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18 02:24:05 小丁,大丁

【豆丁海馬】回來了 棲地保密防「賊」

 

國立海生館研究團隊在綠島海域首度發現豆丁海馬,

牠表皮的顏色與疣狀凸起,融入寄生的桃紅色海扇中,很難察覺。

圖/海生館提供

 

 

 

墾丁南灣海域的豆丁海馬前年被盜後,一直未見牠們的美麗身影。

珊瑚礁學會理事蔡永春昨天透露,豆丁海馬又重回墾丁,已發現三隻;

國立海生館也首度在綠島發現八隻,擔心被盜,都不公開發現地點。

 

豆丁海馬有「海中小精靈」之稱,全世界第一尾是在一九九六年發現。

珊瑚礁學會六年前發起搜尋豆丁海馬運動,先在蘭嶼海域發現,

不久在墾丁南灣海域發現三隻;為免驚擾牠們,墾丁潛水業者達成共識,

只帶遊客到水深廿二公尺的獨立礁觀賞。

 

潛水業者前年初發現南灣海域的豆丁海馬失蹤,

連宿主海扇柳珊瑚也被挖走,海底留有鐵鎚敲擊痕跡和斷裂的珊瑚殘枝,

引來保育人士撻伐;潛水客一度上網發動抓賊,但無所獲,

此後墾丁海域就未再見豆丁海馬身影。

 

「睽違已久的豆丁海馬終於又現身了!」蔡永春透露,

上周他在南灣近卅公尺深水域,發現三隻拇指般大小的豆丁海馬,

心情既憂且喜,擔心引來有心人士覬覦盜採,

「物以稀為貴,難保被盜事件不會重演」;

墾丁潛水業者也不忘相互提醒,棲息地點要「保密防賊」。

 

同樣的心情也發生在海生館的團隊上,團隊成員楊志仁、徐信明

最近隨潛水教練俞明宏到綠島海域調查,在卅三公尺深處,

發現八隻豆丁海馬棲息在大海扇上,因是綠島海域首次發現,團隊相當振奮。

 

「牠們也像是首次發現人類似地,好奇地看著我們,可愛的模樣,

讓人讚嘆造物者的神奇。」楊志仁說,

因墾丁海域曾發生讓人痛心的盜採事件,

因此綠島海域發現地點不公開,避免牠們受打擾。

 

蔡永春說,豆丁海馬族群本就不多,加上體型小、擅長環境偽裝,

很難被發現。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鄭明修說,

豆丁海馬以人工飼養很難養活,因為不容易複製相同的自然棲息環境。

 

 

小檔案/豆丁海馬

 

豆丁海馬(pygmy seahorse)長約二至三公分,印尼、菲律賓、台灣、

日本都有蹤跡。牠與海扇共生,表皮顏色與疣狀凸起都能融入海扇中,

體色會隨宿主珊瑚的顏色變化,用尾巴攀住海扇固定,攝食水中浮游生物。

牠的繁殖方式很特別,由母海馬將卵產於公海馬腹部的育兒袋,

一直到小海馬從育兒袋中孵出。

 

引用:2010/08/16 聯合報】@ http://udn.com/

(2010-08-17 20:00)  公視晚間新聞

http://web.pts.org.tw/php/news/pts_news/detail.php?NEENO=15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