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30 05:20:26公車青年陳右錚

炎炎夏日,一嚐馬來甜點!

 新加坡由於位在於中南半島和西太平洋島鏈之間的交界處,而且又掌握了歐亞海運航線必經的麻六甲海峽,此外,加上昔日曾歷經了大量的華人海外移民過程,在這些歷史地理因素的交互影響之下,造就了它貿易興盛、種族融合的特色。新加坡國內有四分之三是華人,大多是幾百年來來自中國閩南、粵東地區的移民,其他人口,則包括最早即居住在此處的馬來民族,及之後陸續遷來的印度或巴基斯坦裔人士;而官方語言是馬來語、華語、英語、淡米爾語,國民幾乎都能講兩種以上語言,地標或告示幾乎都以兩種以上文字並列,充分呈現了多元民族國家的風貌。

 前陣子我的充實新加坡之行,其中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品嚐當地以多樣化著稱的美食與甜點,而在短短五天之內,我也確實如願以償地吃到了中華、印度、馬來等風味的美食。關於辣椒螃蟹、海南雞飯、叻沙(Laksa)、沙嗲、印度拉餅這些街頭小吃料理的品嚐介紹,在市面上很多書報媒體都曾經出現過,這裡為了讓大家吸收一些新奇的資訊,我決定跟各位分享其中較少人著墨的部分--馬來甜點。

 如果以直覺上的認知,看到「馬來甜點」,大家應該會想:它就是馬來民族所發明、食用的甜點,但若認真探索新加坡,或更擴及馬來西亞、印尼諸島的歷史發展過程,我們其實並不能單純說是馬來人發明的點心類型;實際上它還涵蓋了華人、馬來人、印尼人相互通婚,繼而共同生活,所產生的「娘惹(Nonya)」文化產物,也因為這樣,許多馬來式甜點跟中國甜點具有一些相似的特徵。甚至,我們從某樣甜點的名稱,也能巧妙地看出其中的端倪喔!

 用比較輕鬆一點的方式,不妨從地緣位置來看「馬來甜點」。馬來甜點都是以南洋地區常見的植物、水果製作而成,頗為強調自然原味,少有人工添加物的成分,舉凡糯米椰子班蘭葉香蕉芋頭、榴槤等,皆為經常運用的原料,呈現出來的甜點常以黃、綠、白色為主,偶爾會有看到顏色更為七彩繽紛的冰品,所製作出來的甜點極富當地特色,看著它們就能夠聯想起當地的自然景觀,甚至能讓你彷彿置身於椰子樹林立的白色沙灘上、眼前出現了湛藍海洋。

 以下就針對馬來甜點的範疇,簡單介紹個人曾吃過的特殊美味吧!

 翁爹翁爹(Onde-onde)是一種源自南洋地區的常見點心(在印尼又名Klepon),外型為小巧可愛的綠色圓球狀;由糯米和班蘭葉(Pandan)揉合後蒸成團,製成富有彈性的外皮,內餡包裹的是棕櫚糖漿,最外面灑滿了椰子粉。剛吃下去只覺得非常接近日本麻糬的QQ口感,但當進一步咬到內餡時,就會嘗到甜膩中帶著焦味的奇妙味道,帶來畫龍點睛的效果。除了基本綠色外皮的班蘭口味翁爹翁爹外,當地市面上也常見以樹薯製成的黃色外皮者,少數勇於創新的店家(如:Sgkueh)甚至發明了榴槤口味的內餡!

 賓咖烏比(Bingka Ubi)是一種黃色、切成長方片的糕點;主要使用的原料是樹薯(Ubi),加上椰油、糖等原料,經由烘烤而成,故形成表面上的褐色焦黑外皮;像很多馬來甜點一樣,賓咖烏比的外表也被滿滿的椰子粉所包覆。當我一開始看到這種點心時,一度懷疑這只不過是玉米蛋糕而沒有出手指定,經過店家推薦才買下來;後來發現,它的口感確實不同於想像,雖軟,卻意外地具彈性;而當我吃到一半,竟看到糕體內夾雜有處理過、可食用的樹薯葉,腦中頓時浮現出日本的櫻餅也外裹滿好吃(?)的鹽漬櫻葉的景象,只是這葉吃起來並沒有什麼味道。

 貴.泰勒(Kueh Telur)又可以稱為賓咖泰勒(Bingka Telur),泛指原料有使用到蛋(telur)的娘惹糕(名稱中的Kueh即馬來語的糕、粿之意,源自閩南語),許多不同顏色、形狀的點心可能都有著同樣的稱呼,而我是在烏節路一家購物中心美食街所購買的,厚約三公分的綠色圓餅狀甜點切片。研判綠色糕體部分係由米磨粉和班蘭葉所製成,乍看像年糕,結構紮實、但無彈性,特別之處在於上方表皮有類似煎蛋的外觀,應該是蛋汁經過烘烤而形成的焦黃質感。

 披桑苟潤(Pisang Goreng)是指炸香蕉的意思,是一種印尼道地點心;這東西的模樣會讓人以為是火鍋料的炸甜不辣丸子,實際內容當然不一樣囉!它是由香蕉打碎後揉成球狀,再經過油炸而成。不過,當吃下去時,我有發現南洋地區的香蕉構造跟台灣這裡的香蕉有點差異,當地香蕉的纖維較多、且呈現紫色,果肉稍嫌硬了點、又不太甜,頗為可惜;幸好,這道甜點的製作程序不算複雜,或許各位可以自己用台灣香蕉來試驗看看,應該可以吃到更加美味的炸香蕉球。

 瓦介克(Wajek)則來自印尼的爪哇地區,其型式跟其他馬來糕點有明顯的差異--是咖啡色的糯米飯團,但這跟我們台灣的早餐飯團可大不相同喔!因為它是甜的,先把糯米、椰奶、棕櫚糖、班蘭葉等原料混煮,再裝入容器以大火蒸成。瓦介克通常是做成半球狀(把碗倒扣的形狀)、三角椎狀,吃起來具有些許彈性,也有著黏稠感,進入口裡又粒粒分明,其嚼感有點接近八寶飯,只是在棕櫚糖的提味之下,使得口中混雜著濃厚的熱帶植物香氣,通常馬來人都把它當成傳統下午茶點之一。

 那嘎沙力(Nagasari)這名字乍唸之下頗像日語,其實它又是一種馬來甜點的名稱。這種甜點的製作方式及口感,頗富娘惹糕的風味,形狀有長方體、枕頭狀,顏色也分成白色、紅褐色(以棕櫚糖調味)、藍色(用一種藤蔓花染色)、綠色(以某種熱帶植物葉染色)等類;內容主要是米磨粉、椰奶、糖等,最重要的是要有包含香蕉。製作時,把所有原料先混煮,放入香蕉葉或班蘭葉內,送蒸,這樣成品即帶有香氣;蒸完除去葉片、切片食用,咬下去,發現它有點像是布丁般的軟嫩感,但沒有那麼滑溜,味道則非常典雅內斂、並不甜膩。

 貴.撒拉特(Kueh Salat)是一種我個人覺得「看」起來,有著十足日本味的馬來甜點。各位應該看過日本的握壽司吧!用醋醃過的米飯,上面鋪著海鮮或其他食材,而這種甜點--下半部是白色的米粒,上半部則是綠色的糊狀物,簡直像個沾了綠色芥末醬的握壽司,然而很有趣的,這玩意兒卻是甜的。實際上,上面那層綠色糊狀物的製作原料,是班蘭葉、椰奶、蛋等,先把這些食材混煮到濃稠的程度,加上事先用模子圍住的糯米塊,一起蒸過之後定型,等冷卻後再切片,即成為這個假的「哇沙米」口味壽司。貴.撒拉特的組成型態屬於娘惹糕的範疇,而外觀像日本壽司,上面那層綠色糊狀物又很接近西點裡卡士達餡的口感,可說是一種富有融合特色的甜點。

 哈魯恩.馬尼司(Harum Manis)的外表為幾公分見方的蕈狀造型,使用麵粉、棕櫚糖、泡打粉、蛋、奶油、香蕉等材料,幾乎跟我們常見的杯子蛋糕,在外觀或用料上沒有兩樣,但在當地的糕餅店裡,哈魯恩.馬尼司卻被歸類為印尼道地的甜點之一,研判這應該是南洋地區在數百年來遭受帝國殖民洗禮的產物吧!這種甜點的模樣小巧可愛,有著金黃的色澤,表面上鋪著香蕉片不僅是作為裝飾、也能激發味覺;放入口中,經過棕櫚糖的浸潤所製作出來的糕體,綿密而香醇,配以甜中帶著點微酸的香蕉,兩種滋味在舌間撞擊,既是互補也是調和。

 貴.拉必斯(Kueh Lapis)屬於娘惹甜點的範疇,也是眾多馬來甜點中,較為台灣人所知者,甚至在台灣幾家百貨美食街,也普設販售攤位,一般稱之為「娘惹糕」。所謂的拉必斯(Lapis)是馬來語的層、級之意,這名稱意謂著它由不同層次所相疊構成的糕點,有些是白色和咖啡色的交錯,有些則五彩繽紛、逐層顏色皆不同,無論顏色怎麼搭配,都跟中國福建、廣東一帶的客家九層粄的樣貌如出一轍。

 有趣的是,在東南亞還有一種也叫做「貴.拉必斯(Kueh Lapis)」的點心,名字看來完全相同,卻跟前面描述的娘惹糕,有著截然不同的血統差異,於此我就取名為「印尼西化版」的「貴.拉必斯(Kueh Lapis)」好了!它跟哈魯恩.馬尼司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受到西方文化影響下所創作出來,感覺都滿接近西點蛋糕的,舉凡原料、外觀、味道上,都跟別的馬來式甜點有所區隔。

 台灣人要看到「印尼西化版」的「貴.拉必斯(Kueh Lapis)」的蹤影,並非難事,例如:以精緻手法聞名的「阿默」,有一款「荷蘭貴族手工蛋糕」,就是指這種蛋糕了;甚至部分的西點麵包店就找得到「初級版本(即製作層數稍少)」,叫做「蜂蜜千層蛋糕」--用薄薄的蜂蜜蛋糕所重疊而成。雖然,之前就知道「千層蛋糕」,但直到我去了台北的「印尼明珠餐廳」,經過老闆介紹才恍然大悟:這種點心原來正是源自南洋地區的印尼,堪稱昔日進貢荷蘭皇室的高級點心!那時候,在餐廳裡現場吃著剛出爐、溫熱香甜的蛋糕,我不禁想起它背後隱含的歷史意義;而在新加坡,再次見到糕點店裡放著「印尼西化版」的「貴.拉必斯(Kueh Lapis)」時,我的腦中很快又浮現出在餐廳吃蛋糕的情景,於是順理成章地把它買下來、好好回味一番。

 眼前不斷出現著棕櫚糖、班蘭葉、香蕉、椰奶、……這種種的食材,各位是否也聞到了新加坡當地濃郁的南洋氣息呢?馬來式甜點除了我述及的這幾種,尚有一大堆種類是我沒吃過而未介紹呢!
 回到本文的開始,談到新加坡是個華人佔了頗大比例的多元民族的迷你國家,又身為整個東南亞的貿易重地之一,我們單以南洋風味來形容新加坡這個地方是很不恰當的。在馬來式甜點之外,光就甜點此一類別來看,新加坡還找得到很多其他的玩意兒,諸如:紅龜粿(Kueh Angku)、筍粿(Soon Kueh)、老婆餅這類我們常看到的,源自福建和廣東地區的點心;或像是:賈雷比(Jalebi,一種以麵粉揉成葉片狀、油炸後並裹以糖漿的印度點心)、拉杜(Laddu,一種用麵粉、豆、酥油、腰果製成的球狀印度甜點)、巴爾非(Barfi,一種磚塊狀印度甜點)、哈瓦(Halwa,中東及印度對於軟凍點心之統稱)這些昔日隨著印度移民而引入新加坡,在台灣則根本沒得吃的特殊甜點;當然,風行各國的焦糖布丁、燕麥餅乾、戚風蛋糕、冰淇淋等各位也十分熟悉的西式甜點,在新加坡同樣隨處可見。如此彈丸之地,在歷史地理人文背景的孕育下,竟產生了這樣精彩紛呈的飲食文化,真的讓我深深為之著迷!


(修改於2009.12.23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
(悄悄話) 2010-03-26 10:12:54
TEANA 2009-04-08 09:26:29

每個看來都好好吃喔!!

a987678 2008-12-08 10:57:13

我愛吃娘惹糕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