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0 09:04:12小鳳

抗疫抗的是甚麼?

   抗疫抗的是甚麼? 

  /林玉鳳   

                 某天在好友的臉書上看到他發問:“大家都在說抗疫,其實留在家,我們對抗的是甚麼?”

                 有人可能會說“抗冠狀病毒啊”,可是,要抵抗病毒,其實先要有病毒感染,我們免疫系統才會啟動抵抗,因為大家都不想染病,所以我們要抵抗的,其實是受冠狀病毒感染的可能。要抵抗一種可能性,原來我們要做很多事。從個人層面,政府說的“少出門,不聚集,多留家”,是一個最簡單的方案,我們只需要抵抗外出和與親友聚會的誘惑就可以了。可是,隨着政府恢復基本服務,公私機構陸續復工,我們要抵抗的,其實是一系列的挑戰。

                    首先,當老闆的以及做人事管理的,需要知道一下子所有僱員同一時間復工、共處一室的風險有多大,為了做好風險管理,可能需要有很複雜的上班安排,大家彈性上班,同一時間不多於五成人員共處一室,這樣,即使真的出現辦公室感染,起碼可以確保有一半員工不用受隔離,復工不需要叫停。然後,不一定需要回辦公室處理的工種,讓同事繼續在家辦公。可是,要這樣做,我們需要挑戰新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安排,挑戰自我約束的能力——無人看管也會自覺負起責任,而且,還要挑戰我們對同事是否信任,信任了,才可以讓其在家放心工作。

                  而且,疫情挑戰我們的層面還有更多。有記者朋友問,會否擔心上班和進入公共場所時填寫的電子健康聲明會有人虛報隱瞞自己生病?如果到了今天還有人隱瞞,這不可能是疫情初期的無知行為,而是不可原諒的自私行為。這種自報聲明的效用,其實和我們的公民素質水平相若,挑戰的是我們的公民意識和公德水平。所以,我們抵抗的,大多數時候其實是自己:自我保護的意識、信任他人的能力,以及保障他人的公德心。


: 原載20200220日澳門日報「亂世備忘」專欄

:https://ichef.bbci.co.uk/news/410/cpsprodpb/0E99/production/_110873730_p0831myp.jpg