼表現英台的可愛,只為了後頭英台的無知嗎?這應該問一問徐克才是。祝父母則是一開始就擺明非常勢利,而那勢利的表演,是很逗趣的,好像最後山伯的死,也不會怪到他頭上的感覺。
樓台會被刪個精光,只剩一幕,而哭墳,處理的有點像靈異傳奇,一陣大風大雨吹到南山路旁,關於這段我是比較中意凌波版的處理方式,從英台與父親強烈爭執到哭墳化蝶,整個黃梅調配合到最高潮,很精彩的一段戲。徐克版以奔跑方式,並讓暴雨洗淨祝英台五顏六色的新娘妝,意思到了。但哭墳過程,舊版全部用唱的,歌詞優美、典雅、感人,徐克版則是用說的,雖然沒講幾句,就是感覺怪怪的,還唸了首超爛的詩,什麼「無言到君前,與君分杯水….」,這是戲裡梁山伯寫給英台的絕命詩,真的還不如舊版山伯給了英台一紙吐血方帕來的感人。
電視劇方面,早年,很早了,大概近三十年前,華視演了一檔七世夫妻,由凌波與李璇分任男女主角,李璇就是前一陣子常在八點檔演超有氣質的皇太后或婆婆之類的。黃梅調連續劇,梁祝排在第二世。我記得跟凌波電影版內容差不多,只是超爛的布景、道具,尤其是哭墳那一段,簡直好笑到極點。傳統的棚內作業,祝英台跪在麻布堆成的墳前,哭的稀哩呼嚕,黃梅調又超難聽的,我看也沒幾個記得這一段中國電視史。
接著才是前兩年的兩齣梁祝連續劇,一齣配成台語,賈靜雯的祝英台、趙擎的梁山伯、張晨光的馬文才﹔另一齣則是配成國語,梁小冰的祝英台,羅志祥的梁山伯。這兩齣戲在開鏡之初,年輕的演員排排站,每個搶著說扮古人感言,個個都要效法徐克版梁祝的輕鬆活潑,不要凌波版的哭哭啼啼。真是一群搞不清狀況的演員,誰哭哭啼啼還不知道。
這兩齣最新版梁祝連續劇全都俗爆了,梁小冰版還好一些。而且兩齣戲有志一同的都是梁山伯娶了祝英台,還活生生被拆散。前半齣全是離譜的鬧劇,後半齣則是邏輯不通的,好吧,算他是「悲劇」吧!所有可以灑狗血的劇情全上了,兩家恩怨、忌妒、陷害、監禁、判刑、刀下留人、懷孕、強暴、流產、呼天嗆地,真是夠了。
基本上,這兩齣戲的調性跟著徐克版走,連配樂都是,尤其是最後哭墳一段,簡直是原文拷貝,包括奔跑、墳上刻血字、廢話連篇,後頭的化蝶更是好笑到極點,那個特效,比四十年前的凌波版梁祝還不如,真是不負責任到極點,不提也罷!
十五年前,郭小莊雅音小集曾演出梁祝,內容與舊版電影差不多。以另一種戲劇方式表現,顯現不同的趣味。只是雅音採用改良式京劇唱腔,引起不少爭議。我的看法是,郭小莊創新的精神值得鼓勵,她的確在京劇逐漸走入老人世界的年代,吸引許多年輕人走進劇院,也讓西方專業舞台工作者為京劇帶來新的啟發與方向,只不過在唱腔方面,說實在,流傳千年的傳統曲牌,經過歲月的去蕪存精,絕對經的起時代的考驗,也有他存在的價值。跟歌仔戲、黃梅調一樣,京劇傳統唱腔營造不同的情緒,讓觀眾融入不同的情境。但是,郭小莊新創的唱腔,在這方面的功力就相對弱了很多。這也就是為什麼到最後幾次公演,郭小莊又以傳統唱腔為戲劇音樂主軸。但無論如何,雅音的梁祝,在舞台的設計上、戲劇的舖陳上,都是可圈可點,值得鼓掌。
香港前兩年也演出一檔梁祝的舞台劇,歌舞劇性質。梁山伯由金馬影帝,「南海十三郎」男主角謝君豪扮演,這齣舞台劇的VCD還在朋友那,尚未看過。不過據說謝君豪的梁兄哥酷到極點,有同性戀傾向,最後也是吐血而死,真正感覺如何,要等看過後再予置評。
梁祝,就戲劇而言,絕對是超級賣點,但是情戲不好拍,古裝文戲更難拍,我相信如果可以交由李安處理的話,一定會拍出充滿人文關懷、不同家庭背景的互動,含蓄細緻的古典愛情。至於電視,臺灣的電視劇已經病入膏肓,我不認為他們還能拍出什麼好戲。
初稿2002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影視娛樂」
上一篇:【電影筆記】梁山伯與祝英台
下一篇:【梁~兄啊】遠山含笑
謝敏
2009-04-20 09:27:06
阿,很可怕嗎?
我沒看,我在北京,如果我在台北應該會去看的
不過我看過上一次公演的梁祝
也是凌坡加胡錦
上次男女主角、男女配角加起來都二百歲了
我就沒那麼挑
這次是果陀演的喔
如果說,從舞台劇角度看
應該很恐怖
如果是從懷舊角度
那就算了。
胡錦戲劇的演技不錯
黃梅調比起其他人也還可以
那畢竟是戲曲吧
一般歌手還唱不了
相對的,我看了些段子
凌波的表現也不比以前了
人得服老的。
喵
2009-04-20 00:50:28
最近果陀上演的梁祝
由胡錦扮演的祝英台
可怕的不得了
不知您有無進場觀賞
有的話
真想拜聽您的高見
您是位電影的業餘愛好者,我很欣賞您對電影的熱情,不過我希望既然要寫文章,您還是多鑽研電影藝術更好吧。
順便說說,任潔演賈寶玉的《紅樓夢》,是拍在《梁山伯與祝英台》之前,不是「後來」,當日凌波還是為任潔配唱,本來《梁山伯與祝英台》原來也是預定由任潔飾梁山伯,後來是李翰祥和胡金銓反對才換上凌波。這在許多書和資料中都有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